(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单元学习任务(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6 20:04:39

文档简介

单元学习任务
关键能力培养——学会辩论
【相关知识】
辩论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依据教材确定辩论主题,以预备卡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素材,从而为辩论活动做好准备;而辩论后的整理反思则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
一、辩论的原则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比的是谁更有人气。
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辩手会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会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而是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
二、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意。
1.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词在理论上和知识上都更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级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辩友们的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三、辩论的技巧
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击中要害
俗话说得好,打蛇要打在七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要在看清对方的观点后,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打蛇打在七寸上。必要时要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当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时,不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同时要合理地“避虚就实”“避轻就重”,既要善于在关键的问题上攻击对方,保护自己,又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
2.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在辩论过程中出现观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辩论中,也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扩大对方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之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3.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如果正面进攻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乱说或者乱答,在对方的观点上找到一个缺口后,立即进行猛烈进攻,瓦解对方坚固的防线,从而沉重打击对方。
4.李代桃僵
在辩论中,如果自己的观点或者证据有些不是强有力,可以充分运用“李代桃僵”的战术。所谓李代桃僵就是在和对方辩论的过程中使用模糊概念与对方周旋,把自己某些说不清楚或者模棱两可的观点隐蔽起来,使之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四、辩论的方式
1.规范现场辩论
规范的辩论会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包括立论、驳论、质辩等环节,有主持人,有观众……对于学生素材准备充足、兴趣比较浓厚的辩论主题,可模拟现场辩论,让学生展开规范的辩论活动。
2.自由形式辩论
自由形式辩论,简单来说,即鼓励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准备,辩论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成为辩手。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自主学习。
【实践任务】 在班内开展一次以“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求时尚”为主题的辩论会。
[示例]
正方一辩:我方赞成的观点是:中学生应该追求时尚。
中学生可以追求时尚,首先要分析时尚的定义,时尚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就像中学生一样,处于人生事业的初期阶段。其实从另一角度分析,青春也是一种时尚。为什么人们要去美容?就是因为想要自己年轻些同时也会使自己变得时尚。青春是追求时尚的根本条件,所以追求时尚不只是那些工作了的人才有的权利,中学生也要时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指肤浅的盲目的流行,并不是奇装异服、娇媚妆容,相反时尚是在我们的价值观之内的,这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之处,所以在正确的指导下,追求时尚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中学生不应该追求时尚。
我们不否认中学生追求时尚有一定的好处,但从现实以及长远角度考虑,中学生还是不应该追求时尚的。第一,从历史角度看:从“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到国粹“三寸金莲”,从拿破仑时代欧洲妇女兴束腰到今天一些人在耳朵、鼻子甚至嘴唇上钻眼,这些我们都应该提倡吗?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学习这些追求所谓的时尚呢?第二,从社会角度看:现在的社会时尚已经独挡半边天,时尚的追随者无不为社会的流行而牵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时尚是社会的发展,而今天,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中学生,21世纪的青少年,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难道不应响应政府的号召吗?第三,从个人角度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过分追求时尚会加重父母的负担,难道我们真的要用父母的血汗钱来追求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时尚吗?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审美意识较朦胧,盲目追求时尚,既有碍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培养自己的健康个性,使自己失去独特性和审美价值。
写作任务指导——议论要有针对性
【知识导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论述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
一、有具体的议论对象
1.针对争论问题,有感而发
问题有现实意义,才有价值。例如,学过了《失街亭》,我们如果评评这件事,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马谡当斩,我们不要像马谡那样犯骄傲的错误;马谡是好样的,他犯了错误,不脱逃,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难辞其咎,战斗失败主要是他用人不当造成的;诸葛亮值得学习,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如果认为在当前出了事就推脱责任的问题严重,就可谈马谡如何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认为在当前有些干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问题严重,就可赞扬诸葛亮不徇私情。关注争论性的问题,有感而发,文章才有教育意义。
2.针对现实现象,努力出新
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写作时,针对某种现实现象发表看法,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敢于出新,不人云亦云。在一篇题为“我也说说考试”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社会舆论声讨应试教育的一派热潮中,我们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又来到了。这几天,同学们几乎是见面就互相诉苦、痛骂考试,学习完全是在一种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被动情绪下进行的。其实,我们可以对此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又有新鲜感地提出不同的认识: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考试是给人以压力,可有点压力不是好事吗?我们本来懒得学习,经考试一压,都乖乖地去学了。数年后看看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说不定还会感激考试呢!“文化大革命”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试,才使得许多真正优秀的学子不能上大学深造呢。
3.针对具体事例,一事一议
议论文要达到在有限的篇幅内深挖思想内涵、并且讲清道理的目的,有效的做法就是紧扣所依附的事实,抓住其中最值得议论之处,对其一点或一事进行议论。这样由于论题集中,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开阔思路、分析到位、有的放矢。
二、有预想的读者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有对象意识,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写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
1.作文中贯通作者和读者,做自己的“第一读者”
作者自身既是作文的第一读者,又是一个特殊的读者,他参与创作的每一个过程,了解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兼有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双重身份。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角色,在结束写作后,使自己进入读者身份,站在读者的角度重新阅读文章,重新体会写作时的心情,并且修改写作时没注意到的、不恰当的地方。
2.在特定的文种和语体练习中增强读者意识
在2015年全国Ⅰ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打电话”一题中,就明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在本题中,确定文体为书信体,我们在写作时就有明确的写作对象,相对来说更容易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这篇文章,有意识地做到与读者对话交流。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练习当中,也可用书信这种具有交流性质的写作形式。
3.扩大读者群,通过“读者效应”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传统上学生作文的读者只有语文教师一人,很多学生又怯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形成了作文只为语文老师而写甚至为了分数而写的错误观念。作文的读者群狭窄,没有读者反馈作文情况,没有多方面的意见和指正,作文能力也就难以提高,就更不可能有“读者意识”。我们可以勇敢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时反馈读后感想与意见。通过其他读者的意见反馈,形成“读者效应”,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技能,也让我们在写作中养成思考“为谁而写”的问题,培养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表面上写作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但实际上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作文“成型”源于作者,但“成就”源于读者。作文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桥梁,要想通过作文与读者进行交流,学生在写作时就应具备“读者意识”。
【写作任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各自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拟写三个题目。
1.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经典注定“孤独” (2)亲近经典,提升灵魂 (3)经典虽无价,传播应有方 (4)别让经典湮没于“通俗年代”
2.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上述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对观众)文明社会,你我共建/尊重艺术,从我做起 (2)(对爱乐乐团)为维护艺术之举点赞 (3)(对工作人员)让执法更有温情
3.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行为影响了位置 (2)位置影响了行为 (3)位置与行为相互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本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一则材料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希望自己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一则材料是居里夫人的说法,她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
【写作示例】
活在当下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话的潜在意思自然是不限时期,都可以过精彩的生活。而在我看来,回到过去当然可以重现美好,可是仅仅只是“重现”,不无遗憾;而飞向未来,探索未知,也必然以“当下”为前提。所以我认为,活在当下最好,它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关键纽带,在当下活得有趣而且有用,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活在当下”,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就拿“当下”来说,因为很多东西不可预知,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就可能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或磨难。这时,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演说家尼克·胡哲,从他“活”的第一天起就遗憾地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但是他没有气馁,立足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终于成为一名励志大师,给“活在当下”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绝望,而是好好地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一个“笑”字,直抵心灵,一下子将痛苦与磨难扯开,还原了“活在当下”最生动的姿态!
当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息,要精彩地活在当下,自然要摒弃浮躁,要踏实进取,让“活着”变得更加充实与沉稳。你看那个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的科学家袁隆平,在很多学者都“下海赚钱”的时候,他却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当下,都与田间地头有关,与庄稼有关,没有好高骛远的虚妄,也没有被各种诱惑迷离双眼。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简单但不平凡的生活,充实地活在当下。同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今天,立足当下,不懈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与理想的距离。这些看似不计成本的“活着”,却因为踏实进取,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充实地活着,是一种“独善其身”;而要让“活”变得更加精彩,则必然要“兼济天下”,敢于担当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的“活着”,因为坚守了自身当下的责任,所以被人们铭记,得到世人由衷的赞美。
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活在当下最现实,也最有建设性。虽然,活在当下不易,可能要遭遇始料未及的挫折,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责任感,但是,当下的挑战、当下的踏实、当下的尽责,不正是名垂青史、砥砺未来的重要一环吗?所以,真正的前行者,请你精彩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名师点评】 在中心论点的提出上有针对性;在中心论点的分解上,三个分论点更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尤其在分论点的论证上,能客观分析论证,使分论点紧贴中心论点。结构严整,条分缕析,情感充沛具有说服力。
课件27张PPT。单元学习任务【相关知识】
辩论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活动形式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依据教材确定辩论主题,以预备卡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整理素材,从而为辩论活动做好准备;而辩论后的整理反思则可进一步提升活动效果。
一、辩论的原则
1.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辩论没有胜负之分,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所以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比的是谁更有人气。关键能力培养——学会辩论2.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当辩论的结果明显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辩手会采用种种诡辩的手法进行辩论。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就可能会演变成双方的谩骂和攻击,甚至对对方进行人格的蔑视乃至否定。如果你不尊重对方的人格,自然也往往会受到对方对你人格的攻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
3.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由于辩论双方是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在辩,往往明知道自己的观点不对,也不愿意认输,在辩论中进行某种诡辩是很正常的,但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所谓的胡搅蛮缠就是:当对方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时,自己却不看对方的文章,分析对方的观点,而是继续把自己所“理解”的观点强加到对方的身上,对别人进行无目标的攻击。二、参加辩论要注意知识的积累
要取得辩论的胜利,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这里包括两方面的含意。
1.要认真阅读对方的文章及相关资料。从理论上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词在理论上和知识上都更丰富。绝对避免使用庸俗不堪的实例和趣味低级的噱头进行辩论,或者以感情取代理论,故作姿态煽动性地赢取辩友们的同情或喝彩。
2.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言不达词,词不达意,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知识好比一座金字塔,不了解宽泛的知识背景,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三、辩论的技巧
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击中要害
俗话说得好,打蛇要打在七寸,就是说只有抓住了要点,攻击才能见效。要在看清对方的观点后,抓住对方观点中的要害问题,一攻到底,从理论上彻底击败对方。在辩论中只有始终抓住要害问题,才能打蛇打在七寸上。必要时要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当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时,不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机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另外找对方的弱点攻过去。同时要合理地“避虚就实”“避轻就重”,既要善于在关键的问题上攻击对方,保护自己,又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对方要害,猛攻下去,务求必胜。2.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在辩论过程中出现观点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辩论中,也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马上抓住,竭力扩大对方的矛盾,扩大对方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方陷入窘境,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自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之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3.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如果正面进攻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来并不重要的问题入手,诱使对方乱说或者乱答,在对方的观点上找到一个缺口后,立即进行猛烈进攻,瓦解对方坚固的防线,从而沉重打击对方。4.李代桃僵
在辩论中,如果自己的观点或者证据有些不是强有力,可以充分运用“李代桃僵”的战术。所谓李代桃僵就是在和对方辩论的过程中使用模糊概念与对方周旋,把自己某些说不清楚或者模棱两可的观点隐蔽起来,使之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四、辩论的方式
1.规范现场辩论
规范的辩论会有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包括立论、驳论、质辩等环节,有主持人,有观众……对于学生素材准备充足、兴趣比较浓厚的辩论主题,可模拟现场辩论,让学生展开规范的辩论活动。
2.自由形式辩论
自由形式辩论,简单来说,即鼓励每一位同学都认真准备,辩论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成为辩手。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自主学习。【实践任务】 在班内开展一次以“中学生应不应该追求时尚”为主题的辩论会。
[示例]
正方一辩:我方赞成的观点是:中学生应该追求时尚。
中学生可以追求时尚,首先要分析时尚的定义,时尚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就像中学生一样,处于人生事业的初期阶段。其实从另一角度分析,青春也是一种时尚。为什么人们要去美容?就是因为想要自己年轻些同时也会使自己变得时尚。青春是追求时尚的根本条件,所以追求时尚不只是那些工作了的人才有的权利,中学生也要时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指肤浅的盲目的流行,并不是奇装异服、娇媚妆容,相反时尚是在我们的价值观之内的,这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之处,所以在正确的指导下,追求时尚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中学生不应该追求时尚。
我们不否认中学生追求时尚有一定的好处,但从现实以及长远角度考虑,中学生还是不应该追求时尚的。第一,从历史角度看:从“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到国粹“三寸金莲”,从拿破仑时代欧洲妇女兴束腰到今天一些人在耳朵、鼻子甚至嘴唇上钻眼,这些我们都应该提倡吗?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学习这些追求所谓的时尚呢?第二,从社会角度看:现在的社会时尚已经独挡半边天,时尚的追随者无不为社会的流行而牵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时尚是社会的发展,而今天,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中学生,21世纪的青少年,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难道不应响应政府的号召吗?第三,从个人角度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过分追求时尚会加重父母的负担,难道我们真的要用父母的血汗钱来追求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时尚吗?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审美意识较朦胧,盲目追求时尚,既有碍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培养自己的健康个性,使自己失去独特性和审美价值。写作任务指导——议论要有针对性【知识导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论述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
一、有具体的议论对象
1.针对争论问题,有感而发
问题有现实意义,才有价值。例如,学过了《失街亭》,我们如果评评这件事,会提出许多不同的看法:马谡当斩,我们不要像马谡那样犯骄傲的错误;马谡是好样的,他犯了错误,不脱逃,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诸葛亮难辞其咎,战斗失败主要是他用人不当造成的;诸葛亮值得学习,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如果认为在当前出了事就推脱责任的问题严重,就可谈马谡如何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认为在当前有些干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问题严重,就可赞扬诸葛亮不徇私情。关注争论性的问题,有感而发,文章才有教育意义。2.针对现实现象,努力出新
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在写作时,针对某种现实现象发表看法,既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又要敢于出新,不人云亦云。在一篇题为“我也说说考试”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社会舆论声讨应试教育的一派热潮中,我们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又来到了。这几天,同学们几乎是见面就互相诉苦、痛骂考试,学习完全是在一种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被动情绪下进行的。其实,我们可以对此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又有新鲜感地提出不同的认识: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考试是给人以压力,可有点压力不是好事吗?我们本来懒得学习,经考试一压,都乖乖地去学了。数年后看看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说不定还会感激考试呢!“文化大革命”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试,才使得许多真正优秀的学子不能上大学深造呢。3.针对具体事例,一事一议
议论文要达到在有限的篇幅内深挖思想内涵、并且讲清道理的目的,有效的做法就是紧扣所依附的事实,抓住其中最值得议论之处,对其一点或一事进行议论。这样由于论题集中,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开阔思路、分析到位、有的放矢。二、有预想的读者
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这就是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要有“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中有对象意识,心中存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写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
1.作文中贯通作者和读者,做自己的“第一读者”
作者自身既是作文的第一读者,又是一个特殊的读者,他参与创作的每一个过程,了解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兼有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双重身份。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角色,在结束写作后,使自己进入读者身份,站在读者的角度重新阅读文章,重新体会写作时的心情,并且修改写作时没注意到的、不恰当的地方。2.在特定的文种和语体练习中增强读者意识
在2015年全国Ⅰ卷“女儿举报父亲高速路开车打电话”一题中,就明确要求“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在本题中,确定文体为书信体,我们在写作时就有明确的写作对象,相对来说更容易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写这篇文章,有意识地做到与读者对话交流。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写作练习当中,也可用书信这种具有交流性质的写作形式。3.扩大读者群,通过“读者效应”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传统上学生作文的读者只有语文教师一人,很多学生又怯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就形成了作文只为语文老师而写甚至为了分数而写的错误观念。作文的读者群狭窄,没有读者反馈作文情况,没有多方面的意见和指正,作文能力也就难以提高,就更不可能有“读者意识”。我们可以勇敢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我们与他人进行交流,及时反馈读后感想与意见。通过其他读者的意见反馈,形成“读者效应”,有利于提升我们的写作技能,也让我们在写作中养成思考“为谁而写”的问题,培养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表面上写作是作者一个人的事,但实际上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合作的产物。作文“成型”源于作者,但“成就”源于读者。作文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桥梁,要想通过作文与读者进行交流,学生在写作时就应具备“读者意识”。【写作任务】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各自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拟写三个题目。
1.经典,是指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理应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但前不久,某大学出版社搞了一个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结果令人瞠目结舌:《红楼梦》高居榜首;榜单前10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尽数在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等外国名著也赫然其中。而同时,通俗文学作品以及通过网络阅读小说(文学)的方式则大受欢迎。是经典文学的影响力落后于通俗文学了,还是旧的阅读方式过时了?抑或是……?
对此,引发了社会一片热议。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据此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经典注定“孤独” (2)亲近经典,提升灵魂 (3)经典虽无价,传播应有方 (4)别让经典湮没于“通俗年代”2.台湾爱乐乐团到大陆某市演出,场地两侧不断打出“演出中请勿摄影录音”字幕。演出中,不少观众被精彩表演感染而猛拍猛录。在场地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发现谁违规,就用镭射光笔直接照谁,被照观众有的自觉理亏,有的恼羞成怒,现场秩序时好时坏。演出后,爱乐乐团官方微博发出帖子,表明不欢迎那些不尊重艺术的观众。
对上述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请你以网友的身份,对爱乐乐团、观众或工作人员的表现加以评论,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对观众)文明社会,你我共建/尊重艺术,从我做起 (2)(对爱乐乐团)为维护艺术之举点赞 (3)(对工作人员)让执法更有温情3.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拟写题目:(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答案 立意角度提示拟题:
(1)行为影响了位置 (2)位置影响了行为 (3)位置与行为相互影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解读:本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一则材料讲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希望自己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一则材料是居里夫人的说法,她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两则材料,在思想内容上关注理想,立足当下,各有侧重,不论是选择生活,还是被生活选择,都涉及有理想、关注现实、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写作示例】
活在当下
居里夫人曾说:“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这句话的潜在意思自然是不限时期,都可以过精彩的生活。而在我看来,回到过去当然可以重现美好,可是仅仅只是“重现”,不无遗憾;而飞向未来,探索未知,也必然以“当下”为前提。所以我认为,活在当下最好,它是联系过去与未来的关键纽带,在当下活得有趣而且有用,也是最明智的选择。“活在当下”,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就拿“当下”来说,因为很多东西不可预知,要好好地“活在当下”,就可能会遭遇到很多的挫折或磨难。这时,活得有用常常是一种挑战。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演说家尼克·胡哲,从他“活”的第一天起就遗憾地失去了四肢,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但是他没有气馁,立足现实,勇于接受挑战,终于成为一名励志大师,给“活在当下”做了一个精彩的注解。还有盲人吴光,失明的他从未绝望,而是好好地把握当下,活在当下,坚强地过好每一天。他曾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高呼:“假如你有烦恼,那么请为了不哭,大声笑吧!”一个“笑”字,直抵心灵,一下子将痛苦与磨难扯开,还原了“活在当下”最生动的姿态!当下充斥着浮躁的气息,要精彩地活在当下,自然要摒弃浮躁,要踏实进取,让“活着”变得更加充实与沉稳。你看那个生在农村、身为农民的科学家袁隆平,在很多学者都“下海赚钱”的时候,他却将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他的每一天和每一个当下,都与田间地头有关,与庄稼有关,没有好高骛远的虚妄,也没有被各种诱惑迷离双眼。他秉持着踏实进取的人生态度,过着自己简单但不平凡的生活,充实地活在当下。同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今天,立足当下,不懈奋斗:司马迁十九年写就《史记》,李时珍四十二年写就《本草纲目》,歌德用六十年书写《浮士德》……他们不在乎时间的长短,只在乎每一天与理想的距离。这些看似不计成本的“活着”,却因为踏实进取,最终成就了辉煌的人生!充实地活着,是一种“独善其身”;而要让“活”变得更加精彩,则必然要“兼济天下”,敢于担当责任。“最美司机”吴斌,为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身受重创后仍坚守司机的职责,用生命换来了全车乘客的平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助两名学生而被巴士碾压,失去了双腿。他们的“活着”,因为坚守了自身当下的责任,所以被人们铭记,得到世人由衷的赞美。
或许,过去的美好值得留恋;或许,未来的神秘值得追寻。可不要忘记,活在当下最现实,也最有建设性。虽然,活在当下不易,可能要遭遇始料未及的挫折,可能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责任感,但是,当下的挑战、当下的踏实、当下的尽责,不正是名垂青史、砥砺未来的重要一环吗?所以,真正的前行者,请你精彩地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这便是属于你的时代!
【名师点评】 在中心论点的提出上有针对性;在中心论点的分解上,三个分论点更有针对性和逻辑性;尤其在分论点的论证上,能客观分析论证,使分论点紧贴中心论点。结构严整,条分缕析,情感充沛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