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实用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秋天的怀念》实用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6 23:2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回忆性散文
null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1、体会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2、掌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领悟文章蕴涵的无私伟大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学习目标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北京人,小说家。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 大学附中。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史铁生
作者简介
史铁生的坦荡辞世
2010年12月30日傍晚,史铁生静静地躺在朝阳医院急诊区的手推板床上,呼吸微弱,命悬一线。没有太多的解释,夫人陈希米平静地签署了停止治疗的知情同意书。陈希米说,这不是她即兴的决定,而是史铁生生前郑重的预嘱。
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在安魂曲中向铁生鞠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然后虔诚地取出他捐献的器官,认真、细密地缝合好躯壳,整理好妆容……9个小时后,史铁生的肝脏、角膜在两个新的生命体中尽职地工作,生命在延续。史铁生坦荡地、从容地、诗意地、利他地、死去了,正如哲人所言,肉身是无法永恒的,永恒的是人类的精神和爱。史铁生做到了。

瘫 痪 憔 悴 诀 别
絮 叨 憎 恨 翻来覆去
仿 膳 侍 弄 整 宿
tān huàn qiáo cuì jué
xù dāo zēng fù
shàn shì xiǔ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田地:
经营照管。
形容人脸色不好。
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地步;境地。文中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词语释义
检查预习
学会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整体把握
你觉得文中的“我”,性格脾气是什么样的?从文中哪里感受到的?

合作探究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
表现在:
合作探究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2)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3)妈妈让我去看菊花,——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
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标画出表现作者对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语句。)
合作探究
“我可活什么劲”(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产生巨大的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母亲。母亲伟大无私的爱改变了作者的一生。
作者生活态度的转变源于伟大无私的母爱,母爱在文中体现在哪些地方?请找出来。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待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我”发脾气,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央求般的神色。”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





合作探究

你感受到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乐观
无私
伟大
宽容
坚强
慈爱
合作探究
读了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愧疚
悲痛
怀念
合作探究

找一找课文中表现“我”愧疚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合作探究
→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白色的花高洁

黄色的花淡雅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文中写了几次看花,作者情感有什么变化?
第一次: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
去走走。 ”“我”说:“不,我不去!”
第二次:母亲说:“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
看吧。”“我”说:“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各色的菊
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情感变化:我由拒绝到答应,到最后理解母亲、感念母爱。
(“看花”这个中心事件是贯穿全文线索,)
合作探究
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因为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所剩的时日也不多了,她想在生前带儿子去北海看看象征着顽强生命力的花,想让儿子高兴高兴,鼓励儿子,重塑对生活的希望。
合作探究
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合作探究
①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坚强品质的写照;
②菊花热烈深沉,是伟大母爱的写照;
③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④菊花中有母亲的殷切嘱托,在赏菊的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应该面对现实,热爱生命,顽强生活。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遗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变得坚强起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
⑤照应上文

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你对母亲那句话“好好儿活”的理解。
“好好儿活”就是要珍惜生命,要坚强、乐观地活下去,要像菊花一样,活得潇潇洒洒。
合作探究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了央求般的神色。
文中多处埋下伏笔,暗示了母亲的离开,请大家细读课文,找一找这些句子。
①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插叙花死了,暗示了母亲的命运。母亲爱花, 说明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可是她为了我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表现了母爱的深沉。
从“憔悴”一词可见母亲深受病痛折磨。
插叙,补充说明母亲深受病痛折磨的苦楚,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合作探究
③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说说其作用。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我”的暴怒对比母亲的体贴)
②妈妈想让我去看北海的菊花——儿子不愿去
③儿子:狠命地捶打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声。“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对生活的绝望对比母亲的坚定)




多重对比,使母亲的形象更加坚强、伟大、无私,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热爱及怀念之情。
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①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②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
③不仅自己好好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题目既照应了内容,有深化了主题,显得含蓄、颇具诗意。
合作探究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品味伟大、无私的母爱。
体会细节
语言赏析
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①



动作、神态描写。“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眼边“红红”写出了母亲内心的悲伤。
母亲默默承受这一切,理解、关心儿子。
语言赏析




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语言赏析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①
动作描写。“挡在窗前”是因为母亲怕我触景生情,对生活绝望,所以挡住了窗外肃杀的秋景,也挡住了儿子烦躁的情绪,表现母亲的细心和善解人意。

语言赏析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③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憔悴”暗示了母亲已病入膏肓;“央求”表现了母亲的诚恳耐心执着。“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写出了母亲的兴奋喜悦。
语言赏析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③

神态、语言、心理描写。 神态、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忽然不说了”因为母亲怕刺激到我,怕让“我”想到自己瘫痪,而照顾儿子的情绪,写出了母亲的小心谨慎,变得敏感。这是心理描写。
语言赏析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③

语言描写。母亲临终还惦记着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语言赏析
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⑥

写作手法:

1、插叙: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母亲生病。母亲去世。
2、对比:“我”的暴怒对比母亲的体贴。
“我”对生活的绝望对比母亲的坚定。
3、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4、结构上采用记叙和抒情交融的写法。
合作探究

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
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拓展延伸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感悟母爱,仿照例句完成下列句子。
例句:母亲,如果我是小船,那您就是柔和的风,用您那无尽的爱伴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母亲,如果我是    ,那您就是       , 。?
夜航的船儿
灯塔
用您的光明指引我前进

拓展延伸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②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③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④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⑤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歌颂母亲的名言
拓展延伸
妈妈,我们爱您!
学习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一定想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请你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