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依据材料,说明16世纪前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古代中国科技辉煌的成就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探究一: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古代中国科技辉煌的原因探究
材料一、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西北为沙漠覆盖,西南有大山阻隔,可耕土地集中在中原与东、南方的大河流域及湖泊密集的区域,这些地区正是早期中华文明发源地。由于地理条件所限和农业上的需要,中国自古就出现了一系列宏大的水利工程,传说中的“圣王”即贤德的统治者也与治水有关。由于自然环境的多变与险峻,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巨大的人力与成本,因而只能由具有绝对权威的中央政府来组织。 条件一: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及中央集权的加强。----------------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条件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材料二 元朝统一中国以前,中国所用的历法是《大明历》。这部使用了700多年的历法误差很大。元朝皇帝忽必烈决定修改历法,明初宋濂等撰《元史》记载,1276年(至元十三年)六月,元世祖命王恂与江南日官置局改历,以张易董其事,易恂奏宜得许衡明历理,遂诏命许衡赴京领改历事,至元十五年诏郭守敬,十六年诏杨恭懿改历。
郭守敬等人还接受了编制新新历法的任务。1277年左右,郭守敬向政府建议,为编制新历法,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元世祖接受了建议,派14名天文学家,到国内26个地点进行了几项重要的天文观测,历史上把这项活动称为“四海测验”,测定了夏至日的表影长度和昼、夜时间的长度,为编制新历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数据。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条件三:吸取外来先进的科技 材料三条件四:继承前代科技文明。 材料四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 在《鬼谷子》中记载说,郑国人到深山密林中去采集玉石时,为了不迷失方向,带着“司南”。这“司南”就是指南针这种机械。 宋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探究二:最强大的杠杆
——中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探究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材料一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书面交流思想,传播知识信息,只能采用各种原始粗重的材料,如罗马人用铜板、埃及人用纸草、印度人用白树皮和棕榈叶(我国通称贝叶)、欧洲人用羊皮、朝鲜日本用简和帛等等。这些书写材料,或失之不坚、或失之笨重、或失之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佳品。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解决了上述困难,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自《科学的历程》材料二:“印刷术的发明以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也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受高级的教育的状况。在知识领域中也出现劳动分工了。新出现的法学家把僧侣们从一系列很有势力的职位中排挤出去了。僧侣从此也就多半变成了多余的人。” “印刷术的推广,……给市民阶级反对王权和封建制度的斗争带来了好处。”“印刷术则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三 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穿铠甲的贵族骑兵同归于尽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经过3个世纪的改造,使得其运用于工程爆破。A.结束了冷兵器时代;
B.使欧洲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
C.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D.为后世工程爆破创造了条件。材料四:美国科技史学者罗伯特?K?G坦普尔在1986年出版的《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中说:“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船尾舵、指南针、多重桅杆等改进航海和导航的技术,欧洲绝不会有导致地理大发现的航行,哥伦布也不可能远航到美洲……”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四大发明之中国影响
四大发明之世界影响:侧重于质的影响
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导致骑士阶层的衰落;封建制度走向瓦解;成为西欧资产阶级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 也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汉字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保存了我国的古代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火药的发明,使冷兵器与热兵器并存.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中国的航海技术的进步.
四大发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当时的环境中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探究三:“授命于天”· “授农以时”
——古代中国科技特点探究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突出,其原因在于王朝一统天下的统治以“授命于天”为根据,历法的编制是为了“授农以时”;古代医药学以为“君亲除疾”,为民除厄为目的,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从而保证了农业有充足的劳动力;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先进,解决了皇帝的生活享乐问题,也为百姓解决了生活用具和衣着的问题。 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材料二 古代中国科技,如农学,大体上都是各种农业生产具体经验的记载,很少有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天文学基本上就是为制订历法服务的,虽然天象观测上有许多成果,却极少探讨理论问题,更未深入研究宇宙结构模型。数学始终是以计算见长,注重解释实际问题,理论性的研究相当薄弱。医学是个例外,中医有较深厚的基础理论。西方近代科技传入后,传统科学各学科逐步为其所取代,唯有医学依然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继续为人类造福,这与它的理论性强不无关系 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理论薄弱。中国古代科技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路甬祥《走进殿堂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第二.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探究四: 李约瑟难题
——反思中国古代科技成长
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古代中国科技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
材料三 像印刷术、火炮、麻醉术等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的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雨果〔法国〕 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 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
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A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C 同样的科技,不同的命运.科技本身无所谓优劣.科技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面对日新月益的科技发展,我们怎样利用他们为人类谋取幸福呢?命 运 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