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不倒翁
【说教材】
不倒翁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即便是初次见到它,也会一下子喜欢上它。这首写不倒翁的儿歌内容非常有趣,琅琅上口,用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如何将不倒翁推碰,让它东歪西倒,它最后都能回复原状,这也是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作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课文,课文只是一个载体,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难,语言环境中识字是重点。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新生,学生的好奇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通过儿歌学习生字的这种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敢于大胆开口,在学习上认真、进取,乐于在课堂上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开始逐步养成较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学生愿意在儿歌学习中学习生字,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但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学,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况且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基础也是不一样,教学内容太难能力差的学生接受不了时,他们的注意力便不会集中,此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和情感这三方面的目标遵循了识写分流、优化写字的原则,简化了语文知识,强化积累和运用,认知目标以学习内容为内容,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儿歌的内容,描写“又、来”。三个方面的目标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
【说教法】
1.通过听读方式感知整篇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激趣”。开始,教师激趣导人,实物演示不倒翁,问:这是什么?学生一下子被台上这欲倒不倒的不倒翁吸引住了,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思考:你觉得不倒翁怎么样?先自由准备,然后讨论。这时候,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本领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来引领,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生字。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字的字形和字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起来,课文短,读的遍数可以多一些。此时对生字的音、义和读通句子,先不作过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
2.抓重点,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新词
依据学生已有的拼音能力,要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生字,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生字不多,“把、孩、又、起、来”这五个字难度也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五个生字可以一起出现。当然在识字教学中一味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每个字都花大力气识记,也应该各有侧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
认写分开,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保证多认字,二是少写字,写好字。五个字都写,写字难度太大。因为刚入学的6.7岁儿童,手部的小肌肉群还不发达,而笔画多的字要精细描画,这对以粗疏、整体感知为特点的儿童来说很难适应。但是,打好执笔写字的基础相当重要,低年段又是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们可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特别是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在上学前就形成了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他自己根本写不好字,老师也很难纠正他。所以我们在教一年级新生写字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朗读和语感的训练
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能感受到儿歌语言的趣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生字学习的重复操练变得丰富了。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几步: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逗号停顿之处,并通过师问生答指导读好“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来突破难点。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喜爱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5.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不倒翁,有点呆,胡子一大把,样子像小孩。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来。”这段话与课文有联系且语言结构相似,改变语境让学生朗读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又可以帮助学生再一次了解儿歌内容,同时进行不加字漏字的朗读训练,落实本单元朗读训练目标,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课文的改编或者课外阅读的补充,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难度过大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说学法】
1.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因此能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姐妹字换偏旁记:像“把”和“爸”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我班学生称之为“姐妹字”。在汉字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换偏旁记便成了学生识记生字的主要方法。比如复杂的字,拆开记,对于笔画结构较复杂的字,孩子们也并不害怕,会拆字组合、化难为易。如“孩”,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用书空的办法写一写,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其实孩子们学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识记法、形体识记法、熟字加减法、画画法等等,或许还有让我们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养成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识字方法。
2.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当出现新的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求不加字漏字、正确、流利的朗读;中等生先读生字,再一小句一小句地读,不求快,但求读正确;后进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练读的时间,不要急于检查,更不应以个别会读的学生的朗读来代替全体学生的自读。
3.多看多想多比较——写好字的要领
首先我们要加强指导学生观察,联系学生生活中已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想象,比如“来”字中小点上尖下圆像瓜子,短撇像小匕首一样锋利有力,长撇像吹动的柳条一样舒展大方……概括地说就是要求横平、竖直、点顿、撇有尖、捺出脚。笔画的难度不是一样的,撇出尖,捺出脚,特别是笔画“捺”,在不同的字中有不同的写法,况且本身怎样捺出脚学生也很难把握,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撇”和“捺”这两个笔画,教师要多写范字。写范字时先在田字格里范写,包括从哪里起笔,每一笔在什么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以及部首与部首间、笔画与笔画间如何穿插搭配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头脑中形成影像,然后动手描红,并提醒学生学会反复与范字对照,诱发学生要写字、写好字的愿望。要求学生看准了再动笔,尽量少用橡皮。为了写好捺,教师在写这两个字时有意留下捺不写,请学生帮助老师完成,或者写好这两个字后发问“谁来帮帮老师的忙,怎样写好这个字”?经过学生用心观察,纷纷将所悟告诉老师,“注意捺和左边的撇的对称”“捺从横竖交叉处起笔”“写捺脚时要先重后轻才能写出尖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又为学生独立写字做好了准备。
【说实施】
《不倒翁》一课,先用实物不倒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读通课文,然后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接着进行朗读训练,再复习复韵母后拼读音节,最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教学的思路,基本上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听说:
(1)听清老师(或录音)示范拼读时拼音字母的发音;听清要求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能根据要求听清儿歌中有些短句的内容。
(3)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说话时态度大方,
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拼音:
(1)认识所学复韵母、声调。
(2)继续学习拼读音节,基本做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识字:
(1)能在跟读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新的语言环境认读课文中出现过的要求认识的字。
(3)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动识记生字。
4.阅读:
(1)眼看生字耳听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朗读儿歌。
(2)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练读时间要充分。
(3)能熟练地朗读儿歌,大体了解儿歌内容。
5.写字:
(1)能描摹“又、来“两个字,了解笔顺规则。
(2)描摹生字时做到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我静下心来,对这堂课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总结和反思,感觉收获颇多。
首先,能始终围绕“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设计教案时,我注意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学定教。在设计前,我对学生了解的有关不倒翁的知识作了调查,例:你见过不倒翁吗?关于不倒翁,你知道些什么?这样了解学情是为了在教学中可以顺应学情。在课堂实际中,我也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本教材体系侧重于学生多识字,而读的训练不是重点,故学生朗读水平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我通过教师的情来激发学生的情,运用体态语言等评价等方法,始终保持学生读书的兴趣。尤其是我在课堂上遇到这样一个意外情况:读句子“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时,大多数学生已经感悟到停顿和语气并能读好,可指名读时却发现一名学生由于长期形成的朗读习惯,两字一顿地读,纠正她的朗读方法,需要不少时间,这样就会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我想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有所得,而并不仅在于完成教案。我不能放弃这个学生,一定要指导好她。她读得不好,我就一个词组、一个句子地领读,一遍不行,再进行一遍,热情地、耐心地帮助她、指导她,终于使她得到根本扭转。
当然,这堂课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足表现在主导性偏强,凸显学生的学尚不够有力。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仍有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情况,无论是在识字方法,还是指导朗读方面,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努力注意并做到:事先要加强对教学预案的构想,只有准备充足了,构想充分了,上课时的自由度才会大起来。正如有位老师说得好: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