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级上册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文档属性

名称 8年级上册 第1章 生活中的水 实验探究题 专项突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6 22:05:3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水 实验探究题
一、水的组成
1.如下图所示,图 1 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 2 是我市科学老师针对图 l 实验自创新装置。图 2 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 2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开启直流电源电压至 16V,通电时长约 4 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 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上述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 ___ _ 。
(2)在图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_____ ___。
(3)实验结束后,氢氧化钠溶液电解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减少”)。
(4)你认为图 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 l 来说,所具备的优点组合是?????? ?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
(1)由实验现象确定 A 端接电池________极;
(2)A 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气;B 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___来检验;
(3)通过此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
(4)水既普通又珍贵,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总的水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淡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5)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上述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

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________气,b应接电源的________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________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________。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毫升。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____ ____。
二、水的浮力
4.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用实验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________,量筒,金属块,细线,水。
实验步骤:①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悬挂一块金属块,静止时,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及金属块所受的重力G,则F1________G(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的示数V1。
③将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的示数V2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思考并回答: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F1﹣F2)表示________;
量筒中水面两次示数差(V2﹣V1)表示________;
如果实验正确,可以得到两者之间(F1﹣F2、V2﹣V1)的关系式为: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5.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ρ水=1.0×103kg/m3 , 取g=10N/kg)
分析图象可知:
①曲线________(选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金属圆柱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6.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__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7.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简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1)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____。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铁块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2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 ???????? ?????????
(2)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________,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 ??????????????。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人水中时的实验
8.密度比液体小的物体会浮在液面上。为了验证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遵循阿基米德原理,请你完成实验设计与相关思考。
(1)实验时有下列四种材料的物体:铁块(ρ铁=7900千克/米3),铝块(ρ铝=2700千克/米3),塑料(ρ塑料=700千克/米3),泡沫(ρ泡沫=40千克/米3)。你选择何种材料的物体:________
(2)实验中你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
(3)你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_
(4)为了使“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遵循阿基米德原理”具有普遍性,对实验有下列建议,你认为可取的是 ?? ???
A.?选择同一个物体在水中多次实验,测量多组数据
B.?选择同种材料、不同形状的物体漂浮在水中实验,测量多组数据
C.?选择同种材料的物体漂浮在不同的液体中实验,测量多组数据
9.科学是一门需要观察实验加思考的学科。小明发现木块在水中漂浮而石块在水中下沉, 而他已经学习得知石块和木块有大小不同的密度。于是他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建立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他找到了以下实验器材想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弹簧测力计②两个烧杯③细线④两块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⑤两块体积不同的铜块和铁块⑥足量的水
(1)【实验器材】上述需要选用的器材和用品是:①②③⑥和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步骤】请你帮小明把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①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所选铜块和铁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 G1 和 G2;
②将弹簧测力计下端挂着的铜块和铁块________,分别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G3和 G4;
③________?;
(3)【分析和结论】若要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的结论,则预期的实验数据关系式是________(用 G1、G2、G3、G4 表示)。
10.小芳在一端封闭的均匀圆玻璃管中装入适量的小铅丸,制成一支密度计.密度计能在液体中竖直漂浮,如左图所示,根据它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得知这种液体的密度.小芳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如下:

a.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物体漂浮条件,推导出密度计在纯水中浸没的深度h的表达式.
b.根据h的表达式,测量这支密度计自身的某些物理量,算出密度计在纯水中浸没的深度,在管上画上纯水的密度值线A(如图右).
c.把密度计放入纯水中,验证刻度线A的位置是否准确.
请你根据上述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设纯水密度为ρ,装了铅丸的玻璃管总质量为m,玻璃管底面直径为d.请用本? 题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步骤a中的表达式h=________.
(2)若纯水密度已知,请你写出b步骤中所需用的测量仪器及对应测量的物理量.
(3)步骤c中,若水面在刻度线A以上,请你简要写出一种校准的方法.
(4)若把校准后的密度计放在密度为0.8×103kg /m3的酒精中,液面的位置在纯水密度值刻度线上方还是下方?为什么?
11.小明在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时,认识了密度计。将其放入液体中,当它竖立静止时,与液面相交的读数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1)如图甲、乙所示,让同一支密度计分别静止在水和酒精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装水的容器是________( 选 填 “ 甲 ” 或“乙”)。
(2)小明将一支铅笔的下端缠绕了适量铜丝,初步做成了一支密度计(如图丙);为了给密度计标上刻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其放入水中,竖立静止后,在密度计上与水面相平处标上水的密度值 1.0g/cm3;
b.将其放入植物油中,用同样的方法在密度计上标上植物油的密度值 0.9g/cm3;
c.像标示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方法一样,他以两刻度线间的长度表示 0.1g/cm3 将整个铅笔均匀标上刻度;
d.他将做好的密度计放入酒精中进行检验,发现液面明显不在 0.8g/cm3 刻度处。
①如丙图所示,小明制作的密度计,你认为刻度 0.9 应该在________点(选填“p”或“q”)。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小明这样均匀标示刻度不正确的原因是___ _____;
12.在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甲、乙两同学对“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探究。他们各自将一根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发现萝卜要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 1 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两同学分别进行了实验:
甲: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如图 2 所示),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沉入水底。
乙: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如图 3 所示), 将萝卜浸没水中松手,发现萝卜也沉入水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受力的角度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______的大小。
(2)结合两位同学的实验目的、过程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
(3)虽然两同学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老师认为甲同学的方法更科学。你认为老师这样评价的主要理由是____ ____。
13.小明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时,由于调制食盐水密度的操作不够精准,导致实验中鸡蛋很难悬浮在食盐水中。于是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分别用量筒和烧杯等器材配制了三杯不同质量分数的酒精溶液,其中图甲B烧杯中的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用注射器吸取密度为0.9克/厘米3的食用油,分别在三杯酒精溶液中部注射一团油滴,一段时间后,如图甲所示。再过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油滴所处的状态如图乙所示。为此,他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 ??????????
【建立假设】假设一:可能是油滴的密度变小了。
假设二:可能是酒精溶液的密度变大了。
【实验方案】针对“假设一”的实验:用注射器吸取图乙任一烧杯中的油滴,将油滴注入到某一溶液中,观察其浮沉状况。
针对“假设二”的实验:先测定酒精溶液密度为ρ1 , 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它的密度为ρ2 , 比较ρ1和ρ2的大小。
【得出结论】油滴密度不变,酒精溶液密度变大。
请回答:
(1)根据小明所作的假设,推测小明所提的问题是:___ _____?
(2)针对“假设一”的实验中,某一溶液是___ _____。
(3)小明经过思考,对“酒精溶液密度变大”这一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即____ ____。
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和溶解
14.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仪器任选.
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________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图: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_______ _.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__ ______ .
15.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碘酒洒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的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小明与几位同学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请你与小明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留在白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衣服上能留下痕迹的原因是___ ____.
(3)如果用白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4)为了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小明和几位同学用白布条下按图所示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为变浅;①几乎不变.

由此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 ____ .(答出一点即可)
16.小科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质量/g
水 饱和石灰水 稀盐酸 浓硫酸 氢氧化钠浓溶液 氯化钙溶液
1天 8.16 8.37 8.64 11.18 9.38 10.25
2天 5.76 5.94 6.69 12.55 8.47 10.33
(1)下列图示能反缺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__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
(3)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溶解度为36.1g/100g水)
17.如图是小梅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2%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玻璃棒。

(1)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是________。
(2)配制时应选择________mL(10mL 或 50mL 或 10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________。
(4)若配得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12%,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填数字)
①称量食盐时,砝码放左盘食盐放右盘?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将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残留? 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18.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 就 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9,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____ ____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 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9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C,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C,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9.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 ℃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________,观察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20.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研磨成粉末,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备用.
②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20℃ 20℃ 20℃ 20℃ 20℃ 80℃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粉末) 冰糖(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固体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50g 50g 10g 10g 10g 10g 10g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1)根据上述的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________,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
(2)在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的实验中使用研磨好的粉末状的冰糖而不使用块状冰糖的优点在 于________。
(3)你认为第四组实验的设计是否会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请简述理由:_ _______。
21.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____ ____。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 2 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________(填“快”或“慢”) 假设二正确
【反思评价】
⑴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 _____;
(2)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_____ ___;
(3)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 ____。
22.水中溶解了食盐后还能再溶解糖吗?小明同学带着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吗?
【猜想预测】:根据生活经验,一个容器盛满大豆后,还能再装入小米,因此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查阅资料】: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为紫红色
【设计实验】:
⑴向 20 毫升水中加入食盐直到不能再溶解。
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固体,发现固体消失,溶液颜色变成紫红色。
⑶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之后发现食盐仍不能再溶解。
⑷【解释结论】①________。②高锰酸钾溶解后再加入食盐,食盐不能再溶解,说明加入其它溶质后________增加食盐的溶解量(填“能”或“不能”)。
⑸【拓展反思】若向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中加入蔗糖,食盐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减小”)。
23.探究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1)问题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性大小的因素吗?假设1:温度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取一杯雪碧,给它微微加热。
实验现象:___ _____。
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__ ______。
(2)问题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假设2:气压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设计实验:按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
①活塞往外拉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____。
②活塞往里推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_____。
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气压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________。
(3)问题3:___ _____?假设3:______ __。
设计实验:___ _____。
实验现象:_____ ___。
得出结论:_____ ___。
四、物质的分离
24.如图所示为有关食盐的两个实验(天平使用时 1 克以下用游码):
(1)实验一:粗盐(所含杂质不溶于水)提纯并测定产率实验。

a.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 ____;
b.单一粗盐提纯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
c.某同学所测得的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哪些情况可能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________(选填字母)。
A.溶解时将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
D.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
(2)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 13%的氯化钠溶液 40 克。
a.步骤如下:
①计算;②称量和量取;③________;④装瓶
b.经检测,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制得的食盐还不纯 B.量取水读数时俯视
C.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 D.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E.配制结束后,不小心碰洒一部分溶液
25.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写出操作④的名称________。
(2)操作⑤中除用到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玻璃棒要不停地搅拌,目的是___ 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
是?????????? (填序号)(多选)。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未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6.如图表示某市饮用水的净化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____ ____。
(2)在图中的沉淀池中,除了用静置的方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方法使水更干净。
(3)水质检验后,如果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人们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应该如何处理?___ _____。
(4)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可以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请在空白处用图示或文字表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一、水的组成
1.【答案】(1)水 氢气+氧气
(2)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尖嘴管口,捏动橡皮管放出气体,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3)增大(4)D
2.【答案】(1)负(2)氢;带火星的木条(3)氢和氧(4)A,B,C(5)海洋;地表径流
3.【答案】(1)氧;正(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助燃(3)已进行一段时间(4)16(5)水 氢气+氧气
二、水的浮力
4.【答案】 弹簧测力计;等于;金属块所受的浮力;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F1﹣F2=ρ水g(V2﹣V1)
5.【答案】 (1)越大(2)a;2.7;2.7×103
6.【答案】 (1)液体密度;2.4(2)增大;无关(3)1.2×103
7.【答案】 (1)铁块的重力/N(2)水和铁块的总体积(3)A,B,C
8.【答案】 (1)塑料(2)塑料漂浮时的浮力和塑料漂浮时排开的液体的重力(3)测出物体的重力即是其漂浮时受到的浮力(4)B,C
9.【答案】 (1)④(2)浸没在水中;多次重复实验(3)G1-G3 =G2-G4
10.【答案】 (1)4m/ρπd2
(2)用托盘天平测量装有铅丸的玻璃管总质量m,用刻度尺测量玻璃管的直径d和纯水的密度值线A位置(3)从玻璃管中取出少量铅丸,使水面刚好在刻度线A处
(4)上方;待测液体越小,密度计浸没的深度越深
11.【答案】 (1)不变;乙(2)P;液体密度与排开液体体积成反比,所以密度与浸没深度也不成正比,刻度不均匀
12.【答案】(1)重力(2)在浮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3)甲同学将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时让浮力保持了不变
13.【答案】 (1)油滴沉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下沉的油滴会悬浮?或:为什么悬浮的油滴会漂浮?)
(2)密度为0.9克/厘米3的液体中(或: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9:6的酒精溶液中)(3)酒精蒸发比水快 三、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和溶解
14.【答案】(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15.【答案】(1)碘(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间隙
(3)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几个实验中白布条的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观察时间一样等
(4)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碘几乎不溶于水
16.【答案】 (1)D(2)CaCl3)不饱和(4)不能。
实验方案:将变质后溶液加热蒸干,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a。
当没有变质时,蒸干后的固体质量为20.00g×20%=4.00g。
17.【答案】 (1)图 ② 称量时将氯化钠放在右盘(2)100mL(3)④②①⑤③(4)①④
18.【答案】 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不相等或在温度保持不变时,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温度;不相等
19.【答案】 (1)A
(2)冰糖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的水 100ml,同时向烧杯各加入 5g 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其中一杯用玻璃棒搅拌
20.【答案】 (1)溶剂的种类、溶质颗粒大小、溶质种类、温度、溶剂的质量
;溶质颗粒大小、溶剂质量
(2)粉末状比块状的溶解的速率快,节省实验时间(3)不会,第四组实验可与第三组实验形成对照。
21.【答案】 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快;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
;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给试卷微微加热,并不停的振荡试管
22.【答案】 不能再继续溶解食盐的溶液中,还能溶解其他溶质;不能;减小
23.【答案】(1)气泡增加;小(2)有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大(3)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吗;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取等量的食用油注入上述装置中,做实验,并进行对比;气泡产生数量不等;液体的种类是影响气体溶解能力大小的因素
四、物质的分离
24.【答案】(1)引流;①④⑤;AC(2)溶解;ACD
25.【答案】 (1)过滤(2)蒸发皿;防止液体(或食盐固体)飞溅(3)A,B,D
26.【答案】(1)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加明矾(或池底铺沙砾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加热煮沸(或加漂白粉等其他可在家中进行的合理方法也可)
(4)解:在切去底部、倒置的饮料瓶中,由下至上依次加入手绢、细沙和小卵石(或画图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