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 八 年级上册 历史 学科课时导学案 总第 2课时 班级: 姓名:
课题:第二次鸦片战争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设计人: 备课组长签字: 主任签字: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重点)
知道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事实(重点)
【基础知识梳理】10分钟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发动者
目的
借口
相关条约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_______
___ ___ _
_______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________》
1860年,签订中英、中法《___________》
注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_________”,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罪 行
时 间
侵略者
相关史实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
联军
______帝时,英法联军对_______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_________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焚烧。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俄 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签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多万平方公里。(最多的《瑷珲条约》)
【思维拓展】10分钟
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经过几个回合的叫价,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绝付款。最终由国家通过外交手段索回祖国文物而拒绝付款。此事一出引起巨大反响,支持者称蔡的行为是正义的胜利,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反对者称这是中国人不讲诚信的又一体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劫掠者是谁?
(3)兔首和鼠首被掠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材料中指出,中国是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的?谈谈你对蔡铭超拒付拍卖款的看法。
(4)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5)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达标测评】5分钟
1.近代史上,中国多次遭到列强侵略,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增加沿海通商口岸 B.允许外国人在内地自由贸易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要求清政府允许鸦片贸易
2.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 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右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重庆谈判 D.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
4.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B.浩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5.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6. 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不仅对中国文化也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挤压式的打击。下面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8. 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学生自评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