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1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7 05:3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1节 植物的光合作用
生态系统中,人们把植物称为什么?为什么?

你知道吗 ……
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
怎样来验证阳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预习53——54页思考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1.把天竺葵置于暗处24h。(目的?)
2.选长势较好的叶片。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将盆栽光照2~3小时
(方法?目的?)
---目的---设置对照
---目的---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3.除去黑纸片。将叶片放入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用水浴加热酒精。 (目的?现象?)
---目的---对叶片进行脱色,除去叶绿素的绿色。
---现象---叶片由绿色变黄白色,酒精变绿色。
4.将脱色后的叶片用清水洗净。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分析实验现象:
见光部分+碘液
遮光部分+碘液
变蓝
不变色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有淀粉合成)
结论:
表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光。
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
暗处理是为了耗尽叶片中原有的的淀粉,避免叶片已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
这两部分在实验中各有什么时候作用?
对叶片进行不遮光处理,是检验植物合成淀粉是否需要光的主实验,对叶片进行遮蔽光处理是设置的对照.
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
绿的实验现象?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使叶片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
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演示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67页)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其中是什么气体呢?

(2)该气体有何特性?



(3)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
——氧气
——难溶于水 助燃,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
或卫生香重新燃烧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植物的绿色和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的?有机物的“加工厂”主要分布在植物体的哪一器官?
极 细 光 束
1装片中好氧菌集中在被
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
2装片中好氧菌集中在叶
绿体所有受照射的部位。
恩吉尔曼的水绵光合作用实验
实验证明:氧是由叶
绿体释放出来的,叶
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
所。
为什么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说一说下列植物的那一部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叶片的结构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过程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
光能
绿色细胞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氧气
主体:绿色植物
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贮存了能量)、氧气
实质:物质转变:简单无机物→复杂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有机物中化学能。
光合作用意义:
1.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的基本的食物来源。

3.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里的能量,也都是植物亿万年前通过光合作用积蓄的太阳能。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空气中氧的主要来源。



在严冬季节,我们能吃到的新鲜的蔬菜(反季节蔬菜),是人们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在温室中栽培出来的。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道理是什么?
农业生产上常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譬如,我们可以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因此有人把增施的二氧化碳被称为“气肥”
讨论:怎样给作物施二氧化碳?
(1)增施有机肥
(2)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
(3)点煤球炉

思考: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如何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来增加农作物产量?
棉花与花生间作套种
玉米与大豆间作套种
思考:植物自身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更好地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呢?
碰碰香
叶镶嵌
向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