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2.1认识计算机》教案
[教学目标]
(1)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2)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3)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2.难点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师生回顾:师生共同完成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小组活动:各小组设计有关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思考题,并选择其他小组进行互测,由教师点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引入:如果计算机只有硬件,那么它就只有一个躯壳,要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软件。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
模拟学习:观看介绍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的软件知识。
教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并由教师进行总结。
计算机软件大体上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大管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使它们协调一致地工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一台计算机只有
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正常工作,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Linux、Mac等。目前,微软公司最新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苹果计算机使用Mac操作系统。安装了操作系统后,根据使用的需要,还要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
(2)应用软件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编写的软件,如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音频播放软件千千静听、视频播放软件超级解霸、动画制作软件F1ash等。
教师引入: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那么同学们知道计算机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吗?
合作交流:学生交流、讨论,并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作类比,先列举生活事例,
形象描述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然后再分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输入文字时,首先通过键盘将字符的编码信息输入主机,并保存在内存储器中,由中央处理器对信息进行加工
处理,再把加工处理后的信息通过显示器输出,最后根据用户要求,将信息保存到外存储器中。
模拟学习:演示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模拟动画,给学生以形象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板书并总结:
①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可以用“输入、存储、处理、输出”来概括。
②这是“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仍遵循此原理。
练习与提高:教师设计有关计算机工作原理的问题,由学生抢答。
3.课堂小结
任务小结: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所学的计算机知识。
课堂评价:评选课堂“优秀之星”和“优秀合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