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教案(打包4套)(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教案(打包4套)(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8 08:22:49

文档简介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并促使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这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前提,这体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家国情怀: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革命活动等相关史实的认识,培养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
1.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
(1)原因: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表现
①1825年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
②资本主义社会中各阶级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2.抗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概况
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②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
①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阶级和实践基础。
②证明了只有用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无产阶级才能取得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胜利。
3.思索——空想社会主义
(1)内容: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3)意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借鉴。
[轻巧点拨·关键点]
[轻巧识记]
马克思主义


二、伟大的友谊
1.马克思的转变
(1)幼年启发:深切同情劳动人民。
(2)理论研究:先后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革命实践: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为《莱茵报》撰稿,直接参加工人团体活动。
(4)实现转变:1844年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其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2.恩格斯的转变
(1)革命实践:1842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频繁接触工人,支持英国工人运动的开展。
(2)完成转变:通过自己的革命实践,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从而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3.并肩战斗
1845年,两人在布鲁塞尔进行了第三次会晤,从此共同战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概念阐释]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广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是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其广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三、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2.地位
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3.意义
(1)创造了一个新时代,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思维点拨]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社会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空想性”,是因为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3.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把无产阶级革命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因为它的诞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从此,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工人运动有机结合,促使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

探究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料一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一些思想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他们纷纷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社会上先后出现了两股社会主义思潮。
工业革命的进展,使资本主义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1)史料一中这“两股社会主义思潮”分别是什么?它们产生的共同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试答: 
 
史料二 以下是中国现代画家艾中信的两幅作品

两幅图描绘的分别是恩格斯在英国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恩格斯陪同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的情景。
(2)这两幅图片主要反映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答: 
 
史料三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
工人阶级的使命之一是夺取政权,发展民主。
工人阶级夺权后的更重要的使命是发展生产力。
(3)史料三中所提及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其使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试答: 
 
史料四 英国的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无论什么时候,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只要有麻烦,就有《共产党宣言》。……今天的世界依然是麻烦不断的世界,因此,世人仍然需要《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成为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
试答: 
 
答案:(1)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共同的根本条件:19世纪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说明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社会实践。
(3)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内容:发展社会生产力。
(4)《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基本理论。

历史解释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及意义
1.条件
(1)经济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显露,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产生准备了社会经济条件。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虽失败,却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条件及主观条件: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汲取优秀的思想成果。
2.意义
(1)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历程,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

[建体系]

[微总结]
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根本条件。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法国、英国和德意志发生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4.《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基础巩固]
题组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故A正确;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原因,故B错误;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思想来源,故C错误;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个人因素,故D错误。
答案:A
2.恩格斯说:“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其中“不成熟的理论”是指(  )
A.希腊民主政治      B.雅典民主政治
C.罗马人的法律 D.空想社会主义
解析:解答此题先明确时间信息,由“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可知是近代时期,A、B、C不符合时间要求,空想社会主义就是一个“不成熟的理论”,故选D。
答案:D
题组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1848年诞生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其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出版
B.《〈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四月提纲》的提出
解析:本题依据“1848年”“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等信息可知,该理论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答案:C
4.《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
D.建立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解析:材料中“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其目的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不符合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答案:B
5.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阳光大道,下列关于其诞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B.使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实践
C.诞生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
D.诞生的标志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说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阳光大道”说的是其深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说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故A正确;使国际工人运动从理论变成了实践指的是巴黎公社,故B错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基础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故C错误;其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D错误。
答案:A
[同步真题]
1.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口号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联合的重要性;其二强调联合的阶级性,联合是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要通过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使无产者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体现了科学共产主义精神。因此这一变化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故B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此时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因此主要矛盾仍然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A
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出自(  )
A.《政府论》 B.《共产党宣言》
C.《乌托邦》 D.《共同纲领》
解析:关键信息“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符合《共产党宣言》中阶级斗争、人的自由发展等观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课时作业2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1.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之所以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根本原因在于(  )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参加当时的社会实践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不懂得阶级斗争
D.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存在于19世纪初期,由于当时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其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故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揭示其根本矛盾,故D正确;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如欧文在美国进行新和谐移民区实验,故A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根本原因仍然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尚未充分暴露,故B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也主张阶级斗争,故C错误。
答案:D
2.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曾每天中午坐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候人们对他在报纸上请求支持的呼吁做出响应,白白等候了12年。下列说法最能说明上述现象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
A.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
B.未能找到正确的实现途径
C.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来源
D.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分析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有所实践的,如“新和谐公社”的建立,排除A;材料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自我良心发现,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故选B;材料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排除C;空想社会主义时代是在对社会现实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排除D。
答案:B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解析:根据材料“最基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基本”的条件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这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条件,故D项正确;A项是思想条件,排除;B项是阶级条件,排除;C项是个人条件,排除。
答案:D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大规模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觉醒”的含义主要指(  )
A.提出了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
B.提出了争取政治权利的要求
C.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
D.为马克思主义创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本次运动中,工人阶级不再依附于资产阶级,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要求,表明工人阶级已经觉醒,故选B项。
答案:B
5.1848年《共产党宣言》引言中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这一观点的历史依据是(  )
A.英、法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
D.国际工人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解析:共产主义被欧洲公认为一种势力的历史依据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所展现的伟大力量,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是无产阶级的斗争,A项不符合,排除;C项中“已成为”表述错误;由1848年可知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6.《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强调的是(  )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B.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C.把谋求人类解放作为目标
D.揭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
解析:根据材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马克思主义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即以人类的解放为目标,故选C项。
答案:C
7.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那么,促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研究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解析: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标志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济因素,也是其根本因素,故选A项。
答案:A
8.《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解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虽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则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使得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
答案:B
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马克思主义通过强调国际的阶级联系而不是强调对国家的忠诚,给全世界工人以四海一家和团结的意识。”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B.“消灭私有制”
C.“推翻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专政!”
D.“剥夺剥夺者”
解析:从“国际的阶级联系”“四海一家和团结”等信息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答案:A
10.《共产党宣言》被称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为此,恩格斯称要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这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使工人斗争有了科学性
解析:“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中的“终结”表述太绝对化,排除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表述正确,但不是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排除B。“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由“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这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见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等理论的科学性,故选D。
答案:D
11.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至今已在全世界用110多种文字出版了1 000多次。这是因为《共产党宣言》(  )
A.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合作的结晶,政治智慧超众
B.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指明了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至今”“全世界”“110多种文字”“1 000多次”可知,材料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超越了时空和阶级的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出现材料中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故A项排除;B、C项包含在D项之中,排除。
答案:D
12.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重大变化并没有让马克思主义‘过时’,而是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习近平意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  )
A.开放性 B.教条性
C.科学性 D.人民性
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以来,现在仍不过时,更加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适用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故C正确;开放性不一定能够长时期适用于社会发展,排除A;教条指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马克思主义重视实事求是,并不教条主义,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排除D。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活动。
材料二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大批失业和挨饿的工人陷入绝望的地步,以致发生公开的暴动……数以千计的人群涌到赛克斯公司的工厂,冲进室内,捣毁了所有的织布机……同样在普雷斯顿、罗契台尔也发生了类似的捣毁织布机的风潮。——《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 恩格斯生前第一次说明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的无产阶级是能够自己帮助自己的。
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必然会使工人认识到,他们除了社会主义以外,再没有别的出路。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只有成了工人阶级政治斗争的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就是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主要思想。——列宁《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圣西门等人与恩格斯思想的异同,并从社会经济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角度说明其不同的原因。
(2)材料三谈到的工人运动与材料二所反映的工人运动有何区别?
(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有何内在联系?
答案:(1)同:都看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异:恩格斯看到了圣西门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的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原因:圣西门等人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但其根本矛盾还未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已有改造社会的愿望,但自觉斗争的意识尚未形成。恩格斯所处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已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动力。
(2)区别:材料二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斗争手段是捣毁机器;材料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已进入自觉阶段,工人运动开始和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
(3)联系: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把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创立这一制度可以用说服的办法,使政府相信建立这一制度的原则完全是真理。
——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或走向理性社会》
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指的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愿望能够实现吗?
(2)材料二中所说的“目的”指什么?你怎么认识材料中提到的观点?
(3)从理论和阶级方面说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比。第(1)问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出判断;第(2)问可结合教材中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进行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愿望:不能够实现。
(2)目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以战斗的姿态向资本主义宣战。
(3)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阶级: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







PAGE



1









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巴黎公社起义是在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的特殊条件下爆发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革命,体会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2.家国情怀:体会巴黎公社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新生政权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它将永远激励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历史背景
(1)经济基础: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社会条件: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再次掀起高潮。
(4)直接因素
①1862年,英、法、德三国工人商谈并提出了建立国际工人组织的问题。
②1863年,英、法两国工人声援波兰人民的斗争。
(5)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马克思、恩格斯及时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同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
2.概况
(1)时间、地点:1864年,英国伦敦。
(2)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总委员会)。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3.斗争内容
(1)反对各国资产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斗争。
(2)反对第一国际内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派别的斗争。
4.意义
(1)国际工人协会成为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2)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轻巧点拨·关键点]
[易错提醒]
1.国际工人协会不是各国工人政党的领导组织。国际工人协会成立之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尚未建立起来,仅是成立了一些工人团体。国际工人协会建立的目的是指导各国工人运动,加强各国工人之间的联系。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各国工人阶级政党才纷纷建立起来。
2.法国无产阶级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及出现的若干严重失误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究其历史根源,在于当时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法国以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历史条件远未成熟。
3.修正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的修正。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它不是马克思个人思想主张的简单集合,而是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思想体系。修正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存在美化资本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等错误思想,实质是纂改与否定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机会主义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宣告了修正主义思潮的破产。

二、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1.背景
(1)民族矛盾: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军压境。
(2)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国防政府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直接原因:1871年3月18日凌晨,反动政府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
3.措施
(1)军队建设:以国民自卫军代替资产阶级反动军队。
(2)政权建设:由普选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下设执行、军事等十个委员会。
(3)民主建设:公社委员和工作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4)待遇: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
4.结果
(1)失败:梯也尔军队反扑,出现了著名的“五月流血周”,占领巴黎,巴黎公社革命结束。
(2)败因
①根本原因: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②主观原因:公社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5.意义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2)巴黎公社的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易错提醒]
1.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巴黎公社是在特殊条件下发生的,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革命,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2.巴黎公社仅仅是世界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虽然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不是社会主义政权,它也没有得到其他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归纳总结]
巴黎公社留给后人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1)基本经验:暴力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教训:缺乏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成熟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未获得群众支持,即缺乏工农联盟。
三、第二国际的斗争
1.第二国际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可能性
①阶级基础: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新的高潮。其中,美国芝加哥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而举行的全国大罢工影响最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马克思、恩格斯二人对其理论不断完善。
③组织基础: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纷纷建立起来。
(2)必要性: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开始泛滥。
2.成立大会
(1)召开: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
(2)内容
①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等问题。
②大会通过了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3.主要特点
(1)组织:较为松散,不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工人阶级政党都是独立自主的。
(2)内争:内部派系斗争不断,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思潮开始泛滥。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自行解散。

[轻巧识记]
巴黎公社



探究主题 巴黎公社
史料一 “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把法国出卖给普鲁士人,并且要我们支付他们卖国的代价。”
由画线部分中的“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得出巴黎阶段矛盾激化,“出卖给普鲁士人”得出民族矛盾激化,进而综合得出答案。
(1)史料一反映了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 
 
史料二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刘祚昌《世界通史》
由画线中关键信息“各项措施”,结合具体措施内容分析即可。
(2)巴黎公社是怎样“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的?
试答: 
 
史料三 “当凡尔赛在磨刀霍霍时,巴黎却沉浸在起义胜利的欢乐中,他们认为继续向凡尔赛进军是在挑起内战。”
“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不利于断绝临时政府的财源。
缺少同盟军,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3)根据史料三,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试答: 
 
答案:(1)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2)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社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3)反动势力联合剿杀;没有乘胜打击敌人;没有割断敌人的经济命脉;缺乏工农联盟;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历史解释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而是普法战争失败后,民族矛盾激化引发阶级矛盾尖锐的形势下爆发的,具有突发性、偶然性。
2.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尚未成熟,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4.教训的深刻性:巴黎公社革命由于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不可避免地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如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与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建体系]

[微总结]
1.马克思主义是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第一国际的建立,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了。
2.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3.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不成熟,加之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统一的革命政党领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4.为把国际工人运动引上马克思主义轨道,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但第二国际组织松散,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保持独立自主。最终修正主义占了上风而自行解散。


[基础巩固]
题组一 第一国际
1.《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指出:“(协会)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这表明第一国际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工人运动走向高潮
B.组建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C.加强对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
D.加强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与合作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联络和合作”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性质可确定D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D
2.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阶级组织
B.它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C.它使工人运动由低潮转入高潮
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解析:第一国际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A项与本题无关,C、D两项包含于B项之中,故选B项。
答案:B
题组二 巴黎公社
3.“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解析:巴黎公社是偶然因素诱发的一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故选A项。
答案:A
4.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解析:材料中委员成分结构复杂,说明有广泛性,故A正确;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工人比例最高,与“妥协退让”不符,故B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与“民族”不符,故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举,与题中“材料反映出”不符,故D错误。
答案:A
5.列宁评价巴黎公社指出:“它以人民自己的直接武装代替了脱离人民的军队和警察。巴黎公社的实质就在这里。”“实质”的真正含义是(  )
A.无产阶级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
B.无产阶级实现了参与国家政权
C.巴黎公社是一个军事集权政权
D.无产阶级真正掌握了国家政权
解析:军队和司法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支柱,而材料中巴黎人民以自己的直接武装取代了旧的军队和警察,说明国家政权已真正掌握在巴黎人民手中。
答案:D
6.1871年3月19日,巴黎革命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外省居民书,号召外省的城市和乡村仿效巴黎的榜样。这反映了巴黎革命政府(  )
A.具有全国性政权的特点 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要求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希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解析:据材料,巴黎革命政府对外省进行号召,可知其不具有全国性政权的特点,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政权,故A错误;B表述正确但材料无体现,故B错误;工农联盟在材料中无体现,据所学巴黎革命政府没有发动农民,故C错误;据材料巴黎革命政府“号召外省的城市和乡村仿效巴黎的榜样”可知其希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和仿效,故D正确。
答案:D
[同步真题]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措施和失败原因的认识。巴黎公社在经济上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但并未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C不正确。巴黎公社是一次孤军奋战的城市武装起义,它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也未能发动广大农民,这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由此排除A、B。从发布文告的内容来看,巴黎公社是希望得到农民的支持。
答案:D



课时作业24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一、选择题
1.第一国际成立后,其活动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是(  )
A.《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
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与压迫和夺取政权
D.反对第一国际内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派别
解析:第一国际成立后,总委员会通过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为第一国际确定了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
答案:A
2.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新”反映在(  )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进行了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解析: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字。“新”就是前所未有的。第一国际的“新”就在于加强了国际团结。
答案:C
3.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政权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  )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了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公社职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解析:解题关键是找到最能表明政权建设的伟大创举。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与国家政权建设有关,故选A项。
答案:A
4.下图描绘的是在最后战斗中的巴黎公社女社员形象。图片反映了(  )

A.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B.巴黎公社爆发的必然性
C.巴黎公社捍卫政权的革命精神
D.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
解析:依据材料“在最后战斗中的巴黎公社女社员”以及图片中人物的动作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了巴黎公社人民为争取自身的解放,捍卫无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精神,故C项符合题意;图片无法体现出巴黎公社的性质与爆发的必然性,故A、B项排除;巴黎公社最后是失败的,故D项排除。
答案:C
5.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作者认为(  )
A.巴黎公社是法国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解析:根据材料“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说明作者认为巴黎公社的成立有其偶然性,并不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正确;巴黎公社不是法国工业革命的产物,A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C错误;材料不是说明巴黎公社的性质,论述的是巴黎公社发生的原因,D错误。
答案:B
6.巴黎公社废除了资产阶级的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军事机构,代之以人民武装和机构精简、议行合一的公社委员会,从而建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廉洁的工人政府。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B.践行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加深了人民群众与政府的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人民武装和工人政府的建立表明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加强,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没有建立稳固的工农联盟;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政府和武装的构建加深了与民众的联系,并非体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答案:D
7.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  )
A.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B.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
C.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 D.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可知,巴黎公社没有实现国际无产阶级的大团结,因此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民族与阶级矛盾激化下的城市起义,所以今天很多法国人仍然肯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因此B选项正确;在法国革命历程中暴力夺取政权不是巴黎公社独有的特征,这不是当今法国人肯定巴黎公社的原因,因此C选项错误;当今法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而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与资本主义不符,这也不是当今法国人肯定巴黎公社的原因,因此D选项错误。
答案:B
8.“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马克思的这段话认为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是(  )
A.给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与反扑的时机
B.生产力水平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C.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D.无产阶级政治威信还不够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从材料“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浪费了更多的时间”等可知,巴黎公社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是导致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选A。
答案:A
9.

读右图,这是巴黎公社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发行的纪念邮票中的一张。下面有四条发行这套纪念邮票的理由,你认为哪个理由最佳(  )
A.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B.巴黎公社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了起来
C.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过时
D.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故选A项。B、C、D三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0.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浪费了宝贵时间”去组织民主选举,而不是迅速地消灭凡尔赛军,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这给我们的主要历史教训是(  )
A.暴力是实现民主的必要手段
B.不合时宜的直接民主会导致革命受挫
C.实际斗争策略重于践行理论
D.掌握政权是争取民主权利的前提条件
解析: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组织民主选举给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喘息之机,失去了迅速消灭凡尔赛敌人的大好机遇,是导致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
答案:C
11.下列关于第二国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国际于1889年在法国巴黎成立
B.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C.第二国际引导工人进行政治斗争,尤其利用各种方式开展合法斗争
D.第二国际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领导各国工人运动
解析: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1889~1916)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并不是领导各国工人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A、B和C均是正确的说法,排除。
答案:D
12.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
A.国际劳动法
B.第二国际临时章程
C.庆祝“五一”节的决议
D.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第二国际1889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决定以同盟罢工作为工人斗争的武器。故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国际劳动法,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国际临时章程,并不是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还通过了庆祝“五一”节的决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还通过了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决议,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这样的对比,就其本身来说,在社会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们已经说过,许多古代思想家也都作过这种对比。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
——《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巴黎公社——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的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1)最早解决材料一“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公社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出一个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归纳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答案:(1)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标志:《共产党宣言》。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开展。
(2)性质:无产阶级性质。原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采取无产阶级革命措施。根本原因: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时期,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条件。
(3)原因:反动力量强大,未取得农民支持。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9月9日,马克思写道:“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871年,马克思写道:“愚蠢地不愿意开始内战,好像梯也尔力图用暴力解除巴黎武装不像是开始内战似的……国防政府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二者发生矛盾的时候,没有片刻的犹豫便把自己变成了卖国政府。”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 他们的第一个企图是什么?就是在普鲁士的庇护之下,用路易·波拿巴的兵卒和比埃特里的警察来谋杀从巴黎开始的民众振兴的事件……但最能说明时代特点的是:它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欧洲和美国方面普遍的愤怒呼声,反而激发了一股同情和对巴黎狂暴诋毁的逆流。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材料一中所说的“极困难的境地”指的是什么?“新政府”是哪个政府?
(2)材料一中的“蠢举”和材料二中的“愚蠢”是否矛盾?马克思为什么这样说?
(3)官方的欧洲和美国为什么“对巴黎狂暴诋毁”?
(4)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普、法两国的关系呈现什么状态?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第(1)问考查巴黎公社革命的背景;第(2)问考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第(3)问考查欧美资产阶级政府对巴黎公社的态度;第(4)问考查普、法两国反动政府之间既斗争又勾结的关系。
答案:(1)“极困难的境地”是指普鲁士军队包围巴黎,迫使法国投降的状况。“新政府”指的是国防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不矛盾。原因: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形势下,国内阶级矛盾要服从民族矛盾,所以巴黎人民把抵抗的希望寄托在国防政府身上。当梯也尔政府出卖民族利益,要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时,不推翻梯也尔政府也是愚蠢的。
(3)欧美资产阶级政府都仇视无产阶级革命,所以狂暴诋毁巴黎公社。
(4)普、法两国反动政府既为本国资产阶级利益而互相争夺,又为镇压国际工人运动而互相勾结。







PAGE



1









第3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时空坐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相关史实的学习,勾勒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的时间与地点,进而形成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时空观念。
2.历史解释:俄国十月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两个阶段,斗争方式也从和平夺权发展到暴力革命,收集史料并分析其中原因,进而形成正确认识。


[细致梳理·核心点]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1.垄断资本软弱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
(2)表现:软弱的垄断资本依靠沙皇政府对内压榨、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以便为其开辟国外市场,并对西欧资本有极大的依赖性。
2.社会矛盾尖锐
(1)国内
①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促使阶级矛盾尖锐。
②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使民族矛盾尖锐。
(2)国外: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3.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1)成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特点: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3)影响: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轻巧点拨·关键点]
[易混易错]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为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落后,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沙皇统治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而不是俄国在前线战事的接连失利。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
(1)背景
①1914年,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1917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
(2)爆发
①过程: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示威游行,并得到士兵的支持。
②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主导地位。
(3)性质: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易混易错]
俄国的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只要看领导阶级,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务。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四月提纲》的发表
(1)发表:1917年4月,列宁提出。
(2)内容:它全面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等重大问题。列宁认为,当前形势的特点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
①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②列宁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3)意义: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为十月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七月事件
(1)概况: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公开反对革命,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2)影响: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4.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
(1)确定:由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
(2)形势的发展:1917年秋天,俄国出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人民对临时政府的愤恨,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十月革命
(1)方针: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公开领导起义的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2)过程
①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
②1917年11月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③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克。
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
(2)内容: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
①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②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轻巧识记]
1.俄国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的经过

[图解识记]
十月革命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一方面是立法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行政机构。其性质是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这和西方的三权分立政体不同。


探究主题 十月革命
史料一 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画线中关键信息“提出了……要求”提炼主张,“原因”结合二月革命后的政治环境作答。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列宁的哪些主张看似是“荒谬”?并分析原因。
试答: 
 
史料二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原因从省略号前后的逻辑关系进行提炼即可;启示要结合两则材料观点的变化角度提炼信息。
(2)列宁为什么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对比两段材料,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有何启示?
试答: 

史料三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工人阶级掌握政权。
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变成工业化国家准备了条件。
(3)根据史料三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试答: 
 
答案:(1)荒谬主张:“立即实现和平”“土地分给农民”“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原因: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占主导,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
(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启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打破理论束缚,进行大胆创新。
(3)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发展提供政治前提。


历史解释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1.客观方面: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催化剂;各帝国主义国家卷入战争,也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主观方面: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并得到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
(2)列宁主义的指导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
(3)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形成局部范围内的我强敌弱的有利态势。
二、全面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一个过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四个变化:
(1)建立政权: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2)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3)革命策略:和平夺权→武装起义。
(4)国家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四个与时俱进:
(1)革命理论: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在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革命道路:革命由中心城市发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3)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这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规律。

[建体系]

[微总结]
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复杂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同时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基础巩固]
题组一 十月革命的爆发和胜利
1.列宁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俄国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B.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就连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争取更大空间,故选B项。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B
2.《全球通史》中记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四月提纲》 B.七月流血事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解析: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最后倒塌下来指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答案:C
3.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解析: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一个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
答案:B
4.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回到俄国,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中他提出(  )
A.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解析:《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由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切政权归苏维埃,所以本题选C项。
答案:C
题组二 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5.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实验。这次“实验”的结果是(  )
A.发布了纲领《四月提纲》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C.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四月提纲》属于指导思想纲领,不属于“实验”的结果;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
答案:D
6.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故选B。
答案:B
[同步真题]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据此可知此文件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故B项符合题意。A项虽然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文献,但仅局限于俄国,而材料中的“某国”并不仅仅指俄国,故可排除A项。C、D两项均不是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文献,排除。
答案:B




课时作业2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B.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中“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不可调和,十月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故B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中“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并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统治。故排除。D项,一战是革命爆发的外部推动因素,包含于B项中,故排除。
答案:B
2.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判断这次“革命”性质的主要依据是(  )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B.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7年3月”可知这次起义是指二月革命,而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封建专制,故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是判断其性质的依据,故A项正确;领导者是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和出现两个政权并存不属于革命的性质,故B、C、D项错误。
答案:A
3.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它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它建立了军事委员会,负责维护革命成果;建立了粮食委员会,负责首都的粮食供应。这表明苏维埃(  )
A.初具政权机关的色彩 B.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实权
C.已经与资产阶级结盟 D.照搬了巴黎公社的组织形式
解析: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苏维埃起着全国领导中心的作用,它以革命权力机关的身份发布命令,管理国家事务,说明苏维埃已经初步具备政权机关的色彩,故A正确;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真正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实权,B错误;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并非与资产阶级结盟,排除C;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二者性质不同,故D错误。
答案:A
4.《全球通史》写道:“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这里所说的“新的机构”是(  )
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沙皇政府
C.工兵农苏维埃政府 D.军事革命委员会
解析:“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指封建王朝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新的机构”建立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成立,故选A项。B项说法错误,沙皇政府已被推翻;C项是十月革命后建立的;D项是十月革命起义的军事指挥机构,不是政权机构。
答案:A
5.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
A.《四月提纲》的提出 B.七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这是由和平夺权到武装起义的转折点。
答案:B
6.《俄国史文献》载: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政府要尽快召开立宪会议,会议要在普遍、直接、平等、秘密投票的基础上进行,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文中提到的“政府”是(  )
A.沙皇政府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人民委员会
解析:“政府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签订的协定”“要保证为保卫祖国而血溅战场的勇士参加选举”体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同时又主张扩大选举权,故C项正确。
答案:C
7.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
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反对封建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以建立民主制度为目的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故选C项。
答案:C
8.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解析:19世纪中期马克思的预言着眼点在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到了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资本家改变了剥削方式,提高工人的待遇,阶级矛盾相对缓和;而在俄国,由于俄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加上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最先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时代背景不同,当然具体状况也就有所变化。马克思主义也应该与时俱进。
答案:C
9.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并于8日凌晨,占领冬宫。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B.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
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C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带有浓厚的资产阶级革命色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D错误。
答案:C
10.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教训,A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B选项排除。工人阶级仍是被统治阶级,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变化,C选项排除。
答案:D
11.“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表明俄国的十月革命(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及其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的创造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与题干不符,故A项错误;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及其格局不属于引领者的范畴,故C、D项错误。
答案:B
12.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D.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可知,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世界的影响,所以本题应该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由于脱离了时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没有市场……但在东方,却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等都一一在十月革命后实现了,说明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德]诺伊贝尔《德国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节选):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一致举行起义的士兵和工人没有流血就取得了胜利。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委员会号召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组织者》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学者认为“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继承者”的理由。
(2)你从材料二主要看到了什么?由此判断革命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解析:第(1)问紧扣“继承”这个关键词,答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实践即可。第(2)问提取材料信息归纳出新政权的具体措施,进而分析出其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第(3)问概括材料内容分析出巴黎公社的国家管理机构是公社委员会,结合十月革命后的政治措施以及材料归纳出立法、行政统一的人民委员会的政治体制。
答案:(1)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理论。
(2)看到:俄国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被无产阶级推翻;号召人们支持新政权;新政权将立即着手解决和平、土地与民主问题。性质:这场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
(3)表现形式: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政治体制: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还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规定公社职员的薪金最高不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即年薪6 000法郎;等等。但是,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没有发动广大农民,造成后来财政拮据,孤军奋战。——《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度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摘自《学海导航》
材料三 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3)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相比较有哪些主要的进步性?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政权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材料三中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中去归纳概括。第(2)问,材料二共引用三段文字,注意概括每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即为答案所在。第(3)问,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从政治和经济等措施上去分析。
答案:(1)相同点:都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剥夺了资本家的资本;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点。
(2)历史意义: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3)主要进步性:将银行收归国有,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团结了农民阶级,形成了工农联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PAGE



1









专题小结 八



崭新道路——科学理论指明方向,十月革命照亮梦想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9世纪后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0世纪初 十月革命——由理想到现实(1)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历史进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3)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