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年级上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 实验探究题
一、走进科学实验室
1.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1)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________。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_。
2.(分析题)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两点)
? ①_ _______?。
? ②___ _____?。
(2)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___ _____?。
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了3毫升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 ①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厘米处加热。
? ②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 ③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 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编号 1 2 3
水沸腾所用时间(秒) 90 30 55
(1)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___?,根据这一结论你对使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 ____?。
二、科学观察
4.墨水沾到衣服上,很快就会渗入衣服,这种液体主动流进狭窄空间的现象称作“毛细现象”。毛细现象中液面升高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建立假设】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粗细有关。
【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假设,他们将半径分别为r、1/2r和1/3r的细玻璃管立于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情况(如图为示意图)。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
【交流与表达】
①发生毛细现象范围内,如果用足够长的半径为1/5的细管,请预测水位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_。
②该小组还想研究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种类的关系,请帮他们完成方案设计。
建立假设 实验方案
细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______ __
5.路由器是一种无线上网设备,信号由一个“黑管”向各处发射。小科对如何增强路由器的信号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器材】路由器1个、用不同材质制成的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碗状信号增强器若干个、Wi-Fi分析仪1个、卷尺1个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路由器发出稳定信号,沿碗状信号增强器的朝向直线移动Wi-Fi分析仪,直至找到信号强度为-50dBm处(dBm是网络信号强度的单位,网络信号强度一般在-110dBm至-20dBm之间,值越大表示信号越强),用卷尺测量出该处到路由器的距离。在同一位置上先后安装不同材质的碗状信号增强器,并使它的朝向与原来一致,用同样的方法测出信号强度为-50dB处到路由器的距离。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材质 信号强度为-50dB处到路由器的距离
1 无 6m
2 陶瓷 9m
3 不锈钢 13m
4 铁 14m
5 铝 16m
【实验反思】
(1)碗状信号增强器能增强信号的原因是:路由器发出的电磁波会像光一样在碗状信号增强器表面发生______ __现象。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_____ ___材料制成的信号增强器的增强效果比其他材料好。
(3)实验后,小科认为碗状信号增强器对路由器信号的增强效果除了跟材料有关,可能还跟其他因素有关。他另取一个大小形状均相同的铝制碗状信号增强器,将它的表面用小刀划成坑坑洼洼,进行实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研究____ ____。
6.小科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在家庭内,让食物快速降温,一般可以把食物放在空气中冷却;或者把食物放在水中冷却。那么,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科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70 60 5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科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________
(2)小科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__ ______???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科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____ ____的(选填“快”、“慢”或“保持不变”)。
(4)小科又仔细分析了冷却速度变小的原因,认识到这是因为牛奶冷却的快慢还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7.鸡蛋贮存过程中会出现质量减少、散黄等现象。查阅资料发现,1%的蜂胶混浊液可减缓鸡蛋贮存期间质量的减少,对人体也没有伤害。甲蜂胶处理鸡蛋时,浸渍和喷雾中哪种效果更好?对此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了探究。将鸡蛋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用1.5%的蜂胶混浊液进行浸渍(10 s)和喷雾处理,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如图所示,置于25 ℃恒温箱中存放,每隔10天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鸡蛋贮存期间质量减少情况( 减少质量/起始质量)/%]如表所示:
时间/天 浸渍组 喷雾组 对照组
10 5.2 5.2 6.5
20 6.0 5.8 7.3
30 7.6 7.2 10
40 9.0 8.5 16.8
50 9.8 9.6 24.0
60 11.4 10.9 37.5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的成员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得出1.5%的蜂胶混合液用浸渍和喷雾的方法处理鸡蛋均能明显降低鸡蛋在贮藏期间的质量减少,且两种处理方式差异不大的结论,其依据是___ _____。
(2)浸渍或喷雾的蜂胶混合液在鸡蛋外会形成一层保护膜,可降低鸡蛋质量的减少量,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 ______。
(3)为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 ____。
三、科学测量
次数 降落伞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m2) 伞降落的高度(m) 降落伞总质量(g) 降落伞滞留的时间(s)
1 1 圆形 0.5 3 20 3.67
2 1 圆形 1 3 20 5.82
3 1 圆形 1 3 30 4.91
4 1 正方形 1 3 20 5.81
5 1.5 正方形 1 3 20 5.83
6 1.5 正方形 1 6 20 9.24
8.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陆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的滞留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1)活动中除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外,还需要的工具有____ ____。
(2)分析数据________可知: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伞面面积越大,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3)分析数据5、6可知:___ _____。
9.小曹与小宛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初始温度为 ________?℃。
(2)按照计划操作,小曹与小宛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80 56 43 ??? ▲?? 28 … 20 20
分析两组水在第150mn到180mi水温的变化可以知道他们做实验时,室内的温度是 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________℃。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水在降温时是有规律的,根据水在降温时的规律,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46℃?????????????????????????B.?43℃?????????????????????????????C.?39℃???????????????????????D.?35℃
(4)小曹与小宛是采用了“在相同时间内比较水温下降了多少”的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你还可以采用 ______ __方法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5)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你认为小曹同学在测量温度的时候,选择是________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10.水蚤的身体呈半透明,制作装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其心脏的搏动情况。某班甲、乙、丙、丁四组学生,分别用滴管从 10℃、20℃、30℃的三种含有水蚤的培养液中吸取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制成不同装片进行观察,得到数据如下表。
(说明: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平均心率(次/分) 10℃ 281 191 192 187
20℃(室温) 288 286 289 291
30℃ 401 408 398 29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_ _______。
(2)表中有错误数据的组别是___ _____。
(3)实验数据有误是因为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引起的,为什么实验操作的时间太长会引起数据错误?______ __。
11.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王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王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
(2)从A到C的操作过程中将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 ____。
(3)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 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__ 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__.
12.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1)“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两个100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_____?。
(3)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B.?50毫升??????????????????????C.?80毫升???????????????????????D.?95毫升
13.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腾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1)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
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从26℃上升到100℃,若测量过程中一不小心玻璃泡接触到烧杯底部,测量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小范发现,在同一个实验室里测量从同一个热水壶里倒出的热水的温度时,不同的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都不太一样。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小范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呢?她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按照如下方法校验普通水银温度计:
⒈检擦温度计的玻璃部分是否有破损、刻度是否清晰,否则就得更换;
⒉用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冰块,让它自然熔化,形成冰水混合物;
⒊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读出此时示数为2℃;
⒋取另一个大烧杯盛放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
⒌将待校验的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读出此时示数为98℃
①若用该温度计测量实际温度为50℃的物体时,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②若测量某未知温度的物体时,示数为26℃,则该物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14.《乌鸦喝水》故事里的乌鸦真的都能喝到水吗(假设水要满到瓶口)?影响乌鸦能否喝到水的因素有哪些呢?
小月找来三个容积不同的圆柱体塑料杯(220mL、300mL、350mL)、同规格小钢珠、大小相近的鹅卵石(比小钢珠大)、沙子、量筒(500mL)、烧杯、水槽等器材进行探究。
(1)小月找来三个塑料杯,目的是研究乌鸦能否喝到水是否与容器________有关。
(2)小月往一个空杯里加入一些水,再往里投钢珠,发现无论投入多少,水都不能满到杯口。是不是原先杯里的水太少?杯里至少要有多少水才行?请你设计方案,测出往该塑料杯里投钢珠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________。
(3)已知往300mL的杯子里投钢珠测出使水满到杯口需要的最少水量为145mL。现在往空杯里加145mL水后,投入鹅卵石。多次实验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鹅卵石,杯内水位虽有差异,但都不能满到杯口,接着往其中投入沙子,水面上升并溢出杯口。说明乌鸦能否喝到水,还跟________有关。
1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___ _____??。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16.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如果某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所示,则测得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 .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四、科学探究
17.过度肥胖有损健康,有人建议喝绿茶减肥,因为绿茶中含有茶多酚。食用茶多酚真的有减肥效果吗?小叶用小白鼠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假设】食用茶多酚对小白鼠营养性肥胖具有减肥效果。
【实验步骤】
⑴分组:质量为20g左右的同龄幼年雄性小白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A、B、C三组,分别养殖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
⑵喂养和灌胃:每天定时给各组小白鼠喂养等量适量饲料,并在晚上8时进行灌胃,具体见下表。(备注:灌胃是动物实验中常见的给药方式)
组别 A B C
天数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第1~45天 第46~90天
喂养饲料 基础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高能量饲料 基础饲料
灌胃液体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蒸馏水 2mL茶多酚溶液
⑶第1天、第45天、第90天分别对各组小白鼠进行称量、记录,并求平均值。
组别 A B C
第1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20.3 20.1 20.1
第45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1.8 56.2 56.1
第90天小白鼠平均质量/g 58.6 63.9 59.5
【交流讨论】
(1)在实验过程中各组小白鼠的体重都不断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 ____。
(2)通过B、C两组实验对照,其变量是___ _____,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_。
(3)在本实验中,确定茶多酚的减肥效果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体现的。
18.小科发现很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但溶解的速度有快有慢,她想:影响同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呢?小科根据生活经验以冰糖为例,提出了她的一些猜想:
A.与水的温度有关 B.与冰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C.与是否搅拌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她设计了实验方案(实验中的烧杯完全相同),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她在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颗粒大小 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①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10? ℃的水 缓慢溶解
② 5 克块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较快溶解
③ 5 克粉末状冰糖 100 毫升、80? ℃的水 快速溶解
(1)通过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对比实验②和实验③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当水温等其他条件一定时,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 C,小科设计如下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________,观察两杯中冰糖溶解的速度。
19.物质在溶解时速率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硫酸铜为例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假设一:温度因素;温度越高,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越快;
假设二:搅拌因素;搅拌能加大硫酸铜晶体溶解速率;
假设三:颗粒大小因素;_______ _。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证假设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 2 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注入温度相同的100mL 水,再同时向烧杯中各加入一药匙颗粒大小相同的硫酸铜晶体,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在搅拌的情况下,硫酸铜晶体溶解得________(填“快”或“慢”) 假设二正确
【反思评价】
⑴在上述因素中,能改变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___ _____;
⑵用分子观点解释温度的影响___ _____;
⑶在本实验中搅拌能加快晶体溶解速度的原因___ _____;
⑷要使试管里的固体加速溶解,常采用的方法是___ _____。
20.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白色) 1 12%
2 2 5%
3 化纤(白色)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或 3、4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比较实验 5、6 让我们知道,要防晒效果好应穿________色的全棉 T 恤。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
21.下列是一组同学的身高、体重和脚印的长度,请你根据下表,完成下列探究。
调查号码 姓名 脚印长度(cm) 身高(cm) 体重(kg)
1 施嘉琦 23 165 60
2 曹宇航 25 175 65
3 孙定康 25 172 65
4 斯振强 24 173 62
5 张嘉璇 25 170 66
表一
(1)针对表一数据,你提出的问题是:__ ______?
(2)对此提出一个假设:___ 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____ ____。
(4)收集实验数据(见表二),并根据此表整理出所需数据,填入下表:
调查号码 姓名 身高(cm) 脚印长度(cm) 二者比值 平均值
1 施嘉琦 165 23 7.17 7.01
2 曹宇航 175 25 7
3 孙定康 172 25 6.88
4 斯振强 173 24 7.21
5 张嘉璇 170 25 6.8
根据表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_。
22.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植株高度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原产地 栽培地
第一组 海拔500米 a组海拔500米
海拔500米 b组海拔3 000米
第二组 海拔3 000米 c组海拔500米
海拔3 000米 d组海拔3 000米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______ __引起的。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________。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________(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
A.?a<b c<d????????????????B.?a=b c=d??????????????C.?a>c b>d?????????????????D.?a>b c>d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如下的探究。
⑴提出的问题:____ ____?
⑵猜想与假设: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⑶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纤维各一块,足量的水。
⑷主要步骤:往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布块所含水量 最少 较多 最多
⑸结论:__ ______。
⑹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24.为便于运输,果农们往往在柿子未完全成熟时就进行采摘,怎样才能使买来的柿子早点成熟呢?
小明做了下面的实验:选择20只大小与成熟度相似的同种柿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纸箱中,同时在第一个纸箱中放入两个成熟的苹果.将两个纸箱放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观察柿子的颜色和软硬来比较是否成熟.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操作方法 达成熟所需时间
第一组 另加2个成熟苹果 7天左右
第二组 不做处理 将近22天
(1)小明同学设计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 ____。
(2)实验中,第二组的作用是__ ______。
(3)小明通过观察________来比较柿子是否成熟。
(4)小明设计的实验中有何不足之处:___ _____
25.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的”,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撞击和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见下表。
(1)设计实验A的目的是__ ______。
(2)从实验A和B中,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 ______。
(3)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蝙蝠是通过________(填器官名称)来发现障碍物的。
(4)是________的生活环境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26.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
?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
A.?早晨?????????????????????????????????????????B.?中午?????????????????????????????????????????C.?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__ 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案解析部分
一、走进科学实验室
1.【答案】(1)外焰;内焰;外焰;内焰(2)A
(3)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位置不同,温度传感器放的时间长短不同等。
2.【答案】(1)液体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l/3处;试管要倾斜,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任答两点即可)
(2)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没有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就集中在试管底部加热(合理均可)
3.【答案】(1)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
二、科学观察
4.【答案】 同种液体,液面上升的高度与细管的半径成反比;5h;将两根半径相同的细玻璃管立于两种不同种类的液体中,比较液面上升高度
5.【答案】 (1)反射(2)铝(3)路由器信号的增强效果跟碗状信号增强器反射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6.【答案】 (1)相同的牛奶瓶 相同的牛奶 初温相同 相同的环境 牛奶的质量相同等(至少3项)(2)相同条件下,水的导热性能好(3)慢(4)环境温度
7.【答案】 (1)与对照组相比质量减少明显下降,且浸渍组和喷雾组的质量减少情况基本一致
(2)蜂胶膜减缓了鸡蛋中水分的蒸发;降低了鸡蛋的呼吸作用(3)用不同品种的鸡蛋重复实验
三、科学测量
8.【答案】 (1)刻度尺、秒表(2)1、2(3)在其他因素相同时,伞降落高度越大,伞在空中滞留时间越长
9.【答案】 (1)80(2)20;39;泡沫塑料(3)D(4)降低相同温度比较时间(5)水银
10.【答案】 (1)温度变化是对水蚤心率的影响?(2)甲组和丁组
(3)因为观察环境是在室温下,载玻片标本会与环境进行热传递,使温度接近室温
11.【答案】 (1)70(2)偏大;石头取出时,会带出来一部分水
(3)不行;一枚大头针体积太小,放入水中体积变化不明显
12.【答案】 (1)恰好全部浸没或刚好漂浮
(2)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 , 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滴水,读出量筒2内剩余水的体积V1 , 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最少水量V2= 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管加水更准确);方法二: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岀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该小石块的最少水量。
(3)A,B,C
13.【答案】 (1)BACEDF;偏大(2)50;25
14.【答案】 (1)大小或容积
(2)方法一:先将小钢珠填满杯子,然后在量筒里量取一定量的水 V0 , 再将量筒里的水慢慢倒入杯子中,当水满到杯口时,读出量筒里剩余的水量 V1 , 计算出倒入杯里的水量(V0-V1)。方法二:先将杯子装满水,然后将杯子放到没有水的水槽中,再往杯子中投入小钢珠,直至小钢珠堆满杯子,将水槽中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出水量。计算出留在杯子里的水量
(3)投入物体之间的空隙(间隙)和投入物体与杯子内壁间隙
15.【答案】 (1)A;C
(2)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3)A,C,D
16.【答案】(1)乙(2)20(3)A,B,C(4)c
四、科学探究
17.【答案】 (1)小白鼠的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或小白鼠体内的有机物的合成量大于有机物的分解量)。(2)茶多酚(第46~90天是否喂茶多酚);茶多酚具有减肥作用。(3)小白鼠平均质量的变化。
18.【答案】 (1)A(2)冰糖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分别加入相同温度的水 100ml,同时向烧杯各加入 5g 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其中一杯用玻璃棒搅拌
19.【答案】 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快;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增大;搅拌能加快分子运动速率
;给试卷微微加热,并不停的振荡试管
20.【答案】 (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衣服布料层数多,衣服的防晒效果越好
;1 与 3(或 2 与 4);黑(3)可选择黑色的厚实的全棉 T 恤
21.【答案】 (1)脚印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2)脚印长度与身高有关系
(3)将自己班上的所有同学的身高、脚印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归纳
(4)身高约为脚印长度的 7 倍(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2.【答案】 (1)海拔高度(或变量)(2)b组;c组(3)平均值(4)D
23.【答案】 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等量;杯中所剩水量;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系;棉
24.【答案】 (1)成熟的苹果能促进柿子早点成熟(2)对照(3)柿子的颜色和软硬(4)实验次数太少
25.【答案】 (1)对照实验(2)蝙蝠能撞击或避开障碍物与眼睛无关(3)双耳(4)黑暗
26.【答案】 (1)B(2)没有设置不装遮阳帘的对照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