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7 21: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2017人教修订)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鸦片战争一一《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北京条约》一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 甲午中日战争一《马关条约》一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一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派的做法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企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留学生出国

3、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4、小叶同学准备制作一期为《百年史笔话英豪——近代风云人物》的墙报。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应当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
A.禁毒先驱 B.农民领袖 C.甲午英烈 D.变法志士

5、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6、“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 D.训练新式军队

8、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9、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创办《时务报》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

10、“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地主阶级顽固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11、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2.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4、有人用《增广贤文》中“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  )
A.自强,求富 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 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5、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变法裁撤冗官 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变法开办新式学堂 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二、材料解析
16.“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主要活动一览表
1865年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 在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军官学校
1872年 建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876年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1877-1890年共派三批海军学员赴英国学习
1878年 筹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0年 在天津创立北洋水师学堂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列举李鸿章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例,并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其它方面的强国举措。


材料三: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四: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 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摘自《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简要评价李鸿章。







17.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革新救国的新篇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图说历史】

(1)中英《南京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条约签订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




【理解学习】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
(2)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什么事件作出上述评论的?





(3)材料二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





【研究学习】
(4)面对列强的步步侵略,清朝统治日益腐败。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参考答案
--5 B A D C B 6---10 C A B C C 11----15 D A D D D
16、(1)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局;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上海机器织布局;
举措:筹划海防(答“建北洋舰队”“建立海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创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人才。(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3)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答“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 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4)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答“惟中国政体落后”、“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 “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
(5)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17.(1)1842年。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3)《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撰写文章或示威游行,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暴行,教育和动员群众起来抗争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