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目录
CONTENTS
教材分析
1
2
3
4
5
学科知识综述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及方法
教学流程
1
PART
学科知识综述
史学界一般认为东汉是汉朝的再建和中兴,其与西汉的联系不仅因为统治者的血统,更体现在制度的延续。自公元25年刘秀立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历14帝共195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朝、西汉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虽大体承袭西汉,但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做法。这种改变体现了东汉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王朝的经验教训,也反映了封建政权在重建过程中,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制度在不断的强化。
学科知识综述
2
PART
教材分析
教科书解读
课本内容解读
本课选自于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单元共有7个学习点,本课位于第5个学习点,属秦汉时期的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不仅是西汉政治、经济的延续,更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由此可见本课在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科书解读
包括西汉的灭亡、东汉的建立和光武帝刘秀治国举措
光武中兴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课本内容解读
东汉王朝最大的政治特点
官逼民反,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光武中兴是东汉兴盛的表现,但前期埋下的隐患问题在东汉中期以后逐渐暴露,再加上皇帝的年幼导致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进而使得东汉政治日益腐败,民心尽失,百姓生活困苦,最终引发黄巾起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黄巾起义
3
PART
学情分析
历史作为进入初中后的一门新课程,以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对七年级学生充满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历史有所了解并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
就学科而言
学情分析
就本课内容而言
A
B
通过课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东汉的知识并不熟悉,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很有了解,也很有兴趣。
就学生能力而言
C
七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历史,知识储备有限,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培养,初步有了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4
PART
教学目标及方法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方法的选取
课标要求
现阶段初中生就本节课要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
通过史料分析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分析、归纳和反思的能力。
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04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
A
B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专权
东汉盛衰的原因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注重情境创设,读图识史,角色扮演,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本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5
PART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引探部分的填空,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简单绘制一幅本课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知识铺垫。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建议正文8-14号字,1.3倍字间距。
复兴汉室
重归一统
民变四起
黄巾起义
教学过程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
第二篇
人心乱 汉渐终
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
第一篇
光武兴 为东汉
《A咖秘史——一枚安静的美男子》
设计意图:
利用贴近现阶段学生年龄的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入:创设情境 感知历史
第一篇
光武兴 为东汉
人物访谈
策略一:角色扮演 体验历史
「
一、复兴汉室,重归一统
—— 一个没落“皇N代”的逆袭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课堂,以人物访谈和现场互动的形式简单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刘秀的奋斗历程,知道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
①为什么贵为汉朝皇室血脉的刘秀沦落成了庄稼汉?
②公元9年的刘秀为什么拿不到朝廷的补贴了?
③你知道东汉建立的基本情况吗?
「
二、治国安民,光武中兴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材料和教师设问让学生思考光武帝治国举措,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光武帝刘秀“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策略二:图史互证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通过图史互证,培养学生读图、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光武帝治国举措带来的社会变化,理解刘秀心怀百姓,百姓民心所向是“光武中兴”出现的重要原因。
「
中兴下的隐患
政治隐患
社会隐患
设计意图:
承上启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中兴下的隐患,为后面探究东汉的衰亡做铺垫。
第二篇
人心乱 汉渐终
策略三:合作探究 攻克难关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东汉前期
皇权强大
东汉中后期
皇帝年幼 大权旁落
外宦乱政的根源:君主专制体制下,皇权至高无上
「
一、外宦乱政 朝纲不振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合,简单叙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过程,理解这是东汉王朝前期政治隐患被激发的表现,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使得民不聊生,民心尽失,最终引发黄巾起义。
「
二、民不聊生 黄巾起义
政治隐患凸显,朝政日益腐败
剥削压迫使得民不聊生,社会隐患日益严重,民心尽失
设计意图:
通过本课学习后教师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思维导图,学生上来分享绘制的思路并结合本课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
策略四:师生分享 感悟提升
东汉
(公元25——220年)
_______
军阀割据混战
公元220年
曹丕代汉建魏
兴
亡
光武中兴
外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
黄巾
起义
民心
思维导图
THANK YOU!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