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板块的运动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 。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一、沧海桑田
鱼化石
三叶虫化石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呢?
沧海桑田的证据:
(海洋 陆地)
一、沧海桑田
鱼化石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澎湖海底
沧海桑田的证据:
海底古河道和三角洲
一、沧海桑田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卡塔尔人工岛
(海洋 陆地)
沧海桑田的证据:
一、沧海桑田
为什么说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
的主要原因?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的故事——大陆漂移说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南美洲
非 洲
他的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大陆漂移的证据
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
大西洋两岸动物的相似性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证据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第一证据)
大西洋两岸大陆生物有亲缘关系
有些岩层是连续的
一些古生物的化石也是同类的
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提出大陆漂移的证据。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
泛大陆泛大洋
泛大陆破裂、漂移
七大洲四大洋
………………仍在继续变化者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煤,煤是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那么,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呢?
想一想
因为在很久以前南极洲曾位于温带或热带,只是后来的大陆漂移才来到南极地区。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⑴ 六大板块: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⑵ 不断运动: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⑶ 内稳外活: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
?
碰撞挤压运动
板块运动
三、板块的运动
(1)几乎全部由海洋构成的板块是_ _______
(2)印度洋板块包括的陆地有 _ 。
大洋洲
太平洋板块。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三、板块的运动
观察大洲与板块的区别
三、板块的运动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运动
(运动方向不同)
使地表发生断裂
使地表隆起抬升
三、板块的运动
形成裂谷和海洋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挤压形成山脉
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
珠穆朗玛峰为什么还在不断升高?
三、板块的运动
印度大陆与亚欧大陆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
三、板块的运动
两块大陆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
亚洲大陆
印度大陆
古 地 中 海
三、板块的运动
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的下方
印度板块
亚欧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两块大陆相互挤压和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两大板块
碰撞挤压、抬升,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亚洲大陆
印度大陆
印度洋
三、板块的运动
根据卫星图片制成的喜马拉雅山脉三维立体图片
目前喜马拉雅山仍在上升,珠穆朗玛峰也在长高。
三、板块的运动
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交界地带由于板块运动多火山和地震
三、板块的运动
火山和地震
(1)火山喷发: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火山喷发。
(2)地震: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
是发生地震。
(3)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三、板块的运动
世界的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三、板块的运动
红海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洋!
地中海将消失!
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会继续长高!
亚 欧 板 块
印度洋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预测:红海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洋!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预测:地中海将消失!
非 洲 板 块
亚 欧 板 块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张裂拉伸
(1)地球表层六大板块
巨大山脉
裂谷海洋
碰撞挤压
(3)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带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板块不断运动
世界的面貌
(2)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海陆变迁
一、填空。
1.在世界地图上,南美洲大陆( )部分与( )洲大陆凹进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2.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提出来的,他认为2亿
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 )的一块大陆。
3.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往往回产生新的( )
现象。当板快发生碰撞运动时,地表往往会形成新的( )。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
比较( )。
5.澳大利亚大陆位于( )板快。
突出的
非
魏格纳
相互连接
裂谷和海洋
山脉和高原
稳定
活跃
印度洋
6.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为( )和
( )。此两处都位
于( )的地带。
7.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往往使地壳中的岩石
产生断列、错动,从而引起地面的强烈震
动,形成( )。
8.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板块
和(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板块交界
地震
亚欧
印度洋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
B.古代书籍记载此处是海洋
C.在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划分为( )
A.七大板块 B.六大板块 C.五大板块 D.四大板块
3.海陆变迁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的升降
C.地球公转 D.河流的作用与人类活动
4.下列关于火山、地震的分布,错误的是( )
A.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带
B.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二、选择题
C
C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