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7 21: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8课
百家争鸣 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一)老子简介(二)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时期、国家——姓名——人物地位——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无为而治1.思想 —2.政治 —老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约前571年~前471年学习思考:
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思想:
老子(李耳)春秋时期楚国《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1)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 家——老 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比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
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
老子主张: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你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吗学习思考:
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从小学习礼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如果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
贡献:
影响:孔子(孔丘)春秋时期鲁国《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1、大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2、实行德政
2、大教育家
1、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3、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主张以礼治国2、主张德育和智育并重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2)依据材料二,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
(3)依据材料三,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仁”主张“爱人”,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依据材料一,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老老实实,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案例分析月考结束某同学考得不理想,很不开心。请你运用本节课内容如何对他进行劝说?思想活跃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背景:生产力的发展(根本)
牛耕和铁器的推广引发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各诸侯国变法奴隶制瓦解
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思想的活跃(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荀子
墨子
韩非子墨家法家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道家
孟子儒家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家学派创始人三、百家争鸣孟子战国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儒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荀子战国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庄子战国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小结巩固议一议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A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B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A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