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经典诵读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读《论语》 品孔子思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读《论语》教育名言,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老老实实(学习态度)虚心请教(学习态度)学思结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习方法) 春秋后期,有一对平民夫妇听闻孔子开坛收徒的事情,于是商议着让自己的孩子拜孔子为师。但由于他们出身平民,担心孔子不会收他们的孩子为徒弟?为此他们担心不已。 根据你对孔子教育主张的了解,这对夫妇的孩子能去上学吗?为什么?
贵族子弟:孟懿子 司马牛
贫穷卑微:颜回 闵子骞 子路
家境富裕:子贡 冉有
天资聪颖:颜回 子游 子夏
相对愚钝:曾参 子路有教无类,不分出身学生为王室和贵族官学 私学学在官府学在民间请你来讲讲《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gǒng)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读《论语》经典名句,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翻译:用政令和刑法来治理百姓,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和礼制去引导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恪守正道。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孝悌(tì)也者,其为仁之本欤(yú)? ——《论语·学而》
读《论语》经典名句,说说如何理解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仁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政治为政以德有教无类一、读《论语》 品孔子思想孝、悌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水。兽,我知道它会走。但是龙,它在云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春秋楚国人
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阴阳二气相交,
而成一种适匀状态。道是万物创生的总原理,万物创生的程序是由道生出一种气。于是万物
便产生了。这种气又划分成为阴阳两气。翻译: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治国者无为无事,政治宽厚,
人民就纯朴。治国者有为有事,政治严苛,
人民就狡黠。①世界观:顺应自然
②朴素的辩证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二、读《老子》 品老子思想儒家孟子儒家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战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和代表人物:猜猜以下的治国主张是他们中谁的观点?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儒家孟子墨家墨子道家庄子法家韩非子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得礼义然后治。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留给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小结:核心思想:仁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礼治 顺应自然和民心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以法治国;提倡改革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论语》:和而不同、言而有信 愚不可及
《老子》:知足常乐、虚怀若谷 无中生有
《墨子》:齐心协力
《孟子》:与人为善、专心致志 同流合污、自暴自弃
《荀子》:公正无私、锲而不舍 欺世盗名
《庄子》:善始善终 井底之蛙、朝三暮四
《韩非子》:清廉正直 守株待兔、优柔寡断
经典中的成语故事:
《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荀子》: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韩非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溃
于蚁穴)
经典中的名言警句: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储备,以及你所感知的今天的社会,你觉得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历朝历代乃至今天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呢?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铸就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治国仁、义、礼、智、信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感悟历史感悟历史道家清净自然的心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汉·文景之治感悟历史法家商鞅变法 秦统一六国 法家思想成为各国变法利器,推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转型。其中锐意改革的精神更影响后世。当代社会
依法治国感悟历史 源自百家争鸣的诸子思想,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华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