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 1.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起来。
2.野心满满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政策,他们要从侵略中国的台湾开始,进而侵占全中国,最终是亚洲乃至全世界。这次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日本政府蓄谋已久,并做了充分的准备。
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4.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甲午战争:战争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
时间:1894年9月
爱国将领:左宝贵
结果:平壤陷落 1894年9月,日军分四路,以近3倍的优势兵力对平壤发起猛攻。中国回族将领左宝贵率部抵抗,身受重伤仍指挥作战,直到中炮牺牲。大敌当前,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主张弃城逃跑,下令全军撤退,叶志超一口气狂奔500里逃回国内,将朝鲜拱手相送给了日军,这样,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黄海大战(2)黄海大战
时间:1894年9月,爱国将领:邓世昌,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
清国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提 督:丁汝昌
(定远舰)总司令:伊东佑亨
(松岛舰)邓世昌致远舰黄海大战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黄海大战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3)辽东半岛战役:
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大连守将不战而逃,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 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1894年11月21日至25日,旅顺,风雪交加,寒意刺骨,尸骨累累,烈焰冲天。两万多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狂暴的日军无情杀戮,殷红的鲜血、凄厉的哀号……
当清军的龙旗被战火与刺刀烧割得支离破碎时,1894年旅顺的阴霾天空见证了这样一段旷世惨剧—— 旅顺大屠杀 世界舆论为之大哗,一本杂志写道:“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
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天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
蛮的真面目。”
???(4)威海卫之战
时间:1895年初,爱国将领:丁汝昌
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
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一栏表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时间1894.71895.1-31894.7-91894.91894.9-95.3重要史事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宣战左宝贵牺牲,平壤陷落邓世昌殉国,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徐邦道战败,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评
(二)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沥陈危急情形折》
(1)材料一中余联沅为何指责李鸿章?
因为他认为李鸿章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
材料二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这样说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材料三 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25 000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我们自然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3)材料三中有关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
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谋求议和的行径辩护。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准备充分,蓄谋已久。(言之有理即可)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人物;
2.《马关条约》的内容;
3.《马关条约》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伊藤博文1895年中日谈判,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人物:
时间:1895年春;
人物:李鸿章 这场战争使日本获得战争赔款库白银两亿两,加上日本掠夺的大量舰船、武器、物资,折合日元5.1亿元,相当于日本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4.5倍。借这笔巨款,日本进一步发展工业,扩军备战,其中85%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日本迅速成为世界级的强国。1.《马关条约》的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失去更多领土)
②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财政负担)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陆)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马关条约》的影响: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 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签订地址春帆楼评香港岛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领土主权大大沦丧,刺激日本等列强进一步侵略的野心2100万元2亿两迫使清政府大肆压榨百姓、举借外债五口
通商增开通商口岸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协定
关税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评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二)合作探究: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三国时期,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的一万多人抵达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朱宽、陈棱等人前往流求。
3.元世祖在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首次对台湾地区设置官署。
4.明朝末年,台湾被荷兰人占据,郑成功收复台湾
5.清朝初年,郑克塽归顺,康熙帝在台湾设立台湾府
6.1885年,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为台湾省
7.1895年,依据《马关条约》,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8.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三、瓜分中国狂潮
(一)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概括下列问题:
1.说出三国干涉还辽的史实。
2.列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
3.列举列强在中国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国家,原因,内容,实质。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三国干涉还辽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
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
为“赎辽费”。 割让辽东半岛的条款损害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亚,《马关条约》条约签订6天后,在俄国、法国、德国三国的干涉和反对下,日本被迫放弃割让辽东半岛。2.列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方式:
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香肠代表德国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太阳代表日本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评3.19世纪末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4.“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国家,原因,内容,实质:
时间:1899;国家:美国;
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
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瑕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 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 华政策上的矛盾。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推进军事现代化。 (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
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目的:使美国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影响:①缓和了列强之间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②使中国免于被列强瓜分,但在经济上进一步丧失独立性(使列强在中国建立了“国际共管体系”)。展合作探究2.19世纪末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什么?该政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