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2.4绝对值说课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2.4绝对值说课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9 09: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

1.2.4 绝对值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流 程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目标分析


教学模式
说课

一、教材分析:
知识:1.2.4绝对值
结合实际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及性质;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习惯。

地位:绝对值是基本而重要的代数概念,绝对值可以促进数轴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是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着很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习了数轴和相反数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绝对值打下了基础,通过数轴让学生看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同时为有理数的计算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的特点,理解能力不强,但是思维比较活跃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的语言,用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
二次根式
1.结合实际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及性质
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处理实际问题的习 惯。

三、目标分析:
难点:

重点:
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距离”与“绝对值”的对应,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学方法:



教 法 分 析


1、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新知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2、展示互讲法:在难点、易错点的讲解中,善于让学生上台进行展示,让学生给学生讲解。(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学 法 分 析
函数与变量
总结归纳法:注重对常用规律性知识方法的梳理。
(导学案导方法、导规律)





学案导学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三真

三实

一及时
真思考
真合作
真理解
设计实
反馈实
检测实
评价及时

课堂三要素

当堂达标


教学模式
真实课堂教学策略



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

顺学而教

当堂达标


五、教学模式:
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
本节数学新授课模式
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自学指导、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五、教学模式:
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
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六、教学设计:
时间预设: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5′
自学指导、新知探究;20′
变式练习、内化新知;15′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5′


复习引入 明确目标(共10分)
1.5的相反数是______ ,10是 _______相反数
2. 的相反数是_______, 的相反数是______。
3.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4的点有_____个,是______________.
4.当a≠0时,在数轴上,数a与数-a到原点的距离________ ,这两个点关于原点______。
5.两辆汽车从同一处 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 ,到达A,B两处。
(1)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__________
(2)它们行驶的路程相等吗?__________


















0
2
4
8
6
-6

100
-2
-4
-8
-10

A
B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所学的数轴和相反数的知识点,为学习本街课知识打下基础。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自学指导,新知探究
设计意图:结合数轴渗透用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自学指导一:绝对值的定义
从上面第5题可以知道:
(1)点A:10到原点的距离是 ,点B:—10到原点的距离是
(2)到原点的距离等于10的数有 个,它们的关系是一对 .
归纳:绝对值的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 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这里的数a可以是
________数
________数
和________
自学指导二:绝对值的性质: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_;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的绝对值是________
归纳: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_________数。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如果 a是正数( a>0 ),那么∣a ∣=_____;
2.如果 a是负数( a<0 ),那么∣ a∣= _____ ;
3.如果 a时,那么∣a ∣=______ .
自学指导,新知探究
设计意图:结合数轴和相反数的知识点探究绝对值的性质

变式训练,内化新知
设计意图: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训练,并结合考点分层练习。
1.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 -8, -3.9 , , , 100, 0,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符号相反的数互为相反数 ( )
(2)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越靠右 ( )
(3)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它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越远 ( )
(4)当 a≠0时, ∣a ∣总是大于0 ( )
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 ∣5 ∣ = ∣-5∣ ( ) (2)- ∣5 ∣= ∣-5 ∣ ( ) (3)-5= ∣-5∣ ( )
4. 4的绝对值是_______,绝对值是4的数是__________,它们互为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升
1、计算: ∣-10 ∣ + ∣-5 ∣ =____________; ∣-6.5∣- ∣-5.5 ∣=______________
2. ∣x ∣=7 ,则 x=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达标测试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努力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设计意图:复习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一、复习检测 (每空1分,共10分)
1、计算:∣4.8 ∣= _______∣0 ∣________∣-7 ∣_____ -∣5.6 ∣ =___
2、_____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_____的绝对值是0,_____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若|x|=4,则x=______________ 4、x=4若 , 则∣ x∣ ________。
5、如果 ∣ a∣=6 ,则 ∣ a∣ -4=________

(一)阅读课本P12-P14练习以上的课文部分,然后思考:
1、对于正数、0、负数这三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
2、两个负数之间如何比较大小?
(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数轴法则:在数轴上,_______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_____ 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符号法则:(1)_____数大于零;零大于_____数;___ 数大于_______ 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________
(三)总结:绝对值的特性
非负性:不论有理数a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对任意有理数a,总有︱a︱______0
双值性: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 _______ |-a|
自学指导,新知探究
设计意图:先自学,再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类型,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格式

三、巩固练习
1.用“>”或“<”填空
25____23 ; 0____0.5 ; -9 ____ 0 ;-3____ -5 ; -24____ 1 。
3.比较下列两个数的大小:
(1)3和-5 (2)-3和-5 (3)-2.5 和 -︱-2.25 ︱
四、提升拓展
1.写出绝对值不大于4.1的所有整数。(你能用数轴表示吗?)



2.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先画数轴,再比较大小)
-2 , +2.5 , -3 , 0 , -4.3 , 0.05


3. 若|a+4|+|b-5|=0 , 求a与b的值

变式训练,内化新知
设计意图:对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训练,并结合考点分层练习。
一、将下列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 6分)
-4 , +3 , -2、5 , 0 ,-0.5 , 0.5 ,






二、用“>”或“<”填空 (每空1分,共6分)
18 ______ 21 ; 0_______0.5 ; -1 _______ 0 ;
-7 ________ -9 ; 8________ -19 ; 。

三、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写出过程) (每题4分,共8分)
(1)-4和-7 (2)-0.65 和- 0.42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达标测试的形式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评价,努力做到“堂堂清,人人清”。
变量与函数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呈现本课的结构体系
◆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
◆注重板书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