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用7 的乘法口诀求商 苏教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用7 的乘法口诀求商 苏教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8 11: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课时教学计划
单位: 主备:
教学内容
二上第72-73页
课题: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型
新授
施教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以及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索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抽象归纳出除法的意义,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7的乘法口诀,以及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也已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材分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是在1—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在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学生已经有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而后面用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不再编排例题教学,而是在学习8、9乘法口诀之后编排了一些口诀求商的练习以作巩固和提升。很显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也是对7的乘法口诀的运用与提升,同时是对前面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的重温。这样的知识学生不学就会。
教学准备:PPT课件
预习作业设计
学程设计
导学策略
修改调整
一、基本练习(3分钟)
教师出示练习:(PPT)
1.填写乘法口诀。
三七( ) 五七( )
七七( ) ( )七十四
( )七二十八 ( )七四十二
2.计算,并说出怎样想乘法口诀。
30÷5= 12÷4= 36÷6=
24÷6= 15÷5= 18÷3=
二、自学例2。(15分钟)
1.观察例2情境图,明白例2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围绕导学单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独立列式解决这两个问题?
(2)计算这两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3)先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交流内容
1. 两个问题都怎么列式 ?
2. 为什么都用除法 ?怎么想的?
3. 计算28÷7和28÷4,在想乘法口诀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4分钟)
(一)基本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一组组依次练习,并进行比较,说说每组中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模仿说一组像这样的算式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说一句7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专项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后重点纠正错得较多的题目。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要想知道能拼几排,必须了解每排拼几块?
3.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校对。
(四)创编练习。
有一些红花,比21朵多不到30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正好分完。一共多少朵红花?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朵?
提问:难道就是4个7比21大比30小吗?
四、课堂总结。
五、课作。(8分钟)
1.完成补充习题P38中第1、2、3、4、5、6题。
2.全班交流、学生自己订正。
『提高题』
有一些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或5个小朋友都多一个,这些苹果最少有几个?
六、家作。
1. 课后,两个同学可以一个人说7的乘法口诀,另一个人说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
2.阅读小数报。
→ppt出示答案,组织全班校对。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商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怎样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1.PPT出示:教材例2情境图。
→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的点拨。
3.
→28÷7和28÷4
→要求28里面有几个几,所以用除法
→计算28÷7时,想几七二十八,而计算28÷4时,想四几二十八。
点拨:
1.→ 学生先填写,再汇报,交流。(课件出示结果)


2.→先老师示范,再让同桌学生互相练习。
3. →学生先独立练习填书,教师再随机点击,让学生说出得数。
4. →和例题相仿,但没有文字只有图,先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再完整地说说每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
5. →明确“每排拼7块”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6. →明确求“再过几个星期艺术节开幕”,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让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4个6。
→引导学生明白:今天这节课学习了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所用的方法和以前用口诀求商的方法相同。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