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地球,我的母亲》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课《地球,我的母亲》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9 10:13:57

文档简介

《地球,我的母亲!(节选)》同步练习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地球,我的母亲!(节选)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恩,
          我饮一杯水,纵是天降的甘霖,
          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羹。
1.节选的两节诗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认为地球母亲为“我”提供了哪些东西?“我知道那是你的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住的、吃的、穿的真是地球母亲给的吗?作者这样写的实质是什么?
二.《天上的街市》阅读练习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缥缈( ) 闲( )游
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①缥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诗名叫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是________省乐山县人,他的诗集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看”,这是对谁说?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作者想像中的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②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过着什么生活?③这一改动,体现诗人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为何向往天上的街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黑夜,是为了象征________________。
9.《天上的街市》一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
A.对现实生活的高度概括。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C.用象征手法。
D.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民间故事作素材进行丰富想像。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C.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淸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
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題.
临江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沈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拭《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淸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结尾化用杜甫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
E.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些语句成为成语.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指出只有“ , , ”才能做到“无待”,才能达到“逍遥游”。
(2)杜甫《望岳》中,诗句“ , ”抒发了他不怕论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参考答案
一.1.反复咏叹。有利于突出地球母亲的伟大,突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2.吃的、住的、穿的和乳汁。比喻。
3.不是,这些东西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得来。作者要歌颂的实际上是一种劳动精神,创造精神,为人类服务的精神。
二.1.缥缈(piāo miǎo) 闲(xián)
2.①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②不甚:不很、不太的意思。
3.《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郭开贞 四川 《女神》 《星空》
4.不行,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
5.对读者说。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与“不信”相呼应。
6.①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②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③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像和对美的追寻,反衬出诗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7.诗人用天上街市的美好来反衬人间的丑恶,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的追求。
8.黑暗的旧社会。
9.B
三.1.D原文标点: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 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2.C(“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错,不包括“上司”)
3.C(“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错,应是请求恢复百万税款数额)
4.(1)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
(2)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参考译文: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考中进士。授任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掌管国家大权。赵世卿上奏纠正时政的五个要点。张居正想从重以罪名处理他。吏部尚书王国光说:“以罪名处理他正好成就他的名声,请 让我为您承受怨恨。”于是外放赵世卿担任楚府右长史。
升任户部右侍郎,监督清理仓场。赵世卿富有心计。凡是条陈上奏,考虑调节增减,军队国家都依赖他。升任户部尚书。当时矿税使到处做坏事,过去关税收入每年四十多万,自从被矿税使侵占,商人不通行,几年间减少三之一,各地各种杂税也像这样。每年收入更加少了,国家经费不够支出,边防储备缺乏,而宫内的供给曰渐繁多。每年增加税收银两二十万,宫内金库每天有多余。赵世卿请求恢复税收银两百万的原来数额,停止继续增加数目,朝廷没答应。赵世卿请求拨发国库银两一百万来增加边防储备,违反了皇帝的旨意而被严厉责备。赵世卿又说百姓的财富已经光了,乡村萧条,死亡祸乱〔时局动乱)值得忧虑,武装暴动不远了。皇帝也不醒悟。
税监刘成因水灾请求暂停征收米税。皇帝认为不应当全部停止。赵世卿上奏说:“从前已经免除米税,接着又再征收,已经在天下大大失去信用。现在刘成想免除税额的一半,但是陛下不完全同意,难道恻隐这一念头,宦官尚且存有,而陛下反而冷漠不动心么?”皇帝没有答复。
皇帝下诏罢除矿税使,税额也稍微减少。但是辽东、云南、四川的矿税使还是原样,官吏和百姓被他们折磨得尤其严重。云南于是发生变故,杨荣被害。而西北水灾旱灾时常告急,赵世卿多次建议减租和开仓救济,国家经费更加不能支出。过了一个月又请求指出国库银两一百万资助军队费用,皇帝不听从。先前,福王将要结婚,收进部里银两二十七万,皇帝还认为少了,多次派宦官催促他们。宦官口出责骂的话,并弹劾赵世卿违抗命令。赵世卿认为这使国家受辱,上疏报告朝廷,皇帝放在一边不查问。
赵世卿一向用清白的节操磨炼自己,做官尽到职守。皇帝一向重视他。吏部缺少尚书,曾经让赵世卿兼任, 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李廷机辅佐治理政事,赵世卿尽力推重他。朝廷大臣于是怀疑赵世卿与李廷机结成团伙。 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人,御史苏为霖等人先后弹劾赵世卿,赵世卿于是不上朝请求离职。奏章又上去十多次,皇 帝没有答复。坐着简陋的木车直接离去了。朝廷大臣把情况报告皇帝,皇帝也不怪罪。在家住了七年去世。
四.. C、D(C项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D项“表达了词人要向李白学习写诗的愿望”这一表述不当)
15. 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五. (1)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地球,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地球,我的母亲》是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首诗歌的篇幅较长,在教学中进行细枝末节的分析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并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是最基本的。同时由于诗人在创作中体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可以从诗歌采用的统一的意象上来理解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站在五四运动和今天这两个不同的时间点上理解诗歌强大的生命力,体会本诗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充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与语言品味感受诗人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2.通过质疑与讨论理解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深挚感情及诗歌中表现出的个性解放精神。
3.体会诗歌语言直白、感情直露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诗歌的丰富意象,从而理解作者的想象力及驾驭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深挚感情及诗歌中表现出的个性解放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诗人对“地球母亲”的热爱。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的个性解放精神。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导入新课
广袤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地球风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峥嵘、白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正是地球上鲜活的诗、奋激的歌和造化的美!
诗人用蘸满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地球的美好。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2.写作背景:
据郭沫若自己回忆,这首诗是这样写成的:1919年12月末的一天,当时留学日本的郭沫若趁着放假去图书馆看书。突然,一阵诗意袭来,他急忙跑到图书馆后面僻静的石子路上,脱下鞋子,赤着双脚踱来踱去,一会儿又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在这种迷狂状态中,《地球,我的母亲》诞生了。诗中,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地球,我的母亲”,他礼赞工农,礼赞劳动和创造,并且愿意自己也投身其中。联系时代背景来看,体现了当时普遍提倡的“劳工神圣”的思想。诗歌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体现了五四时期强烈的反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
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朗诵全诗,读出激情。
分组选出每组最佳学生,示范朗诵。
全体朗诵。
四、整体感知
作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诗歌,炽热的感情是他的重要特色,这首诗中诗人反复吟咏“地球,我的母亲”,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地球的热爱,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因此在学习时感受诗人的情感是最重要的环节。
五、研读赏析
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2.诗中哪个小节你觉得最能体现诗人对“地球母亲”的感情?
8、9、11、14、20、21等。
3.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
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4.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人与地球超越了现实的自然关系。人是地球的儿女,从物质到精神依赖地球。
人类应报答地球母亲,不应做她的不孝子孙。
诗中塑造的是一个辛劳母亲的形象,一个未尽孝道的孩子。
在文章末尾更阐明了报答深恩的实际行动就是学着劳动精神。
本文小结
本首诗的语言特色。
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文中郭沫若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而却无旁人。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反复、比拟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地球慈母般胸怀。
笔触气势磅礴
七.知识积累
(1)思想观念的现代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五四文学最突出的转变。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伦理观念、教育观念、历史观念、家庭观念等等。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郭沫若对自我形象和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张扬,郁达夫对人的感性欲求和精神苦闷的倾诉要求等。
(2)情感体验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情感体验上的现代性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对群体性情感的淡化和对个体性情感的强调;二是对规范化情感的否定和对自然化情感的推崇。如郭沫若《天狗》、《晨安》等诗中的感情状态,刘半农和湖畔诗人对爱情的大胆表白,闻一多《发现》对极度激愤心情的强烈表达。
(3)思维和想象方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思维和想象方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强调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的特点。
(4)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自由化表达原则对程式化表达原则的取代。
(5)语言系统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变化,总体上是用白话语言系统取代了文言语言系统,确立了现代文学语言书面语。
八.布置作业
阅读郭沫若其他作品
九,板书设计
语言特色:
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反复、比拟等。
笔触气势磅礴
课件18张PPT。课文导入 广袤的陆地、浩瀚的海洋、茂密的森林、苍翠的群山、绿色的草原、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江河、迷人的湖泊——旖旎的地球风光。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木峥嵘、白花竞秀……这些蓬勃的生命活动正是地球上鲜活的诗、奋激的歌和造化的美!
诗人用蘸满深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地球的美好。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背景介绍据郭沫若自己回忆,这首诗是这样写成的:1919年12月末的一天,当时留学日本的郭沫若趁着放假去图书馆看书。突然,一阵诗意袭来,他急忙跑到图书馆后面僻静的石子路上,脱下鞋子,赤着双脚踱来踱去,一会儿又倒在路上与“地球母亲”亲昵。在这种迷狂状态中,《地球,我的母亲》诞生了。诗中,诗人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地球,我的母亲”,他礼赞工农,礼赞劳动和创造,并且愿意自己也投身其中。联系时代背景来看,体现了当时普遍提倡的“劳工神圣”的思想。诗歌感情奔放,气势磅礴,体现了五四时期强烈的反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朗诵全诗,读出激情。
分组选出每组最佳学生,示范朗诵。
全体朗诵。整体感知
作为郭沫若在五四时期的诗歌,炽热的感情是他的重要特色,这首诗中诗人反复吟咏“地球,我的母亲”,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地球的热爱,这种爱是深入骨髓的,因此在学习时感受诗人的情感是最重要的环节。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2.诗中哪个小节你觉得最能体现诗人对“地球母亲”的感情?
8、9、11、14、20、21等。
3.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
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4.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人与地球超越了现实的自然关系。人是地球的儿女,从物质到精神依赖地球。
人类应报答地球母亲,不应做她的不孝子孙。
诗中塑造的是一个辛劳母亲的形象,一个未尽孝道的孩子。
在文章末尾更阐明了报答深恩的实际行动就是学着劳动精神。本文小结
本首诗的语言特色。
摆脱了那象征性的号召语句。文中郭沫若一个人在和地球母亲对话,而却无旁人。
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反复、比拟等,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地球慈母般胸怀。
笔触气势磅礴
知识积累 五四时期作品的共同特点:
(1)思想观念的现代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五四文学最突出的转变。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伦理观念、教育观念、历史观念、家庭观念等等。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郭沫若对自我形象和个性解放要求的极度张扬,郁达夫对人的感性欲求和精神苦闷的倾诉要求等。
(2)情感体验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情感体验上的现代性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对群体性情感的淡化和对个体性情感的强调;二是对规范化情感的否定和对自然化情感的推崇。如郭沫若《天狗》、《晨安》等诗中的感情状态,刘半农和湖畔诗人对爱情的大胆表白,闻一多《发现》对极度激愤心情的强烈表达。知识积累 五四时期作品的共同特点:
(3)思维和想象方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思维和想象方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强调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的特点。
(4)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自由化表达原则对程式化表达原则的取代。
(5)语言系统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变化,总体上是用白话语言系统取代了文言语言系统,确立了现代文学语言书面语。布置作业
阅读郭沫若其他作品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郭沫若的诗歌》
《地球,我的母亲》课外拓展文章
1、《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那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晨安》
晨安!常动不息的大海呀!
晨安!明迷恍惚的旭光呀!
晨安!诗一样涌着的白云呀!
晨安!平匀明直的丝雨呀!诗语呀!
晨安!情热一样燃着的海山呀!
晨安!梳人灵魂的晨风呀!
晨风呀!你请把我的声音传到四方去吧!
晨安!我年青的祖国呀!
晨安!我新生的同胞呀!
晨安!我浩荡荡的南方的扬子江呀!
晨安!我冻结着的北方的黄河呀!
黄河呀!我望你胸中的冰块早早融化呀!
晨安!万里长城呀!
啊啊!雪的旷野呀!
啊啊!我所畏敬的俄罗斯呀!
晨安!我所畏敬的Pioneer呀!
晨安!雪的帕米尔呀!
晨安!雪的喜玛拉雅呀!
晨安!Bengal的泰戈尔翁呀!
晨安!自然学园里的学友们呀!
晨安!恒河呀!恒河里面流泻着的灵光呀!
晨安!印度洋呀!红海呀!苏彝士的运河呀!
晨安!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呀!
啊啊!你在一个炸弹上飞行着的D′annunzio呀!
晨安!你坐在Pantheon前面的“沉思者”呀!
晨安!半工半读团的学友们呀!
晨安!比利时呀!比利时的遗民呀!
晨安!爱尔兰呀!爱尔兰的诗人呀!
啊啊!大西洋呀!晨安!大西洋呀!
晨安!大西洋畔的新大陆呀!
晨安!华盛顿的墓呀!林肯的墓呀!Whitman的墓呀!
啊啊!惠特曼呀!惠特曼呀!太平洋一样的惠特曼呀!
啊啊!太平洋呀!晨安!太平洋呀!太平洋上的诸岛呀!
太平洋上的扶桑呀!扶桑呀!扶桑呀!
还在梦里裹着的扶桑呀!醒呀!Mesame呀!
快来享受这千载一时的晨光呀!
3、《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
(一)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二)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四)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