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病梅馆记》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课《 病梅馆记》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9 10:29:12

文档简介

《病梅馆记》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线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恃无恐(shì)????? ?万马齐喑(yíng) B.斫直(zhuó)?辟病梅之馆以贮之(zhù) C.以梳为美(shū)???明告鬻梅者(yù)????D.以欹(qí)为美???遏其生气(è)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甘受诟厉(辱骂)??????????明诏大号(告诉,一般指上告下) B.遏其生气(阻碍)??????????夭梅病梅(使动词,使……病) C.斫其正(砍)????????????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 D.以欹为美(倾斜)??????????明告鬻梅者(卖) 3.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风姿);以欹(畸形)为美,正则无景(景色) B.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告诉)大号(号召)以绳(用绳捆绑)天下之梅也 C.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砍掉)直,删(去掉)密,锄(铲除)正 D.予本非(指责)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辱骂),辟(开辟)病梅之馆以贮(存放)之 4.对文意的基本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B.文章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C.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文人画士”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反映了作者要求广开才路,反对严酷思想统治的强烈愿望。 D.文章托物喻人,以梅议政,抨击了“蠢蠢求钱之民”压抑、摧残人才的罪恶,并表达了作者“贮梅、疗梅”,挽救和培养人才的决心。 5.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③而江浙之梅皆病?????????????????????????
④既泣之三日?????????????
⑤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A.②⑤?????B.①④??? C.③④???? D.④⑤
二、语段阅读。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6.根据句式特点,对下列句中词语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A.“曲”和“直”是反义词,“欹”和“正”是反义词,“疏”和“密”也是反义词。
??B.“姿”“景”“态”的意思是“景致”的意思。
??C.“以……为”是“把……当做”的意思,“则”是“就”的意思。
??D.作者用两两对比的方式,形象地揭示了某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
7.“业”字有下面几种义项:①职业,②功业,③从事某种职业,④学业、业务知识。在下面的句子后填上“业”的义项(只填序号)。
??(1)以夭梅病梅为业(????)????????????????
(2)师者,所以传遭受业解惑也(????)????
??(3)吾业是有年矣(????)??????????????????
(4)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8.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人把文人画士的孤癖的情趣明确地告诉了卖梅的人。
??B.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瘾的情趣明白地告诉买梅的人。
??C.有人把文人画士的孤癖的情趣明确地报告给了买梅的人。
??D.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种偏嗜成瘾的情趣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
9.“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不超过6个字)
二.龚自珍《己亥杂诗》阅读训练附答案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
2、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3、这首诗加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
5、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志愿(或“志向”)。?
6、这首诗共四句,写出了诗人几种心情?请你概括。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左右)
8、.“落红”在这里比喻(????)
9、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10、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C.诗人说“落红”实际上是自吐心曲,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时读下面龚自珍的两首诗,完成①、②题。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②“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五.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宁泽涛以47秒84率先触壁,夺得100米自由泳金牌。
B.俗话说,平安是福。对于群众而言,社会平安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是检验法治建设和会治理是否有效的标准。
C.周小平在网络上的崛起凭借的其实是一股锐气,他用这股锐气帮我们思考和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舆论面前,应保持什么样的处世态度最适宜。
D.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新的审美体验。
参考答案
一.1.B 2.C 3.C 4.C 5.A
二.6.B [点拨]应该是“姿态”的意思。
(1)① (2)④ (3)③ (4)②
D [点拨]重点词语是“癖”“鬻”。
9.江浙之梅皆病。
三.1、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2、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3、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4、示例: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答出比喻修辞方法给1分,答出表达的思想感情给1分,答出总体评价给1分,言之成理即可)
5、离愁 继续忠心报国
6、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对即可)
7、示例:人总有一死,这是自生常理,但要能死得其所,便死得重于泰山,死得有价值能光耀史册,舍生取义,或为民族利益,为祖国、为人民、为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举例:谭嗣同、岳飞等。(意对即可)
8、自己
9、B
10、C
四.① B
② 答案要点:
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特征。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
五.答案:D(A偷换主语;B照应不周,一对二;C句式杂糅)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病梅馆记》是华东师大版《语文》教材高一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本书第五单元是一个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单元。这是一篇政治性的讽刺杂文或政治小品。这篇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借喻的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永。从表面上看,字字句句都是在讲梅花,没有一句题外的话,但实际上处处都含有寓意,比喻十分自然贴切,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记”是一种文体。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寓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这种感情,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诵读、文言实词的积累、复习使动用法、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物言志的写法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 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与这首诗异曲同工的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1.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精通历史、地理、文字、经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力主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诗人和散文家。 激越和温柔,郁闷和深情,人生沧桑,仕途坎坷,集满了他的一生,终于写出了名垂久远的315首《己亥杂诗》,成为中国古诗史上最后的一座高峰。
2.写作背景:
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五、研读赏析
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
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翻译: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
第一段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
(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
(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
(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
1.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曲、欹、疏 对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 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3.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
本文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
手法: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
全文小结
中心思想: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七、知识积累:托物言志诗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菊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八、布置作业
文言知识整理
一、 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1、 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二) 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绳,约束
(2)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 形容词作动词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2)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 形容词作名词
(1)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2) 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3) 锄正:正直的地方
(4)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 使动用法
(1)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使……病;夭,使……弯曲
(2) 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3) 纵之顺之:顺,使……顺
(4) 夭其稚枝:使……弯曲
5、 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三) 一词多义
1、 明
(1)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2、 病
(1) 病梅馆记:病态的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病态
(3)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二、 文言虚词
1、 以
(1)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2)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3)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4)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5) 以求重价:来
2、 之
(1) 江宁之龙蟠:的
(2)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3、 哉:语气词,啊
4、 其
(1)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2)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3)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
5、 为
(1) 以欹为美:当作
(2)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3)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4) 以五年为期:定为
三、 文言特殊句式
1、 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2、 固定句式
(1) 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2) 有以?
(3) 可以?
3、 感叹句:
(1)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4 、 判断句:
(1)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表否定之判断
(2)予本非文人画士
表否定判断
板书设计
病梅馆记?龚自珍
???皆产梅(自豪)????????人才济济
梅皆病(不满、愤慨)?????人才被压制、摧残
???誓疗之(果断、坚定)?????挽救人才
???托物言志
课件18张PPT。课文导入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作者介绍龚自珍,号定庵,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精通历史、地理、文字、经学。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力主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诗人和散文家。 激越和温柔,郁闷和深情,人生沧桑,仕途坎坷,集满了他的一生,终于写出了名垂久远的315首《己亥杂诗》,成为中国古诗史上最后的一座高峰。背景介绍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整体感知
《病梅馆记》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课文研习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
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 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
(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
(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
(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
1.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曲、欹、疏 对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 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我已经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于是发誓要治疗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棕绳的束缚;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使它们恢复和使它们完好。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开设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唉!怎么能让我有多一些空闲时间,又有多一些空闲的田地,来广泛贮存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态的梅树,竭尽我毕生的时间来治疗病梅呢!3.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托物言志
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
全文小结
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对梅的态度,正是作者对人才的态度;作者对造成梅的病态的痛斥,正是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扼杀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态,正是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本文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
知识积累 托物言志诗
《石灰吟》: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菊花》: ???????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作业 文言知识整理
一、 文言实词
(一) 古今异义
(二) 词类活用
(三) 一词多义
二、 文言虚词
三、 文言特殊句式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山园小梅》宋 林逋
《病梅馆记》课外拓展文章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翻译:百花落尽后只有梅花绽放得那么美丽、明艳,成为小园中最美丽的风景梅枝在水面上映照出稀疏的倒影,淡淡的芳香在月下的黄昏中浮动飘散。冬天的鸟要停落在梅枝上先偷偷观看,夏日的蝴蝶如果知道这梅花的美丽应该惭愧得死去。幸好可以吟诗与梅花亲近,既不需要拍檀板歌唱,也不用金樽饮酒助兴。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第一首诗一开端就突写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它是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丽动人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一个“尽”字,充分表现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不同凡响的性格和那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实则是他“弗趋荣利”、“趣向博远”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其诗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颔联是最为世人称道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幅优美的山园小梅图。这一联简直把梅花的气质风姿写尽绝了,它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梅花不同于牡丹、芍药的独特形成;又写出了它异于桃李浓郁的独有芬芳。极真实地表现诗人在朦胧月色下对梅花清幽香气的感受,更何况是在黄昏月下的清澈水边漫步,那静谧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使之陶醉。“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林逋这两句诗也并非是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可见林逋点化诗句的才华。
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作者写尽梅花姿质后,掉转笔头,从客观上着意泻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前句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来赏梅,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先偷眼”三字写得很是传神,作者对现实事物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后句则变换手法,用设想之词,来写假托之物,意味深邃。而“合断魂”一词更是下得凄苦凝重,因爱梅而至销魂,这就把蝴蝶对梅的喜爱夸张到了顶端。通过颈联的拟人化手法,从而更进一步衬托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和幽居之乐。联中那不为人经意的“霜”、“粉”二字,也实是经诗人精心择取,用来表现他高洁情操和淡远的趣味。
以上三联,作者是把梅当作主体,诗人的感情是通过议论、叙述、拟人等手法隐曲地体现在咏梅之中。至尾联主体的梅花转化为客体,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而作者则从客体变为主体,他的感情由隐至显,从借物抒怀变为直抒胸臆:“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人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在赏梅中低声吟诗,使幽居生活平添几分雅兴,在恬静的山林里自得其乐,真是别具风情,根本不须音乐、饮宴那些热闹的俗情来凑趣。这就把诗人的理想、情操、趣味全盘托出,使咏物与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进步。
全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游鲍家花园与读龚自珍<病梅馆记>有感》
《病梅馆记》课外拓展文章
到黄山开会,顺便参观游览了安徽歙县的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代著名徽商鲍启运的私家园林,太平天国时被毁,现经重修后对游人开放,成为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和盆景观赏地。现在该园已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
游览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却已使我大开眼界。花园占地350亩,分为三个游览区,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了国内外盆景精华。盆景千姿百态,造型独具匠心。我不禁为这“人斧神功”而赞叹。赞叹之余,不知道为什么,我却产生了一种隐隐约约的压抑感。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我忽然想起来了,这种感觉是在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读到的。
《病梅馆记》批评文人画士审美情趣时,有过这样一段话:“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
这段话大体意思是,有的文人画士说“梅花树枝干弯曲了才是美丽,直了就没有娇柔的姿态;倾斜憔悴才是美丽,端正了就俗不堪赏;枝干稀疏才是美丽,茂密了就没有瘦俏形体。”这些文人画士知道不可以把这层意思明明白白召告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都用棕绳捆绑梅树,使它们畸形生长;又不可以让天下人拿起斧头,砍掉挺直的树干,削除茂密的枝叶,铲掉端庄的梅树,从而用这种方法摧残梅树,使它们变成病态来赚钱。梅树树干的倾斜、树叶的疏密、枝条曲直,不是忙忙碌碌只知道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可以做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隐藏在心中的这一嗜好告诉了卖梅的人,让他们用“砍、删、锄”的方法,培养倾斜的树干,除去繁密的枝叶,伤害它生长的嫩枝,阻碍它们的生长,以求高价出售。
从黄山回来之后,我又找出《病梅馆记》,重新阅读体味,觉得龚自珍所言虽为借喻讽刺,但也有一定哲理。对于人和事物,不应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强行约束其成长发展,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给其以宽松的条件和环境,让他们有自己成长发展个性的空间。
我是搞教育的,读完这段话又使我联想到目前的教育现状,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现状。教材是统一的教材,讲课是统一的模式,考试是统一的命题和标准,虽然最近几年增加了校本课程和选修科目,但是总体上仍然是用一个“磨具”来塑造学生。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限制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削弱了孩子们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无异于“削枝塑梅”。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必须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去学习,完成作业,争取考出一个好分数。那么这样做和花农培养盆景不是一样,只为卖出一个好价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