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课件+教案+练习+拓展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8 12:00:37

文档简介

《跨越百年的美丽》同步练习

一.1、读拼音写汉字。
  shùn ténɡ mō ɡuā(    )
  fēn xī(  ) wán qiánɡ(  )
  zhuó yǒu chénɡ xiào(    )
  qīn shí(  ) rónɡ yù(  )
  2、形近字组词。
  侵( ) 伦( ) 捐( ) 衔( ) 蚀( )
  浸( ) 论( ) 绢( ) 街( ) 浊(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 )沸 ( )然无声 ( )有成效 一如( )往
  二.【句段集锦】
  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链接】
  读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使玛丽o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延伸】
天山美景
  七月间x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耸立( ) 特别( )
  (2)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划出来,读一读,并填空。
  ① 第一句把( )比作( ),把( )比作( )。
  ② 第二句把( )比作(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骑马走在花海中,觉得人( ),马( )。
  ②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 ( )等景物,写出了天山的美。
  (4)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 "划出来。
  2、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居里夫人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什么要读书?一位母亲是这样跟她的儿子说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① ,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无论成绩好坏,请相信: ② ,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 ③ 。
参考答案
  一.1、顺藤摸瓜 分析 顽强 卓有成效 侵蚀 荣誉
  2、侵(侵犯) 伦(伦理) 捐(捐献) 衔(头衔) 蚀(侵蚀)
  浸(沉浸) 论(议论) 绢(手绢) 街(街道) 浊(浑浊)
  3、人声(鼎)沸 (肃)然无声 (卓)有成效 一如(既)往
  二.略。
三.【课文链接】
  读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居里夫人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0.1克的镭,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2)"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 "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3)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
  四.【课外延伸】
  1、阅读:
  (1)耸立(矗立) 特别(格外)
  (2)①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在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第一句把 (云影)比作(暗花),把(雪峰)比作(雪白的绸缎)。
  ②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
  第二句把 (塔松)比作(巨伞)。
  (3)①格外精神;格外矫健。 ②雪峰; 原始森林;花海。
(4)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答案:①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
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
③因为他是一颗参天大树(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华东师大版《语文》高一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镭一百周年。本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美丽”是本文的主线,这跨越百年的“美丽”不仅是居里夫人端庄的形象,更是她所体现的坚定执著,淡泊名利,刚毅顽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本文讲述了居里夫人不顾镭射线以及化学药品的侵蚀,坚持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多种写作手法及修辞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理解居里夫人的“美丽”的内涵。
【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导入新课
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庭居里夫人家庭,除了他们夫妻三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外,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2.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3.题解
外在美:是短暂的,易逝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内在美:是永恒的,不变的,是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贡献卓越、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永恒的美丽。
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四、整体感知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优雅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显在读者面前。接着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然后写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五、研读赏析
文章结构
一(1-3)、介绍写文章的目的,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二(4-7)、追述居里夫人生平,赞颂她的高贵品质。
三(8)、总结全文。再次高度赞扬居里夫人。
行文思路:外貌-人格-心灵-理性世界。
(一)阅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美在何处。
1.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2.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1)美在巨大贡献。
(2)美在勇于探索、忘我献身。
(3)美在淡泊名利。
(二)结合文本讨论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美丽”的?
“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她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1.不为美貌所累。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 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但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
“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2.不为美誉所累。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总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她内在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
(三)分析技法,塑造美丽
(1)本文既然重点在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上,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外表美?
这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①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埋下伏笔,更突出她的内在美。②用外表美衬托内在美,使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
(2)作者运用哪些技巧来塑造居里夫人的“美丽”?
1.正面描写见其貌。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把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2.侧面烘托凸其神。“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都是从侧面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
3.穿插引用颂其德。用宋玉、范仲淹及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故事做类比,塑造了居里夫人的执著;穿插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用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反衬了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
(四)语言的品味
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如文章第二段开头:”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最后一句”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此处漂亮和美丽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需仔细品读才能体会。
全文小结
视角不同,美丽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女性:对于婴儿来说,坦胸露乳的妈妈是一种美丽;对于子女来说,母亲迟暮之年时的花白头发是一种美丽;对于丈夫来说,相濡以沫的妻子是一种美丽;对于老人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搀扶的老伴更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对于学生来说,辛勤耕耘教坛的教师是一种美丽;对于老师来说,让青春之花在拼搏中绽放的同学是最美丽的。这些美丽都剥开了虚荣的外衣,赋予了它真实的、永恒的内容。打造美丽就是让美丽永恒。我们不能留住时光让自己永远年轻,却可以拥有一颗美丽的心。
知识积累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八、布置作业
1.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比较两文的异同。
2.补充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3.课外看《居里夫人传》。
九.板书设计。

外在美:是短暂的,易逝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内在美:是永恒的,不变的,是一种人格魅力,是永恒的美丽。
课件19张PPT。课文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居里夫人——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家庭居里夫人家庭,除了他们夫妻三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外,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作者介绍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玛丽·居里介绍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题解外在美:是短暂的,易逝的,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内在美:是永恒的,不变的,是坚强执着、信念坚定、献身科学、贡献卓越、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永恒的美丽。整体感知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优雅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显在读者面前。接着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然后写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研究的执著。 文章结构
一(1-3)、介绍写文章的目的,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二(4-7)、追述居里夫人生平,赞颂她的高贵品质。
三(8)、总结全文。再次高度赞扬居里夫人。
行文思路:外貌-人格-心灵-理性世界。(一)阅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美在何处。
1.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2.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1)美在巨大贡献。
(2)美在勇于探索、忘我献身。
(3)美在淡泊名利。
(二)结合文本讨论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美丽”的?
“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她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1.不为美貌所累。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 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但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
“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2.不为美誉所累。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她内在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三)分析技法,塑造美丽
(1)本文既然重点在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上,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外表美?
这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
①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埋下伏笔,更突出她的内在美。
②用外表美衬托内在美,使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 (2)作者运用哪些技巧来塑造居里夫人的“美丽”?
1.正面描写见其貌。
2.侧面烘托凸其神。
3.穿插引用颂其德。
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 (四)语言的品味
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如文章第二段开头:”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最后一句”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此处漂亮和美丽有着完全不同的内涵,需仔细品读才能体会。 视角不同,美丽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女性:对于婴儿来说,坦胸露乳的妈妈是一种美丽;对于子女来说,母亲迟暮之年时的花白头发是一种美丽;对于丈夫来说,相濡以沫的妻子是一种美丽;对于老人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搀扶的老伴更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对于学生来说,辛勤耕耘教坛的教师是一种美丽;对于老师来说,让青春之花在拼搏中绽放的同学是最美丽的。这些美丽都剥开了虚荣的外衣,赋予了它真实的、永恒的内容。打造美丽就是让美丽永恒。我们不能留住时光让自己永远年轻,却可以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全文小结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知识积累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知识积累1.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比较两文的异同。
2.补充阅读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
3.课外看《居里夫人传》。作业设计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外拓展文章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