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8 14:3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1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2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壮举呢?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来了解
学习目标
一、郑和下西洋
本姓马,小名三保,明云南人,成祖时为太监,赐姓郑。三保太监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自学指导一:
浏览课文P70正文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一、郑和下西洋
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和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目的:明成祖朱棣为了①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②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一、郑和下西洋
自学指导二:
浏览课文P71,思考下列问题: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次数分别是?
2、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负责人,主要统筹航行的物资准备、随从人员安排和路线规划,那么,你会带些什么东西去,安排哪些人去,路线怎么走,为什么这么安排?(可以和你的小伙伴讨论,最好列张清单出来,时间6分钟)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郑和宝船的舵杆 长11米,南京出土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文莱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纪念邮票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半身画像。郑和身穿蟒袍,披青布斗篷,身后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海上有郑和的宝船,反映了郑和决心完成远航使命的英雄气概。
第一枚
郑和到达占城,占城国王骑象欢迎郑和的情景。郑和与国王同坐在大象身上,四周是载歌载舞欢迎郑和到来的占城人民。
第二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明朝的使者用丝绸、瓷器同当地人民交换产品。人们态度友好,气氛和谐。
第三枚
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穿着礼服欢迎郑和。人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郑和抱拳向人们表示感谢。
第四枚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印尼三宝垄三宝庙
一、郑和下西洋
据此,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规模和路线,你怎样评价郑和下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评价: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政府支持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概和
勇于探索的精神
……
二、戚继光抗倭
自主学习三
浏览课文P71—74,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倭寇”?
2、什么是“倭患”,“倭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明朝政府派谁去抗倭?
4、列举一个抗倭的著名战役。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我们怎样评价他的抗倭斗争?
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勇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崇高品质等。
二、戚继光抗倭
他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崇祯帝

2.下列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C
D
课堂练习
3.历史上郑和的足迹最远到达了(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地中海沿岸和非洲西海岸
C.印度洋沿岸和好望角
D.大西洋沿岸
4.明朝初年,我国沿海地区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先后扫平浙江、福建、广东倭患的爱国将领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A
B
5.戚家军“九战九捷,歼灭倭寇10000多人的地点是”
( )
A.福建 B.广东
C.宁波 D.台州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