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按要求填空(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根据语境按要求填空(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6 2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根据语境按要求填空
1、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龚自珍“ , 。”的奉献精神;生命就是范仲淹“ , 。”的远大抱负。
2、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 , ”;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
3、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 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 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4、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 。
5、心系天下是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后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
6、陶渊明《饮酒》于田园,享受着“采菊东篱下, ”的闲适;陆游《游山西村》,感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的哲理。
7、 古人常借各种美好的事物表白心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自喻“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落红明志:“落红不是无情物, ”。
8、古代文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 , ”的语句,概括了古仁人的宏伟抱负,也表达了自己高远的志向;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 ,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夏完淳在《别云间》一诗中,用“ , ”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慷慨赴死的决心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
9、乡愁是什么?乡愁在余光中眼里是“___________ ”,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乡愁就是李煜《相见欢》所诉的“_________ _,__________ ”的缠结思绪。
10、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
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 ,
。”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1、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讲都不陌生。
①“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
②“无限河山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
③“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
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
④“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
我们还有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
秋风萧瑟,刘禹锡用⑥“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正所谓“多难兴邦”。历代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12、醇香浓烈,文坛酒味千年不淡。“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 。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 ,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 ,梦回吹角连营”, 遭贬却仍旷达的欧阳修曾坦言“醉翁”的情趣,“ , ”(《醉翁亭记》)。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
13、诗言志,读杜甫之诗如读杜甫其人。读《望岳》,领略杜甫登高而小天下的心境,“会当凌绝顶,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济世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 ”。
14、边塞风光,入诗如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塞外八月的雪景图,“ ,千树万树梨花开”;王维的《使至塞上》展示了大漠长河奇特壮美的画卷,“ , ”。
15、廉政文化进校园,我们懂得了廉洁奉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翻开厚重的诗文书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一座座镌刻着“廉洁”与“奉公”的人生丰碑。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 _ ”,沸腾着诗人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
范仲淹的“______ ,后天下之乐而乐”,寄托着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 ”,抒发了诗人无私奉献的真挚情怀;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 _ ”表现了作者清廉自律的高风亮节。
16、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 ,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
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 , ”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17、“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中的一句,化用了孟子“ , ”和南宋词人
“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18、夕阳无限“一切景语皆情语。”
暮色四合,面对天边一轮落日,诗人因心境不同而感受各异。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 , ”让我们领略到塞外的开阔、雄浑;同在边塞,范仲淹在《渔家傲》一词中却感叹:“ , 。”写尽边地的孤寂与苍凉;晏殊在小院香径徘徊之时,举首遥问:“ ?”而崔颢却站在黄鹤楼上思念故乡,“ , ”,这饱含乡愁的诗句,不知让多少游子叹惋、感伤……
19、 “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李白的“ ,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 , ”,抒发的是别愁离绪;
苏轼的“ ,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 ,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20、 “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孟浩然的“ ,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 ,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 ”,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21、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 , ”表达了收复河山,建功立业的理想;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
22、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林之奇,奇在“ , ”;刘禹锡的“陋室”环境之雅,雅在“ , ”;欧阳修所描写的山间朝暮景色多变,变在“ ,
”。
23、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坚贞不逾;奉献是龚自珍“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英雄气概;奉献就是范仲淹“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4、读《春望》,我们会被“ , ”所表现出的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所感动;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钦佩于“ , ”所表现出的崇高理想与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
25、诗言志。杜甫在《望岳》中抒发了“会当凌绝顶, ”的壮志豪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发出了“持节云中, ” 的浩然长叹;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达“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爱国情怀。
26、春天是美好的。杜甫却会触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飞雪本是凄冷的,岑参竟能发出“ , ”的赞叹。
27、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至于夏水襄陵, ” 描绘了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白露未晞”(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意……
28、古人写雪,手法不一。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 ”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29、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坦然面对人生。
30、范仲淹心系天下,笔画江山。《岳阳楼记》里,洞庭湖波汹涌澎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渔家傲》中,边塞落日雄奇壮美,“千嶂里, ”。
31、窗如画框,窗外的山水是意境深远的水墨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如画框,窗内剪烛夜谈的情景是传神的小品,“ ,
”。(李商隐《夜雨寄北》)
32、人生难免有别离。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岑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维“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殷切劝告,也许会有王勃“海内存知己, ”的大气豪迈。
33、唐诗意蕴丰富、深刻,我们在吟诗时,常常能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心志。从杜甫《望岳》“ , ”的诗句中,我们领略了诗人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从李白《行路难》“ , ”的诗句中,我们感慨于诗人即使遭遇人生的挫折仍乐观自信的积极人生态度。
34、我们诵读诗文,是在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周敦颐的“ ,濯清涟而不妖”,告诉我们要坚守高尚的节操;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 ”,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告诉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而毛泽东的一句“俱往矣, , ”,则给我们道出了万丈豪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