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04—09中考试题+绝对精品测试题+原文+译文)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道之行也》(04—09中考试题+绝对精品测试题+原文+译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6 20: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04—09中考《大道之行也》阅读试题一网打尽:3个试题
1铜仁地区(09贵州省)
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选贤与能 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 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大家一样)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分)
  译文: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3分)
  译文:
13.根据选文,“大同”社会有以下特征:(3分)
  ①
  ②
  ③
10.3分;C
11.3分;D
12.(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
①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13.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深圳市(08广东省)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6~8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佁然不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水尤清冽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8.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大同社会的人文美。结合两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理想中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4分)
6.2(1)大约(1分)
(2)呆呆的样子(1分)
7.4(1)水格外清凉。(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其中“尤”、“清冽”各占0.5分,如学生把“尤”翻译成“尤其”也给分。)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得分要点:整句翻译通顺给满分; “选贤与能” 翻译通顺给1分, “讲信修睦” 翻译通顺给1分)
8.4此题答案多元化。能把山水的自然美和社会的人文美(或“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两者结合起来,表达通顺的给满分。答出其中一方面的则酌情给分。
3包头市课改区(06内蒙古)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8.描写 阐述
9.老有所终 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大道之行也》绝对精品测试题
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 j ǔ )能 B讲信修睦( mù ) 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 )D男有分( fèn )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与”通“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3、填空
《大道之行也》选自《 》,它是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与《 》、《 》、《 》、《 》被合称为“五经”。
4、翻译句子
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________________
⑵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B、故外户而不闭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是谓大同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
6、按课文原句填空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__。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
子:⑴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
8、孟子有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本文哪句话意思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精段赏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男有分,女有归 分_____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_____
⑵是故谋闭而不兴 谋________________ 兴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讲信修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写在下面,并解释出来
⑴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
4、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的“大同”理想激励后代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你知道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这样的进步思想家或社会改革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简单的描述一下。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一)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②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③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⑴嘉肴:嘉,美好;肴,鱼肉等类荤菜;⑵旨:美味,好吃;⑶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教学相长( ) ⑵幼有所长(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不知其善也________________⑵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句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大道之行也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虽有至道 D说不清,道不明
4、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故曰:教学相长也________________⑵知困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_______
5、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至理名言,你能结合学习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孔子世家赞
《史记》
太史公曰:《诗》①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白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③于夫子④,可谓至圣矣!
注释:①《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②六艺:指《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③折中:取正,用以判断失误的正确与否。④夫子:这里指孔子。
1、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虽不能至 可谓至圣矣
B、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想见其为人 天下为公
D、然心乡往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_____________。
5、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
6、孔子有很多论述学习的名言,至今盛传不衰,你能写出完整的一句吗?并结合这句话说说自己学习上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曾子易箦①
——《礼记·檀弓上》
曾子寝疾②,病。乐正子春③坐于床下,曾元、曾申④坐于足,童子隅⑤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⑥!大夫之箦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⑧,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①箦(zé):床席;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②寝疾:卧病在床;③乐正子春:乐正,公室乐官;子春,曾参的弟子;④曾元、曾申:曾参的儿子;⑤隅:墙角;⑥睆(huǎn):光滑;⑦大夫之箦:古代社会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所用的器物、车马、衣饰,所居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形制、装饰、色彩、质料。若有违反,即是违背了礼。大夫之箦,是大夫这一等级才能享用的竹席。曾参不是大夫,是不能用的。⑧季孙:鲁国大夫,当时执掌国政。
1、解释加点的字。
⑴童子隅坐而执烛______________ ⑵我未之能易也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⑴吾何求哉?______________
⑵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______________
3、指出划线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______
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
5、根据原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敬易之”一句中的“请、敬”都是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B“反席未安而没”一句中的“没”是“去世”的意思;
C本文反映了曾子对礼法制度的重视和认真;
D全文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了曾子的形象,真切生动,栩栩如生。
6、初一学过《〈论语〉十则》,其中有一则记录了曾子的话,你还记得吗?根据上下文填空。
曾子曰:“士不可以弘毅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门人要一生为______________而奋斗。
写作训练
文题
以“我理想中的世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大道之行也》绝对精品测试题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应用
(“恶”应读wù)2、A(“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3、儒,《诗经》、《尚书》、《易经》、《春秋》;4、⑴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⑵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C(A项“作”分别是“兴起”、“发出”的意思;B项“故”分别是“原来”、“所以”的意思;D项“道”第一个是动词“说”的意思;第二个是名词“理想”之意;C项两个“是”都是代词“这”的意思。故选C)
6、⑴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⑵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7、亲:⑴以……为亲;⑵亲人;子:⑴以……为子;⑵子女。 8、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课内精段赏读
1、⑴分:职业、职守;归:女子出嫁;⑵谋:阴谋;兴:发生。2、⑴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⑵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⑴与通举,选拔、推举;⑵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作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句到第三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5、如: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6、开放性试题,不作统一答案。(提示:不必展开进行细致描写,只要概括说明即可。既可从社会风气角度谈,也可从环境保护方面谈。)
拓展阅读:
(一)1、⑴zhǎng ⑵zhǎng 2、⑴好; ⑵困惑不通。 3、B与D(A项“道”古代指“理想”;B项与D项均为“说”的意思;C项是“道理”之意,所以B与C意思相同。)4、⑴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⑵知道自己有困惑不通的地方,然后才能奋发向上。5、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证明“弗学,不知其善”的至理。6、开放性试题,不作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只有认真学习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别人时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二)1、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2、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学说却传了十几代,一直被读书人继承、崇敬。3、B(A项“至”的意思分别是“到”“至高无上”;B项“众”的意思都是“多”;C项“为”的意思分别是“做”“是”;D项“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所以选B) 4、可谓至圣矣,崇敬和向往;5、乡通“向”;6、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等,谈体会为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三)1、⑴拿着;⑵换掉。2、⑴我还要求什么呢?⑵我能够坚守正礼而死,这就满足了。3、反通“返”,返回;4、曾子临终前不顾病危把大夫用的席子撤换了下来;5、D(文中没有心理描写)6、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实现“仁”的理想。
写作点拨
这篇作文应扣住“理想”两字选材,文章以第一人称来写,文中的主人公“我”理想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可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可以写人世间的互相关爱;世界的安定和平;环境保护有了很大的改观;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增强;未来社会科技进步下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大家理想中的世界。不过中学生应选择贴近我们生活的材料写,或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未来社会的灿烂前景。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说明文。
思路一
你可以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件事表现人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和睦共处。也可写世界的和平安宁;或者写未来时空科技进步下的理想社会等等。审题时应扣住“我理想中的世界”而选材,构思应新鲜,独特,选择典型材料,以记叙为主,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同时可加入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思路二
如选择运用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时,可以写在未来的世界各种资源丰富,人类共享的美好前景;也可以写未来社会环境保护措施得力,生态平衡保持完好;人类在地球上安定地生活,没有自然灾害发生;也可写非典、禽流感等疾病,人类掌握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让它们在“我”理想的社会中销声匿迹。不过,应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表达要清楚。
例文1
圆牛
袁宏微
阿P是“未来报社”的一名记者。这天,他驾驶着自动飞机去报社上班,忽然,面前的荧光屏亮了,郭英打来了电视电话。
“大记者,最近好吗?你好久没来我们未来牧场了,你不想看一看我们的最新发明吗?”
“是像兔、两个头的狗,还是没脚的猪,四个翅膀的鸡?你们这样拼拼凑凑弄出的玩意儿,对我已经不新鲜了!”
“这次可不是拼凑,而是巧妙、完美的融合,你看了一定会感到惊奇的,我们盼着你来。”
他向阿P点了一下头。
阿P调转航向,向未来牧场飞去,同时向总编室报告了行踪,还答应总编写一篇新闻报道。郭英和阿P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是同学。毕业后郭英进了未来牧场,后来当上了新动物创造室主任。他浪漫而富于幻想,在工作中常有千奇百怪的创意。
自动飞机按照指示灯,降落在牧场上。郭英早已在那里等候。阿P开口就问:“最新发明在哪儿?”郭英笑着说:“别急,先歇会儿。”他领阿P进了办公室,给他倒了一杯牛奶。阿P忙说:“我不喝奶,怕像父亲一样胖。”“这可是低脂肪,高蛋白的。”盛情难却,阿P呷了一小口,微甜,有点像豆奶味,却没有一点豆的腥味。“这就是从他们身上挤出来的。”阿P顺着他的手指向外望去,不远处一堆堆绿色半圆球,整齐地摆在哪里。阿P疑惑地问:“你们怎么种起蘑菇来了?”他笑着说:“你还是过去看看吧!”
阿P跟郭英来到绿草如茵的牧场。这里阳光明媚,空气新鲜。阿P走到第一个“蘑菇”跟前,仔细观察起来。“蘑菇”直径足有两米,它表面包着一层绿色皮膜,皮膜上绿色毛孔里长着一根根绿毛。整个“蘑菇”微微抬起,朝向东南方,正对着上午的太阳。这不是正在进行光合作用?这是植物无疑了。怪不得空气这么新鲜。
突然,“哞”的一声,闻到一股牛呼出的气味。阿P仔细寻找,那是从“蘑菇”一侧一张牛嘴里呼出来的。他自言自语道:“这是用牛和植物基因融合在一起的……”郭英说:“不错”。“可是牛角和牛腿呢?”“我们这是肉奶用牛,牛角和牛腿有什么用呢?”“这么说,让它长成圆球也是为了增大表面积,长出较多的肉吧?”“对了,体积一定时,圆球的表面积最大,更有利光合作用和生长,所以我们叫它圆牛”“那怎么挤奶呀?”“这好办,只要把挤奶器往毛孔上一插,牛奶就自己流出来了。”说完,郭英又做了一下示范表演。
忽然,阿P发现在旁边一只,不!好几只圆牛身上长着一个,有的长着好几个肉芽,不禁问道:“怎么那些牛生了肿瘤?”“不,那是它们的小牛,等它们长得再大些便脱离母体,独立生活了。这不是最简单的无性繁殖方法吗?所以它们繁殖快得很。”“这么大的牛,它的肉好吃吗?”“这就不用我介绍了,待会儿吃午饭时请你亲口尝一尝红烧牛肉就知道了!”这时候一个身穿白大褂的炊事员走了进来,插嘴道:“您别看它个大,其实才一岁多,肉又鲜又嫩。”说道,炊事员照着圆牛举刀就砍,吓了阿P一跳,。没等阿P提问,郭英解释说:“圆牛再生力强极了,割掉一大块肉,一两天便会长好的。”
中午,阿P在食堂吃了红烧牛肉,呵,真是鲜嫩极了。阿P想,如果每家都能养上这么一头圆牛,既净化空气,又保证肉奶供应,生活质量该有多大的提高啊!
阿P告别了郭英,上了自动飞机,戴上智能编写帽,开动脑筋打起了“腹稿”,片刻,荧光屏上出现了一篇报道稿。接着,阿P眼睛盯着荧光屏,在脑子里急速地“修改”着,一会儿,稿子就改完了。再指挥发送,一篇关于圆牛的报道迅速地向总编室传去。
你知道阿P是谁吗?告诉你吧,我就是阿P,刚才讲述的就是我理想中的世界。
摘自《新概念中学生作文》有改动。
简评
小作者头脑灵活,能天马行空地想象未来社会,自由驰骋地描绘未来牧场、未来报社、自动飞机。尤其是对“圆牛”的描绘具体而生动,外形像一个绿色“蘑菇”,没有牛角、牛腿,身体长成圆球,由“肉芽”进行无性繁殖,而且肉被割掉还会很快地再生……多么神奇的想象!同时通过人物对话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多么诱人的未来!这不愧为一篇带有科幻、浪漫色彩的成功佳作。
大道之行也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赋予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1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