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8 11:0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必修1)》第3章第3节内容。本节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和“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都是“理解”水平的要求。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种功能的特殊性,和它的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课程标准从知识层面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且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即在前面第2节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又为后续有关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学习打下来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内容信息量比较大,资料丰富,内容新鲜,高一学生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都比初中时候有很大的提高,对生物学习也具有很高的兴趣,对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驾轻就熟,所以在教学中应多采取观察思考、资料分析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探索讨论、总结结论的平台,让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分组讨论“资料分析”,让学生明确“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概念。通过问题串,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出核心的概念。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加入实验原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对照试验和控制变量的方法,为后面的实验教学打下基础。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资料分析、合作讨论等以体现研究性学习。
①.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
②实验资料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体验,自学讨论,使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学生对细胞核的印象,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组织和鼓励,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③研究性学习法:为解决教学难点,发动学生结合面前的实际材料,尝试分析材料,分析问题,并组织语言,形成研究材料,相互交流,真正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五、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体验生活、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的机会,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预习、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结题交流等的过程中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得到能力的训练。
六、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对生命保持尊重、敬畏之心
七、教学重点
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八、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技能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认识细胞核 二、分析资料一 分析资料二 分析资料三 设计实验 贺建奎事件 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 1.简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概述:真核细胞的大小、数目、形态(展示细胞图片) 资料1、黑白美西螈的核移植实验(课件)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资料2、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提问1:嫁接实验说明什么? 提问2:核移植实验说明什么? 资料3、变形虫实验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设计实验:验证细胞核控制细胞分裂 播放对贺建奎事件的回顾(视频) 知识性习题 实验性习题 学生活动 获得以下知识: 大多只有1核(普遍性) 少数多核或无核(特殊性) 体会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存在 美西螈体色由细胞核控制 讨论:有对照吗?如何让实验更直观?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1、假根控制伞帽形态 2、细胞核控制伞帽形态 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细胞核控制细胞生命活动 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 细胞结构的完整性是细胞生存的基础 讨论交流得出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讨论:对贺建奎事件的看法 技术与伦理 独立完成知识习题,讨论共同完成实验习题 设计意图 获取新知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问题导学激发兴趣和欲望 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且质疑能力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明确实验设计一定要有对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了解实验应该实事求是。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实验的结论是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让学生明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科技需要进步,但是对生命一定要保持敬畏 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能成功的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能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性。通过资料分析、分组讨论、识图阅读、师生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逐步揭开细胞核功能和结构的秘密,在探究分析中体会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思路,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本节课的难点是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中以此为主线,贯穿整个堂课。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细胞核的主要功能的结论后,进一步揭示功能与结构的适应关系,遵循:假设----分析功能----揭示结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论,这样的模式达到“认同”的要求层次,使学生在自己的分析和讨论中逐渐清晰的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