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河 流
第1课时 以外流河为主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是否流入海洋理解我国外流河为主的河流特征。
2.依据相关图文资料理解我国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知道秦岭—淮河两侧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初步了解分析一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难点:我国内外流河及南、北方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学
过
程
新
课
导
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三峡水电站、长江航运、宁夏平原等图片):同学们分析图中河流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提供水能、航运、冲积平原等。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河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河流的概况,感受我国河流之美。
自
主
学
习
一、河流概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河流在水能、航运、灌溉等方面作用图):同学们观察图片,讨论河流在我国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第42页正文第1自然段):河流具有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作用。
教师:我国河流众多,可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2页第2自然段和第43页第1、2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
答案: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什么是外流区,什么是内流区,其面积和水量有什么差异?
答案: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外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水量超过全国河流总水量的95%;内流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水量不到全国河流总水量的5%。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教师:河流在水位、水量、流量等方面的特征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同学们观察教材第43页图2.31,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河流一般在什么时候形成汛期?
答案:夏季。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差异?
答案:
类别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秦岭—淮河
以北河流
特征
小
短
大
有
原因
降水量小
雨季短
植被少
冬温在0℃以下
秦岭—淮河
以南河流
特征
大
长
小
无
原因
降水量大
雨季长
植被茂盛
冬温在0℃以上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探究活动一 河流概况
读“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见课本P42图2.30),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答案:略。
(2)在这些河流中哪些是外流河,各注入哪个大洋?哪些是内流河?有些河段用虚线表示,为什么?
答案:外流河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其中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内流河有:塔里木河;虚线河段表示季节性河流。
(3)我国内、外流区的大致分界线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近,并用彩笔描出它们的分界线。
答案: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你的家乡位于内流区还是外流区?附近有没有比较大的河流?如果有的话,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说一说这条河流在当地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答案:略。
【教师精讲点拨】 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多注入太平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外流河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额尔齐斯河是一个例外,它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受来自北冰洋的气流影响,河流水量较大,是俄罗斯鄂毕河的一条支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最大的内流河是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
探究活动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条河流属于什么河流?它们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答案:外流河,夏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2)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结冰?长江和珠江结冰吗?为什么?
答案:黄河、松花江在秦岭—淮河以北,此线以北的河流由于冬季气温低于0℃,普遍有结冰现象;此线以南的河流由于冬季气温高于0℃,没有结冰现象,长江和珠江在秦岭—淮河以南,没有结冰现象。
(3)结合上图完成下表: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增大
上涨、形成汛期
不结冰
成因
降水增多
气温高
冬季风
盛行时
水文特征
减少
下降、形成
枯水期
秦岭—淮河
以北结冰
成因
降水减少
气候在0℃以下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4)结合你了解的我国地形与气候的基本情况,分析它们对河流分布有什么影响?
答案:地形的影响:西高东低使大多数河流向东流;山脉分隔水系;气候的影响:西部干旱——内流河,径流量小,水量变化大,河流稀疏,很多地方没有河流;东部湿润——外流河,径流量大,水量变化大,河流密集。
【教师精讲点拨】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河流夏季水位高,水量大,形成汛期;冬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低,水量小,形成枯水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课
后
总
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河流的概况,我国大部分河流受地势的影响,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少数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是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有少数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既有相同点,如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也有不同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以南的河流冬季无结冰期。本节的重点是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难点是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的关系。
思维导图
当
堂
检
测
1.我国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其主要原因是( C )
A.季风气候的影响 B.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C.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D.社会环境的影响
2.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D )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塔里木河
3.下列反映我国河流水量的四幅图,表示长江的是( C )
4.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 D )
A.水量大 B.汛期长 C.含沙量小 D.有结冰期
5.下列河流具有“水量丰富,冬季不结冰”特征的是( C )
A.塔里木河 B.黄河 C.珠江 D.额尔齐斯河
第2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说明长江的发源地、流入海洋、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概况,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
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长江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的概况及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难点: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及根据其特征寻求开发和治理措施。
教
学
过
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的诗篇,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同学们知道描写的是哪条河流吗?(长江)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江,探寻长江带给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也认识其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自
主
学
习
一、长江概况
教师:学习一条河流,首先要了解其发源地、主要支流等概况,下面同学们自主完成下列题目,了解长江的概况。
(1)在教材P45图2.34中找出长江发源于什么山脉,注入什么海洋?
答案:唐古拉山;东海。
(2)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答案:宜昌,湖口。
(3)分析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第一大河。
答案:长江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因此是我国第一大河。
二、长江的开发
教师:长江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此长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6页图文材料,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长江水能资源在全国河流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案: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最大的水利枢纽是什么?
答案: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
(3)为什么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答案: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通航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干流航线和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三、长江的治理
教师: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第47页内容,自主完成下题。
举例说明国家对长江的治理。
答案: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
合
作
探
究
探究活动一 长江概况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1)据图并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答案: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据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地形区。
答案: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3)在图中找出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乌江、湘江、赣江(用铅笔描出来)。
(4)长江中游支流多,南面有洞庭湖水系和鄱阳湖水系,北面有汉江,它们对长江干流的水量和汛期有什么影响?
答案:使南北两岸支流来洪水时间错开,使干流不易出现过大的洪峰,对干流水量起到天然的调节作用。
【教师精讲点拨】 长江在流域面积、长度和流量等方面都是我国第一大河。其上游河段水流湍急,峡谷众多,中下游地区江阔水深,水流平缓。
探究活动二 长江的开发
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讨论长江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长江上游主要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落差达5 000多米,河流多在崇山峻岭间穿行,激流峡谷众多,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2)在教材第46页图2.36中找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港口。
答案: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
【教师精讲点拨】 长江干流沟通东西交通,还有很多支流和南北走向的铁路线及京杭运河连接南北,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总量的60%,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教师转承】长江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有时候也会引发巨大的灾难,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长江的治理。
探究活动三 长江的治理
教师: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影响,长江不同河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教材第49页活动第1、2题,了解长江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合作探究:
(1)将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次填入教材第49页图2.40中,分析长江不同河段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从左向右所填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次是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中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污染。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2)讨论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答案:由于上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长江含沙量增加,因此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严重,河流蓄容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频发,因此二者有一定的联系。(教材第49页活动第2题答案)。
【教师精讲点拨】 长江流域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而上游地区的生态问题会加重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危害,因此对长江需要综合治理。
教师:同学们分组探究下列问题,了解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完成教材第49页活动第3题。
学生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资料,了解在治理洪涝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案:治理洪涝灾害方面有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和中游地区的裁弯取直。
(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如何治理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下游地区的水污染。
答案: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措施可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污水处理可以减少水污染。
【教师精讲点拨】 长江流域生态问题构成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全流域进行协同作战。在这其中,长江上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要优先采取生态环境保护,中下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域是进行洪涝灾害等治理的优先地区,而入海口和沿海地区工业发达,工业废水排放较多,是污染的高风险地区。(教材第49页活动第3题答案)
课
后
总
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开发和治理三方面的内容,其中长江的概况和开发是重点内容,治理是难点内容。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域;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有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长江上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河道淤积,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治理需要全流域协同作战。
思维导图
当
堂
检
测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请你推断,长江的“头”和“尾”位于( B )
A.青海省和江苏省 B.青海省和上海市
C.青海省和山东省 D.西藏自治区和山东省
2.“九曲回肠”是指( C )
A.黄河下游 B.金沙江 C.荆江 D.扬子江
3.有我国“黄金水道”之称的河流是( C )
A.黄河 B.京杭运河 C.长江 D.珠江
4.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源自 唐古拉 山,注入 东 海。
(2)①是 汉 江,②是 湘 江,③是 鄱阳湖 (湖泊)。
(3)A是 重庆 (城市),B是 武汉 (城市),C是 上海 (城市)。
(4)M 三峡 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多种利用功能,请你任意写出其中的一种 发电 。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地图上说明黄河的发源地、流入海洋、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等概况,了解不同河段的特征。
2.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黄河的开发,知道河流的开发包括哪些方面。
2.通过学习黄河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初步了解分析河流治理措施的主要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黄河的概况和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难点:分析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教
学
过
程
新
课
导
入
同学们,你们大家都听过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们说黄河的水真的来自天上吗?黄河的水到底流入什么海洋呢?今天我们就真正近距离的感受黄河的雄浑之美,为其治理面临的问题出谋划策。
自
主
学
习
一、黄河的概况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同学们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象一个什么汉字。
学生:像一个“几”字。
教师:同学们自主完成下列题目,共同探究黄河的概况。
(1)用红笔描绘黄河干流,用蓝笔描绘黄河的主要支流。
答案:略。
(2)在图中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主要支流。
答案: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汾河和渭河。
(3)黄河主要流经什么干湿地区。
答案: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二、黄河的忧患
教师:黄河面临的问题要比长江严重得多,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3页图文资料,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1题,初步了解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
(1)黄河上、中、下游地区分别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黄河上游存在草地退化、荒漠化和凌汛等问题,中游主要存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下游存在泥沙淤积严重和凌汛等问题。
(2)这些问题能够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草地退化和荒漠化能够影响农业生产,加剧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会导致耕地减少,使下游地区泥沙淤积严重,下游泥沙淤积严重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凌汛能够导致河流决口。
(3)治理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探究活动一 黄河概况
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
答案: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省级行政区域: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
(2)阅读教材第49页正文第2自然段内容,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答案:黄河流量较小,汛期较短,含沙量大,有凌汛。
【教师精讲点拨】 黄河全长5 464千米,长度居全国第二位,但是主要流经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水量小,流域面积较小,因此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教师转承】 我们经常称呼黄河为“母亲河”,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巨大的贡献,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母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探究活动二 黄河的奉献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9页正文第3~5自然段,分组完成下列题目,探究黄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
(1)黄河是塑造哪些平原的主力?
答案: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还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
(2)为什么黄河水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
答案:黄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因此黄河水对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3)在教材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找出黄河上建有哪些著名水电站?讨论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案:黄河上主要的水电站有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黄河水能主要分布在上游和中游地区。
【教师精讲点拨】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宁夏平原、壶口瀑布、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图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黄河带给我们丰富的水能和水源,和长江相比,黄河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因此其灌溉作用非常重要,由于黄河水量较小,冬季有结冰期,航运价值不大。
【教师转承】我们的“母亲”不仅对我们有巨大的奉献,本身也是“百病缠身”,下面我们一起为“母亲”“把脉”。
探究活动三 黄河的忧患
教师(展示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和黄河“地上河”示意图)安排学生分组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2题。
学生合作探究:
(1)计算从兰州到河口,从河口到陕县,从陕县到利津黄河含沙量的变化。
答案:从兰州到河口含沙量增加较少,从河口到陕县含沙量急剧增加,从陕县到利津含沙量有所减少。
(2)讨论导致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答案: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严重。
(3)阅读教材第51页图文资料,分析“地上河”给下游带来哪些危害?
答案:下游地区的“地上河”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教师精讲点拨】 通过我们的“诊断”发现,黄河是满目疮痍,其中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给中下游地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教师转承】出现问题就要解决,下面我们一起为“母亲”开“药方”。
教师:和长江的治理一样,黄河的治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不同河段的不同措施,也要有统一的规划,我们一起探究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1~53图文内容,分组合作完成教材第52页活动第3题,了解治理黄河的措施。
学生合作探究:
(1)黄河上游用什么措施治理出现的问题。
答案:在黄河上游地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如植树造林等。
(2)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
答案: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
(3)对于下游地区“地上河”问题应该怎样治理。
答案:在下游地区要加固大堤,也可利用大型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来减少黄河河道中的泥沙。
【教师精讲点拨】 治理黄河的重点在于治理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针对引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要对该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教材第52页活动第3题答案)。而治理黄河的关键就在于治沙,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52页材料,了解治沙的具体措施。而对于凌汛问题,可以采取飞机、大炮轰炸冰坝的方式来排除凌汛带来的危害。
课
后
总
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的概况、开发和治理,其中黄河面临的问题和治理措施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主要为我们冲积出肥沃的土地,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和水能资源。黄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因此治理黄河的重点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关键是治沙。
思维导图
当
堂
检
测
读“我国某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河流是( C )
A.长江 B.海河 C.黄河 D.黑龙江
2.我国古籍中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描述该河的多沙状况。这种状况出现的河段是( C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造成“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的人为原因是( D )
A.气候干旱 B.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4.“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 B )
A.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B.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C.提供了便利的航运 D.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5.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明黄河含沙量大。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 D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