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创新改进
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探究出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课程目标
①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
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③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④确认变量;
⑤作出假设和预期;
⑥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⑦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
⑧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
说教法
说流程
说教材
说学法
说评价
教材分析: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是在学生已经对酶的作用、化学本质及高效性和专一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验证环境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并加深对酶作用及特性的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较多,如温度、pH、激活剂与抑制剂等。基于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本探究实验的内容主要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本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具体实施,使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动手能力较强,对恰当的教学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发现,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同时存在盲目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的并不好,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及数据的处理、转化及分析能力普遍比较差。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pH 的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④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①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③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性实验进行的一般方法,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如何设置实验组。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
说教法
3、讨论法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实验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2、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创设的问题情景而获取相关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讲授与酶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身边常见的现象从而引出探究任务。
说学法
分析对比
通过分析对比组内和组外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的基本结论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和新出现的疑问。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
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并完成学案上有关酶的基础知识。
小组讨论
组内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组建讨论实验的现象和交流实验结论。
说流程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确定变量 设计实验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进 行 实 验
进 一 步 探 究
课 堂 小 结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过氧化氢由超氧离子产生,在粒细胞和吞噬细胞中,过氧化氢可氧化杀死入侵的细菌;甲状腺细胞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使碘离子氧化成碘,进而使酪氨酸碘化生成甲状腺激素。但是过多的过氧化氢会对机体有毒害作用,对DNA可使其氧化,修饰,甚至断裂,对脂质和蛋白质也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如何快速地将过氧化氢分解?
哪些材料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探究一:哪些生物材料中富含过氧化氢酶
教师提示
组内讨论
展示交流
组间质疑
补充说明
提示:
1.你所设计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2.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反映因变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对指标进行观察或检测?
3.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进行控制?
4.对照组怎么设置?
确定变量 设计实验
教师提示
组内讨论
展示交流
组间质疑
补充说明
序号 生物材料(3g) 10%过氧化氢(mL) 反应现象
气泡产生速度 气泡产生量
1 —— 10
2 马铃薯块茎 10
3 萝卜直根 10
4 白菜叶柄 10
5 …… 10
确定变量 设计实验
教师提示
组内讨论
展示交流
组间质疑
补充说明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
②对照原则
③等量原则
探究二:pH如何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组内讨论
展示交流
组间质疑
操作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1′ 试管2 ′ 试管3 ′
过氧化氢 10ml 10ml 10ml — — —
马铃薯 — — — 3g 3g 3g
pH
混合 1和1 ′ 2和2 ′ 3和3 ′
实验现象
探究三: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组内讨论
展示交流
组间质疑
操作 广口瓶1 广口瓶2 广口瓶3 试管1′ 试管2 ′ 试管3 ′
过氧化氢 30ml 30ml 30ml — — —
马铃薯 — — — 3g 3g 3g
pH
混合 1和1 ′ 2和2 ′ 3和3 ′
实验现象
1.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进一步探究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②对照原则③等量原则
3.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影响,偏酸或偏碱其活性均下降。
课堂小结
说评价
1.纸笔评价:练习题
2.过程评价:按照活动评价表进行自评、生评和师评。
不足
1. 通过生生的交流讨论、老师的点评及补充,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突破了重、难点。
2.本实验通过学生自己摸索、探究,用实验来检验方案的合理性,比传统的单纯讲授法要好。
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意外”的记录与分析,只要教师正确引导,能把“意外”变成“精彩”。
4.实验的准备工作很重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实验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课后反思
收获
收获
不足
1.由于要完成3个探究活动所以时间较长,对学生的操作要求较高。
2.讨论交流多,时间不易把握。
3. 实验操作、语言表达不够规范。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