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8 15: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在古代中国,这一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 B.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关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D.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2.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元朝时,属于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是( )
A.陕西 B.云南 C.河南 D.河北
4.我国某些行业内存在着“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家法行规。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历史遗风( )
A.家长专制 B.重男轻女 C.封邦建国 D.宗法血缘
5.西方学者称科举制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人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科举制度( )
A.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将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C.营造了尊师重教、勤奋学习的社会氛围
D.利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各级官吏,有利于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
6.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
A.地域决定政治 B.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7.观察某朝的中央机构展示图,该朝代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8.下列遗址最能体现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转折的是( )
A.姜寨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殷墟遗址 D.秦兵马俑坑
9.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10.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世卿世禄制
11.“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该观点强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王权与神权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君权受制于族权 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2.元朝在行政管理上采取了复式行政结构,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所谓的复式行政结构,便是指各级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下列符合这一结构的是( )
A.继承制 B.郡国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3.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朝初年曾设置左右丞相统管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4.“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据此推论,这些官员( )
A.是以三公九卿为主的各级官员 B.可以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
C.分管着国家和皇室的各种事务 D.拥有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权
1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16.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C.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 D.封建专制主义加强
17.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 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18.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指出,秦汉时的宰相,不但管国家的政务,还要管皇帝的家务,实际是皇帝的管家。九卿中的太常管皇家祭祀,光禄勋管皇宫侍卫,少府管皇室经济……等等。这表明秦汉政治( )
A.开创了家天下局面 B.服务于专制皇权
C.仍是血缘宗法政治 D.不存在君相矛盾
19.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西周 C.西汉 D.宋代
20.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 )
A.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
C.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 D.秦始皇实行暴政
21.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南海郡,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下列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是通过科举选拨出来的人才
22.在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中,宋国分封的是殷商后代、陈国分封的是舜的后代、楚国分封的是颛顼(五帝之一)的后代,这表明( )
A.先代贵族是分封最主要的对象 B.血缘关系是维系等级制度的重要纽带
C.目的是防止商朝势力东山再起 D.优待古代帝王后代更有利于树立威信
23.下表中有关合肥市在不同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4.最近有一德国科研小组的报告指出,在过去15000年间,出现过冬季风很强的三个时期,……而最后一个时期约在公元700—900年间。依据材料,下列历史结论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气候干旱使宋朝与辽金之间战争频仍 B.成为唐末黄巢等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
C.气候灾害激化社会矛盾加速唐朝灭亡 D.成为北方藩镇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简答题
25.孙中山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选拔真才的制度。”
(1)这里所说的“制度”指的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制度的看法。
26.
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从隋末农民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佘”,才能巩固统治。太宗君臣曾反复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励自己。唐太宗继承了唐高祖协调地主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的办法,兼用关陇、关东和江南的贵族和士族。同时,他还提拔了不少关东的普通地主,如魏征等。这些人多数参加过农民起义,他们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唐太宗能够广泛听取官僚的意见,注意纳谏。魏征就不断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关东、关中各地连续发生水旱之灾,唐太宗令灾区开仓贩济,准许就食他州。……据史载,贞观四年,全国大丰收,流散的人都返回乡里,以后又年年丰收。
——根据剪伯赞《中国史纲要》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太宗所采取措施的主要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2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的。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
(2)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一项有关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以说明。
试卷第6页,总6页
试卷第5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A2.C3.D4.D5.D6.B7.D8.B9.A10.A11.B12.D13.C14.D15.A
16.B17.C18.B19.B20.C21.D22.D23.D24.C
25.科举制。积极: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促进官僚队伍素质的提高;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26.(开放性。言之有理皆可相应给分。史实及相应阐释;观点明确;围绕观点展开,逻辑清晰及语言准确。)
如:成立。
中国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导致出现世家大族、门阀制度,不利选拔出真才实学的人才,也不利于中央集权;
隋唐开创并发展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官员素质;有利于打击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等;
经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八股取士,因袭古人思想、仅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导致思想被束缚、人才被压制,阻碍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注:以别的制度,如三省六部制、察举制或古代相关监察制度等进行论证也可。反之,不认同也可。但应有相应的史实等支撑,并论证得当。
27.(1)措施:强调以民为本,轻摇薄赋;选用廉吏,重视纳谏;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选拔下层官员;贩济灾民。(答出3点即可)
(2)影响: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法律完备;人才济济;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28.(1)三公九卿制(1分)。 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3分)
(2)唐实施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4分)
(3)两个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2分)
措施: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4分)
29.示例信息: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中都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都推进了社会发展(或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制度才是最好的。)
说明:唐朝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们之间相互牵制,互相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走向全面发展,达到封建社会顶峰。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实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遏制专制,维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促进美国迅速崛起,最终发展成为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