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百家争鸣泉州清源的老君岩一、老子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学派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1、顺应自然3、“无为而治”《道德经》(道家的经典)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李耳智者——老子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折断,柔能胜刚。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法思想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老子认为最理想的社会,是百姓满足於原始简朴的生活,不奢求物质的享受。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柔克刚 以德报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大器晚成 功成身退《老子》名言欣赏: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问道于老子孔子 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很柔弱;舌头是柔弱的,却很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孔子带学生到老子那里请教。
老子很老,正在闭目养神,孔子说:“弟子孔丘特来求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
孔子率领学生告退。学生们问孔子道:“您不是来求教的吗?怎么还没有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弗兰西斯·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书》《礼》《易》《乐》进行了整理,并编写了《春秋》是为“六经”。公元前551-公元前479主要人生经历:
小:学习礼乐; 中年:从政、周游列国;
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二、孔子和儒家学说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全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核心思想“仁”爱心和同情心:“仁者爱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际关系的准则: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政治主张:教育方面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因材施教”3.谦虚好学,学习态度老实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言论记录《论语》文化成就五经:四书:《孟子》、《中庸》、《大学》后世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Zx.xk——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孔子学院是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截至2015年12月6日,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韩国英国爱丁堡大学孔子学院澳大利亚北欧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三、百家争鸣思考: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竞相改革
(商鞅变法)宽松的学术氛围 不同派别提出各自的见解 引起社会变革 政治经济商业繁荣
城镇兴盛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出现 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墨
子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尚贤”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墨家学派代表人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孟
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儒家学派代表人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荀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荀
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庄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庄
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子》韩
非
子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法家学派代表人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法令、权术、威势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兼爱”、“非攻”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改革;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民贵君轻”;孟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法家!法家反对空谈仁义、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富国强兵,在战国争雄中立于不败之地孙武春秋末军事理论,如“知己知彼”《孙子兵法》百家争鸣之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哲学基础、法家变革精神)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荀子
老子
韩非子改革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仁、礼、德治”
“精神自由”
“仁政”
“非攻”
“礼治”
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来教化同学们取法古人,建设良好校风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儒家法家道家损坏公物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应严厉惩罚“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要求自己以史为鉴: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
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以德治国,公平公正儒家的仁政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顺应自然——全民教育,因材施教等以法治国,服务人民博爱平等,反对战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史为鉴: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中国的
传统文化?我们应传承“百家争鸣”的哪些精神?态度: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神:敢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探索创新、勇于变革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