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按照溶解性可以将其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按所含阳离子或阴离子分
盐
钾盐:
KCl
KNO3
K2SO4
等
钠盐:
镁盐:
硝酸盐:
碳酸盐:
……….
NaCl
NaNO3
Na2SO4
等
MgCl2
MgSO4
MgNO3
等
KNO3
NaNO3
MgNO3
等
K2CO3
Na2CO3
MgCO3
等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从附录中,你能归纳一下盐的溶解情况吗?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记忆规律:
可溶性盐:钾盐(含K+)、钠盐(含Na+)铵盐(含NH4+)、硝酸盐(含NO3-
)
大部分碳酸盐如CaCO3、BaCO3、MgCO3等
硫酸钡BaSO4、
氯化银AgCI
不可溶性盐:
不溶性碱:
如Fe(OH)3、Cu(OH)2、Mg(OH)2等
可溶性碱:
KOH
、NaOH
、Ba(OH)2、Ca(OH)2
、NH3.H2O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盐: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类也都溶,
硫酸盐不溶是钡,氯盐不溶的是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镁,
碱:碱是不溶钠的后面。
记忆顺口溜
酸:都可溶
碱:四大可溶性碱:钾
钠
钡
钙;
KOH,NaOH,Ba(OH)2,Ca(OH)2.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实验:在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可以发现:
。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Na2CO3溶液和CaCl2溶液反应原理
Na2CO3
溶液中
含有的离子
CaCl2溶液中
含有的离子
2Na+
CO32—
Ca2+
2CI—
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你能找出这个反应类型有什么特点?
CaCO3
溶解度小,从溶液中析出
2NaCl
CaCO3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复分解反应:
定义: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模型表示:
AB
+
CD
=
AC
+
BD
复分解反应是基本化学反应。
+
+
AB
+
CD
→
AD
+
CB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Cl2
=CaCO3↓+2NaCl
NaCl+AgNO3=AgCl↓+NaNO3
下列4个反应是复分解反应吗?看看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规律?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中和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即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反应
反应物条件
生成物条件
酸+金氧→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酸+盐
碱+盐→碱+盐
盐+盐→盐+盐
小结: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
AB
+
CD
=
AD
+
CB
生成沉
淀或气
体或水
酸应是强酸
两者均可溶
两者均可溶
无
无
新知讲解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比较:
化
合
反
应
分
解
反
应
置
换
反
应
复
分
解
反
应
定
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
交换成分生成另外
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类
型
A+B→AB
AB→A+B+
……
AB
+
C→A
+BC
AB
+
CD→
AD+
BC
特
征
反应物为多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
即“多变一”
反应物只有一种
而生成物有多种,
即“一变多”
反应物与生成物
都是两种,且都
是单质和化合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
为化合物
二、盐的制取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根据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以及盐的有关性质,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方法制取盐?
有些盐是天然存在的。如:食盐、纯碱等,但有些是用化学方法制取。
1、酸+金属=盐+氢气
7、盐+盐=新盐+新盐
6、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5、碱+盐=新碱+新盐
4、酸+盐=新酸+新盐
3、酸+碱=盐+水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制取盐的途径: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参照酸和碱的性质的推断方法,请你推断出盐有哪些性质
1、盐
+
酸
=
新盐+新酸
AgNO3
+
HCl
=
AgCl
↓+
HNO3
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2、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现象:
生成物蓝色沉淀和褐色沉淀
3
NaOH
+
FeCl3
=
Fe
(OH)3
↓+3
NaCl
2
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新知讲解
二、盐的制取
其它:Na2CO3+CaCl2
=CaCO3↓+2NaCl
3、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NaCl+AgNO3=AgCl↓+NaNO3
新知讲解
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他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索尔维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890~1974)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达标检测
B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
B.Ca(OH)2+Na2CO3═CaCO3↓+2NaOH
C.H2CO3═H2O+CO2↑
D.H2+CuO
Cu+H2O
2·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
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C
达标检测
D
D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达标检测
A
B
5·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6·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课堂检测
CuSO4
CaCO3+2HCl=CaCl2+CO2↑+H2O
NaOH、BaCl2
7·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为进—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__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学案
【课前预习】
1、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按照溶解性可以将其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
物质的溶解性:(1)钾钠铵硝酸盐都溶。(2)硫酸钡不溶,硫酸钙银微溶。(3)氯化银不溶,其他盐都溶。(4)硝酸钾钠铵盐溶,其他都不溶。(5)氢氧化钾钠铵钡钙溶,其他都不溶,酸全溶。
2、在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可以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
=
CaCO3↓+
2NaCl。
3、复分解反应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4、(1)盐+酸=新盐+新酸。如:AgNO3+HCl=AgCl↓+
HNO3。
(2)盐
+
碱
=
新盐+新碱。如:2NaOH+CuSO4=Cu(OH)2↓+Na2SO4。
(3)盐+盐=新盐+新盐。如:Na2CO3+CaCl2=CaCO3↓+2NaCl。
【典例分析】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NO3﹣
B.NH4+、OH﹣、Cl﹣
C.Cu2+、Na+、OH﹣
D.Ca2+、K+、CO32﹣
【答案】A
【解答】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H4+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错误。
D、CO32﹣与C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蓝,CuSO4+2NaOH=Cu(OH)2↓+Na2SO4;(2)BaSO4;(3)Ba(OH)2。
【解答】解:(1)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BaSO4,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Ba(OH)2。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当堂达标】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
B.Ca(OH)2+Na2CO3═CaCO3↓+2NaOH
C.H2CO3═H2O+CO2↑
D.H2+CuOCu+H2O
【答案】B
【解析】A、4Al+3O2═2Al2O3,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OH﹣
NO3﹣
Cl﹣
SO42﹣
CO32﹣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
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答案】C
【解析】A、表格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依据的是20℃酸、碱、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Ca(OH)2、CaSO4的溶解性是微溶,溶解度在0.01g~1g之间;CaCO3的溶解性是不溶,溶解度小于0.01g,故选项说法错误;
D、Ca2+、NO3﹣、Cl﹣三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答案】D
【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OH-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且Fe3+的水溶液黄色,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CO32-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Ba2+、SO42-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三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D
【解析】A、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H4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配制饱和食盐水时,通过搅拌不能提高食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能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使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率快,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添加顺序必须满足②在③之后,④在最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③②①④或①③②④或③①②④。
故选A。
6·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法鉴别;
②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③碳酸钾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与碳酸钠不反应,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7·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为进—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
。
【答案】(1)CuSO4
(2)CaCO3+2HCl=CaCl2+CO2↑+H2O
(3)NaOH、BaCl2
【解析】(1)把白色粉末溶解后得无色溶液,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于水会使溶液变蓝;
(2)实验(1)中的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钙,也可能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但是硫酸钡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酸,而题目中的白色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中,并产生无色气体,说明这种白色沉淀是碳酸钙;其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通入二氧化碳后产生了白色沉淀,根据题给条件这种白色沉淀只能是碳酸钡,但是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从而我们判断还应该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故推断原白色粉末中还含有物质的BaCl2和NaOH。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学案
【课前预习】
1、盐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类物质,按照溶解性可以将其分为
和
。
物质的溶解性:(1)钾钠铵硝酸盐都溶。(2)硫酸钡不溶,硫酸钙银微溶。(3)氯化银不溶,其他盐都溶。(4)硝酸钾钠铵盐溶,其他都不溶。(5)氢氧化钾钠铵钡钙溶,其他都不溶,酸全溶。
2、在盛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可以发现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复分解反应化合物
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
。
4、(1)盐+酸=新盐+新酸。如:
。
(2)盐
+
碱
=
新盐+新碱。如:
4。
(3)盐+盐=新盐+新盐。如:
。
【典例分析】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O42﹣、NO3﹣
B.NH4+、OH﹣、Cl﹣
C.Cu2+、Na+、OH﹣
D.Ca2+、K+、CO32﹣
【答案】A
【解答】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NH4+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错误。
D、CO32﹣与Ca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盐中含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
色,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阳离子;向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某纯净物的溶液,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蓝,CuSO4+2NaOH=Cu(OH)2↓+Na2SO4;(2)BaSO4;(3)Ba(OH)2。
【解答】解:(1)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均显蓝色,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向硫酸铜、硝酸铜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物质是BaSO4,另外一种物质不反应;
(3)氢氧根离子和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能同时将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转变成沉淀,该纯净物的化学式为Ba(OH)2。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当堂达标】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Al+3O2═2Al2O3
B.Ca(OH)2+Na2CO3═CaCO3↓+2NaOH
C.H2CO3═H2O+CO2↑
D.H2+CuOCu+H2O
2·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OH﹣
NO3﹣
Cl﹣
SO42﹣
CO32﹣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
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3+、NO3﹣、OH﹣
B.K+、NO3﹣、CO32﹣
C.Ba2+、MnO4﹣、SO42﹣
D.NH4+、Cl﹣、SO42﹣
4·“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5·粗盐含有少量的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将杂质除干净,先向粗盐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①NaOH②Na2CO3③BaCl2溶液,过滤,再加入④稀盐酸使溶液的pH=7将最后所得溶液进行蒸发可得到精盐,加入溶液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6·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2)取实验(1)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
(3)为进—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1)得到的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课后提升
1·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
徐光宪
B.
侯德榜
C.
张青莲
D.
屠呦呦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
D、CuSO4+2NaOH=Cu(OH)2↓+Na2S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Na+、NO3-、CO32-
B.
NO3-、Cu2+、SO42-、OH-
C.
Mg2+、K+、SO42-、Cl-
D.
Ca2+、Na+、HCO3-、Cl-
4·不能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有是(
)
A.加热
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石灰水或Ba(OH)2
5·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6·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7·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
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
B.Ba2+
C.NH4+
D.Ag+
8·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烧碱
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D.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9·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10·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H2SO4
B.NaNO3
KCl
C.HCl
Na2CO3
D.H2SO4
Ba(NO3)2
1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14·请用H、O、Cl、Na、Fe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15·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
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
猜想三:
;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几种重要的盐(第2课时)课后提升
1·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
徐光宪
B.
侯德榜
C.
张青莲
D.
屠呦呦
【答案】B
【解答】A、徐光宪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故选项错误。
B、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正确。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错误。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KMnO4==K2MnO4+MnO2+O2↑
C、CaO+H2O=Ca(OH)2
D、CuSO4+2NaOH=Cu(OH)2↓+Na2S
【答案】D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H4+、Na+、NO3-、CO32-
B.
NO3-、Cu2+、SO42-、OH-
C.
Mg2+、K+、SO42-、Cl-
D.
Ca2+、Na+、HCO3-、Cl-
【答案】C
【解析】pH=3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A、CO32-能与H+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B、OH-能与H+结合产生水,Cu2+与OH-结合生成氢氧化铜的沉淀,不能共存,错误;C、四种离子相互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正确;D、HCO3-和H+能结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C。
4·不能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的方法有是(
)
A.加热
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
D.两者分别加入石灰水或Ba(OH)2
【答案】D
【解析】好的方法的一般衡量标准,一是操作方法简便;二是现象明显;三是所选用的试剂为常用廉价药品。
5·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答案】D
【解析】A、硝酸银和氯化钡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符合题意,故A正确;
B、氯化钡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盐酸显酸性,故B正确;
C、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液和氯化钠,故C正确;
D、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6·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
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
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
【答案】C
【解答】A、加入试剂a的顺序不能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这是因为过量的氯化钡不能除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4种不溶物,即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向溶液I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这是因为盐酸易挥发,随着蒸发氯化氢会挥发出去,该选项说法正确;D、操作b的名称为蒸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7·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H+、SO42-、
Cl-,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
B.Ba2+
C.NH4+
D.Ag+
【答案】C
【解析】A、OH-和H+不共存;
B、Ba2+
和SO4-不共存;
C、NH4和H+、SO4-、CI均可共存;
D、Agt和CI-不共存。
8·下列有关酸、碱、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碳酸钠俗称烧碱
B.浓硫酸有强腐蚀性
C.氢氧化镁是一种碱
D.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A
【解析】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说错误;
B、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溶液中,钠、氯元素均以离子形式存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混合后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气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铁片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铁片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到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
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C
【解答】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SO4
H2SO4
B.NaNO3
KCl
C.HCl
Na2CO3
D.H2SO4
Ba(NO3)2
【答案】B
【解答】解:A、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B、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HCl、Na2CO3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2SO4、Ba(NO3)2在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2·现有4种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无法鉴别;
②稀硫酸与稀盐酸不反应,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③碳酸钾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与碳酸钠不反应,能用来一次性鉴别出三种物质;
④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不反应,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一次性鉴别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13·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
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答案】D
【解析】A、O至a段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故错误;
B、b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故对应的液体中只有水一种,pH=7,故错误;
C、c点时,氢氧化钡溶液有剩余,故c点溶液中溶质只有氢氧化钡,故错误;
D、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水,水中有氢元素,故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故D正确;故选D。
14·请用H、O、Cl、Na、Fe五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只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
;
②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
【答案】①2H2O2H2↑+O2↑;②FeCl3+3NaOH═Fe(OH)3↓+3NaCl;
【解析】
①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②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
15·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
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
【提出问题】
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NaCl和HCl
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
猜想三:
;
【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
,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
【答案】
(1)Ca(OH)2+CO2=CaCO3↓+H2O。
(2)CaCl2、NaCl;
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锌粒等;
产生气泡等
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
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解答】解:
(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2)
【做出猜想】
猜想一:CaCl2、NaCl和HCl(酸过量)
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不合理,因为题目提示是澄清溶液,则不存在能相互反应生成沉淀的氯化钙和碳酸钠)
猜想三:CaCl2、NaCl;(为恰好完全反应)
【设计实验】实际就是确定是否含有盐酸也就是检验氢离子的存在,方法很多,仅提供一个思路供参考。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
锌粒等;
产生气泡等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
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由于是酸性废液,所以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污染地下水或者腐蚀管道,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
加入过量石灰石处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