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小结与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9 09: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第二章数列--小结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公式。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的关系。
3.能通过前n项和公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典型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典型问题解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基本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应用.
难点: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基本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应用.
三、课型
复习课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主动探究,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 本章知识结构
(二)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
(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三)典例解析
专题一: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主要方式,其本质就是函数的解析式.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仅可以判断数列的类型,研究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与规律,而且有利于求数列的前n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根据数列的结构特征把常见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总结如下:
1.知Sn求an
例1、(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1)n+1n,求an;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3+2n,求an.
[解析] (1)当n≥2时,an=Sn-Sn-1=(-1)n+1n-(-1)n(n-1)=(-1)n(1-2n),
当n=1时,a1=S1=(-1)2×1=1,适合上式.∴an=(-1)n(1-2n).
(2)当n≥2时,an=Sn-Sn-1=3+2n-(3+2n-1)=2n-1,当n=1时,a1=S1=3+21=5,不满足上式.
∴an=.
变式练习: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3n+1,求通项 an.
2.累加法
例2、数列{an}满足a1=1,a2=2,an+2=2an+1-an+2.(1)设bn=an+1-an,证明{bn}是等差数列;(2)求{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1)由an+2=2an+1-an+2得an+2-an+1=an+1-an+2. 即bn+1=bn+2.又b1=a2-a1=1.所以{b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由(1)得bn=1+2(n-1)=2n-1,即an+1-an=2n-1.于是(ak+1-ak)=(2k-1),所以an+1-a1=n2,即an+1=n2+a1.又a1=1,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n2-2n+2.
变式训练:已知{an}中,,求通项 an.
3.累乘法
例3、已知数列{an}中,a1=,Sn=n2an,其中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求an.
[解析] 由Sn=n2an,得Sn-1=(n-1)2an-1,两式相减,得an=Sn-Sn-1=n2an-(n-1)2an-1(n≥2),∴=(n≥2). ∴an=(···…·)·a1=(···…··)·=×=(n≥2).又∵当n=1时,a1=也符合上式, ∴an=.
4.构造转化法
例4、在数列{an}中,a1=1,an+1=an+1,求an.
[解析]由已知an+1=an+1得:(an+1-3)=(an-3)∴=,∴{an-3}为以a1-3=-2为首项,q=的等比数列.∴an-3=(-2)×()n-1,∴an=3-2·()n-1.
b1=a2-a1=a1+1-a1=,
∴bn=×n-1=n,即an+1-an=n, ③
由①③得an=3-3×n.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2(n∈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专题二: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法
求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可以直接利用求和公式计算,对于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数列,常用倒序相加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等求和.
1.分组转化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是由几个独立的项组合而成,并且各独立项也可组成等差或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可考虑拆项后利用公式求解.
例5、已知数列1+1,+4,+7,…,+3n-2,…求其前n项的和.
[解析] 设Sn=(1+1)+(+4)+(+7)+…+(+3n-2)=(1+++…+)+[1+4+7+…+(3n-2)],当a=1时,Sn=n+=;当a≠1时,Sn=+=+.
变式训练:已知数列1,1+2,1+2+22,…,1+2+22+…+2n,…。(1)求其通项公式an;(2)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
2.裂项相消法
对于裂项后明显有能够相消的项的一类数列,在求和时常用“裂项法”,分式的求和多利用此法.可用待定系数法对通项公式进行拆项,相消时应注意消去项的规律,即消去哪些项,保留哪些项.
例6、求和:1+++…+(n∈N+).
[解析] ∵an===2,∴a1=2,a2=2,
a3=2,…,an=2,
∴Sn=a1+a2+a3+…+an=2+++…+-=2=.
3.错位相减法
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数列{bn}是等比数列,由这两个数列的对应项乘积组成的新数列为{anbn},当求该数列的前n项的和时,常常采用将{anbn}的各项乘以公比q,并项后错位一项与{anbn}的同次项对应相减,即可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所以这种数列求和的方法称为错位相减法.
例7、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2Sn=3n+3.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anbn=log3an,求{bn}的前n项和Tn.
[解析](1)因为2Sn=3n+3,所以当n=1时2a1=3+3,故a1=3,当n≥2时,2Sn-1=3n-1+3,此时2an=2Sn-2Sn-1=3n-3n-1=2×3n-1,即an=3n-1,所以an=
(2)因为anbn=log3an,所以b1=,当n≥2时,bn=31-nlog33n-1=(n-1)·31-n.所以T1=b1=;当n≥2时,Tn=b1+b2+b3+…+bn=+(1×3-1+2×3-2+…+(n-1)×31-n),所以3Tn=1+[1×30+2×3-1+
…+(n-1)×32-n].两式相减,得2Tn=+(30+3-1+3-2+…+32-n)-(n-1)×31-n=+
-(n-1)×31-n=-.所以Tn=-经检验,n=1时也适合.综上可得Tn=-.
4.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an}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这一求和的方法称为倒序相加法.
例8、已知函数f(x)=(m>0),当x1、x2∈R,且x1+x2=1时,总有f(x1)+f(x2)=.(1)求m的值.
(2)设Sn=f()+f()+f()+…+f(),求Sn.
[解析] (1)取x1=x2=,则f()==,所以m=2.
(2)因为当x1、x2∈R,且x1+x2=1时,总有f(x1)+f(x2)=,所以f()+f()=,f()+f()=,….因为Sn=f()+f()+f()+…+f(),故Sn=f()+f()+f()+…+f().两式相加得:
2Sn=[f()+f()]+[f()+f()]+…+[f()+f()]=,所以Sn=.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解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其主要有两大类问题:
一、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二、数列前n项和的求法.
七、课后作业
1.课时练与测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