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4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4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 (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8 21:0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山行
【唐】杜牧



犹如
骄傲
橘树
我会认

yóu
ào









寒冷
半径
斜阳
风霜
赠送
菊花
残忍
君子
橙子
送别

我会写
tiǎo
xié
jìng
zèng
hán
gài
liú
cán
chéng
shuāng

姓刘

盖楼

挑灯

jūn
sòng
xié
zèng
hán
gài
liú
shuāng

zhēng
jǐn
jìn




正月
tiǎo

尽力
尽早
tiāo
挑选
[行]辨读:xíng(步行) háng(银行)
运用:我和妈妈一起步行(xíng)去银行(háng)取了点儿钱。

多音字
挑逗
zhèng
正好


近义词
反义词
寒——
擎——
尽——
赠——
书——
明——



寒——
有——
远——
晚——
爱——
深——







词语对对碰


远上:

指石头小路伸向又远又高的地方去。
带有寒意的山。指秋天的山。
石头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
词语解释
白云生处:
白云生出的地方。指很高处。生:产生,生出。
寒山:
石径斜:
坐:
因为;为了。
霜叶:
指经过风吹霜打的枫树叶。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知识链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出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初读课文
课文朗读
理解诗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出有人家
登上秋天的深山,小路弯弯曲曲。
白云缭绕的深山之间,隐约可以看见有人家居住。
前两句描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诗描写了秋高山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诗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出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
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鲜艳。
理解诗句
后两句描写了秋山近景。自古以来,秋天在诗人的眼中往往是悲凉的,而诗人通过后两句,向我们展示了枫叶如火,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秋景胜似春光的美感。虽是深秋,但并不萧条冷落,反而让人精神鼓舞。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石径

寒山
霜叶
二月花

板书设计
深秋生机盎然
《山行》一诗描写了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景色的喜爱。

中心思想
1.抄写生词并组词;
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
作业
赠刘景文
【宋】苏轼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世称“三苏”。
尽:

完;消失。诗中指荷、菊凋谢、枯败。
向上托着;举着。
车盖,本课指荷叶。
词语解释
残:
指凋谢。
擎:
盖:
犹:
还;仍。
傲:
高傲;不低头屈服。
应;应当。
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初读课文
课文朗读
理解诗句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也已经没有了遮风挡雨的荷叶。
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寒斗霜的枝干。
这两句写了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理解诗句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诗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在此,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萧瑟景象。“已无”和“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寒凌霜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景虽萧瑟,但硕果累累。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荷尽 菊残
橙黄 橘绿

板书设计
色彩鲜明富有生机

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一诗通过对深秋时节景物的描写,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中心思想
1.抄写生词并组词;
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句中描述的画面。
作业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知识链接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字句精美,长于白描。诗都收在诗集《靖逸小集》中。
萧萧:

风声。
旅客思乡之情。
挑弄、引动。
词语解释
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儿。
客情:
挑:
篱落:
篱笆。
夜书:
晚上写。书:写。
梧:
梧桐树。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初读课文
课文朗读
理解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自己的家乡。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前两句诗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抒发了诗人孤独、思念亲人的感情。
理解诗句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因为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描写了儿童挑灯捉蟋蟀的景象。
梧叶送寒 秋风动情
儿童促织 篱落灯明

板书设计
思念家乡

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作者通过对秋风、梧叶和儿童挑促织的描写而感到伤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1.抄写生词并组词;
2.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3.和同桌一起,用自己的话说说诗
句中描述的画面。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解答
教师指导:《山行》和《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色,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感情真挚,朗读时,语速要舒缓些,后两句比前两句明快一些。

示例: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背诵要在熟读古诗、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景物或重点词语进行背诵。
(3)默写《山行》。
教师指导: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和标点符号。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第一首从“枫林”“霜叶”可以看出;第二首从“残菊”“橙黄橘绿”可以看出;第三首从“萧萧梧叶”“秋风”“促织”可以看出。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鲜艳。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