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长度测量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科学测量——长度测量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9 09: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第一章1.4科学测量(1)-长度测量-培优提高
知识点详解
一、测量的意义:
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单位,然后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二、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米(m)。
测量较大的距离时一般用千米(km);测量较小的距离时一般用厘米(cm)和毫米(mm);在研究微观世界时,还会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等单位。
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 , , , ,
【补充】:
(1)1古人采用自己的身体或其中某一部分(如身高、足长等)作为长度单位。
(2)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
(3)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米是在内, 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4)光年是长度单位, 用来表示天体之间的距离, 它等于光在1年中的行程, 1光年=
三、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认识刻度尺:测量长度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的以下几个定义。
零刻度线:测量范围的起点;
分度值(最小刻度):每一小格表示的量,决定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最大刻度:就是刻度的总长;
数字单位:就是该刻度尺标注的单位;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③刻度尺的使用: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a、选对: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测量的目的来选择不同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 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lmm, 量程是150mm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的皮卷尺。
b、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磨损的,应以未磨损的某一整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对应的数字。如图
c、看对: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如图
d、读对: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即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即估计值)。例如某物体的长度为25.38厘米,其中25.3厘米是准确值,0.08厘米是估计值,同时我们也可以读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毫米(若某物体的长度为25.30厘米,则其中25.3厘米是准确值,0.00厘米是估计值)。估读减小了误差。
e、记对: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注上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无意义的。长度数据书写格式: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例如下图中,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 其中, 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 是不准确的, 所以再往下一位估计便无意义了, 因此记录结果只需一位估读值。

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平移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我们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来测物体的长度。如测小球、圆柱、硬币等物体的直径的图示。生活中测身高也是用同样的方法。
化曲为直法 测量如图所示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小心地让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注意选取弹性较小的细绳,细绳拉直时不能过于用力,减小测量误差。
化直为曲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如操场跑道、某段道路等)上滚动,几下滚动的圈数,用滚轮的周长乘圈数得出被测线的长度。注意要在滚轮上做标记,以便记录滚过的圈数。
化整为零法 把被测物体(如一根细线、一段铁丝等)分成若干等份,使每一份的长度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之内,测一份长可算出全长。
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将小量变大量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累积法不仅使测量过程变得容易,而且能提高测量的精读。如把n段相同长度的物体叠合,使叠合后的总长度除以n,可以算出物体的长度。测纸张厚度(注意张和页的区分!)、硬币厚度、铜丝直径等常用此法,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被测物体要紧密相连!
化暗为明法 有些待测物体,不是明显地露在外面,而是隐含在物体的内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如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可以选择大小合适的钢针插入孔内,在管口处给钢针做上记号,然后再测钢针记号处的直径即可。
五、长度估测和特殊测量
生活中也常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例如,知道自己的指距后,就可用它来估测书本、课桌的长度;知道自己的身高后,可以估测楼层的高度等。
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测量时,人们还会用其他一些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例如,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常用声呐来测量其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雷达用电磁波反射的原理测飞机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激光测距仪用激光测物体间的距离等。
六、误差与错误
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而造成的。
2、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和误差要区分开!
3、误差产生原因:
有测量的人和测量工具两方面因素, 因为产生的原因不同, 误差可分为: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仪器本身不精确、实验方法粗略、实验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误差.由于系统误差, 出现测量的值比真实值若偏大, 每次都偏大;若偏小, 每次都偏小。
偶然误差:由于各种因素对测量的人、测量仪器和测量物体影响而产生的误差叫偶然误差.由于偶然误差, 测量值比真实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
4、减小误差的办法: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易知:对于系统误差, 可通过选用精密的仪器, 改进实验方法, 完善实验的设计原理等办法减小误差;对于偶然误差, 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这是我们做实验时采用的主要方法。

典例剖析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8844.43米。那么,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是(  )
A.1米 B.8844.43米 C.珠穆朗玛峰 D.平时我们使用的尺子
2、以下常用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米、微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D.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3、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2.2米=2.2米×100厘米=220厘米 B.2.2米=2.2米×100=220厘米
C.2.2米=2.2×100=220厘米 D.2.2米=2.2×100厘米=220厘米
5、下列数值中,单位应该是厘米的是( )
A.课桌的高度约为0.8 B.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70 D.高大威猛的小陈身高约为17.0
6、决定测量准确程度的因素是(  )
A.测量技术的高低 B.被测物体的大小 C.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环境的优劣
7、用皮卷尺测量时,如果将皮卷尺拉得过紧,测量值将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8、“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到空气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 μm相当于(  )
A.2.5×10-2 m B.2.5×10-3 m C.2.5×10-6 m D.2.5×10-9m
9、小明利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10、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高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11、如图,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12、如图所示用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13、如图是小萌测圆柱体直径的四种操作,你认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14、关于长度的测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长度时, 若尺的零刻线已磨损, 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B.测量长度时, 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 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 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 刻度尺的刻度线与被测物之间允许有一些距离.
15、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1)1m= mm; (2)10μm= nm; (3)160mm= dm; (4)25dm= km; (5)2×10-3km= cm; (6)1μm= m(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16、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 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6.5倍, 则桌子的长应记作 , 其中准确值为 , 估计值为 。
17、给下列长度补上合适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1)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 ; (2)邮票的面积大小约1.5 ;
(3)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 ; (4)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 ;
(5)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 ; (6)教室门的宽度是0.95 ;
(7)教室黑板的水平长度约为3.5 .

18、请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_______。 (2)科学课本的长度是25.8_______。
(3)南京长江大桥长为1.576_______。 (4)小明的身高为167____________。
19、如图所示, 木块的长度为 cm.

20、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 其中一次是明显错误的, 它是 ,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 这一物体长度应记做 。
21、有两支最小分度相同的刻度尺A和B, 在室温下测同一长度时结果相同; 在40℃的室内测同一长度时分别为LA和LB, 但LA>LB .若将这两支尺拿到-20℃的室外测同一长度, 结果分别为L′A和L′B, 则L′A L′B.(填“>”、“<”或“=”)
22、在跳远比赛中, 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 若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 则测量值会(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23、如左下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
24、如右下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mm。
25、某学生测得一物体长度为3.456 m,若他测量及记录的数据都是准确的,那么,该测量数据的准确值是 ,估读值为 。
26、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cm。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27、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如图所示为H1N1病毒在30万倍电子显微镜下成的像与刻度尺比对情况,该病毒的实际整体宽度约为___________m使用透气孔径为3.0×10-6 m的N95型口罩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有效遮挡甲型H1N1病毒。
28、某同学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圆柱形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得铜线圈的总长度为70.5mm,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29、粗测一高度为的酒瓶的容积, 办法是先测出瓶的直径, 再倒入部分的水(大半瓶水, 正立时近弯处), 如图所示, 测出水面高度, 然后堵住瓶口, 将瓶倒置, 测出水面高度, 则瓶的容积为 .


30、(比例法) 小明想测一测操场上旗杆的高度, 由于太高了, 没有办法用尺子直接测量.于是他找来一根1米长的木杆, 立在旗杆的旁边, 测量小杆的影子长度为0.4米, 又测量了一下旗杆的影子长度为2.4米, 请你帮小明计算一下旗杆的高度.

31、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F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32、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33、下列关于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测量,读数时要准确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的数字要多保留几位才更精确
C.实验时选用的仪器越精密越好
D.测量中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4、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读数准确




参考答案
A
D
D
D
B
C
B
C
A
A
D
B
A
A
(1)103 (2)104 (3)1.6 (4)0.0025 (5)200 (6)1×10-6
6.5铅笔长;6铅笔长;0.5铅笔长
(1) cm (2) cm 2 (3)cm (4)mm (5)mm (6)m (7)m
(1) mm (2) cm (3)km (4)cm
1.85cm
27.2mm,25.2mm
L′A< L′B, 说明B尺受热膨胀得多, 即B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在低温环境中, B尺缩小得比A尺厉害, 测量结果偏大.
B
2.70
27.0
3.45m,0.006m
4.7;4.80
1.2×10-7? 不能??
1.41毫米

L=6m
A ;C;用线圈总长度L1除以线圈数n; DBEF或DEBF;ABC
C
D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