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知道角有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等交流活动中,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3、在欣赏物体表面上的角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其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开、合拢有关。
教学准备:三角尺、活动角、长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看,这里的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呀?(学生自由说)
2、引入课题
引导:请大家看两位小朋友,他们手里已经做成了什么呢?
为什么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
小朋友说有5个角和3个角,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 (设计意图:课的开头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和期盼。)
???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认识物体面上的角。
引导:哪位小朋友来指一指三角尺3个角在哪里?
指导:角可以怎样指呢?请看老师指一指。
让学生用自己的三角尺互相指一指。
抽象图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有角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谁能上来指一指。
说明:我们可以把物体面上的角画下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这些图形都是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教师示范画角。现在老师来画一个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师在黑板上边画角边说:先点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看清楚了吗?你们会画吗?请闭上眼睛,用小手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睁开眼睛,看看你和老师画的一样吗?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请打开课本在84页找一找,看谁最先找到并记住角的各部分名称。
交流:学生汇报角的各部分名称,结合学生发言教师板书:顶点、边,让学生同桌互相指一指三角尺上某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提问:请观察这里的角,它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追问: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你觉得边有什么特点?(强调边是直的)
4、认识角有大小。
提出“试一试”的要求,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活动角。
???请小朋友用两手捏住两条边,把角变大一些,再变大一些。(学生根据要求操作)
引导:能把角变小一些吗?(学生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又是怎样把角变小?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交流: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
???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画角,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尝试在头脑里画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形成角的表象。鼓励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做小老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做“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独立做,再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然后再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数一数角,在括号里填一填。
交流结果,并说说第一个图形那两个为什么不是角,第三个图形为什么只有两个角。
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怎样比出来的。
交流:可以看两根针各张开了几格。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一估题中的角可能与三角尺上的哪个角一样大,再用三角尺上的角比一比。
小结:角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可以比较。
做“想想做做”第5题。拿出事先准备的长方形纸,照课本的样子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展示学生折出的角,并比较大小。
指出:角的大小比较,只要比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两边张开得一样,角就大小相等。
四、总结提升,欣赏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今天谁的表现最值得你学习?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只要你们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最后王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道思考题,课后大家回去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