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不等式,
2﹑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以及在求解过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密切关系.
【知识链接】
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填空:的解集是_________;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并思考: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习过程】
阅读课本第76页至第77页的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知识点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问题1:什么叫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的零点有什么关系?.
问题2:观察图3.2-2知:
①当满足 时,函数位于轴上方,此时 0,即 0.
②当满足 时,函数位于轴下方,此时 0,即 0.
问题3:观察函数图像请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问题4:从上述特例分析如何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呢?
知识点2: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问题一:将下表填空完整:
当时,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
与二次函数图象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
的图象
根的情况
根的情况
根的情况
问题2、请同学们思考,若则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又该如何解?
问题3、请归纳总结求解一般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
练习:解不等式
(1); (2)
(3); (4)
知识点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
问题1:解不等式
提示:可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问题2:解不等式
点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脱去对数符号时,必须使原不等式中的所有真数均大于零,而不仅仅是变形后的最简不等式中的真数大于零
问题3: 某校在一块长,宽的矩形地面上进行绿化,四周种植花卉(花卉带的宽度相等),中间铺设草坪(如图),要使草坪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一半,求花卉带宽度范围.
【基础达标】
A1.解不等式
⑴ ⑵
A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 ⑵
B3.解不等式 C3、解不等式
C4.已知不等式的解集为,求不等式的解集.
D5.某文具店购进一批新型台灯,若按每盏台灯15元的价格销售,每天能卖出30盏;若售价每提高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盏.为了使这批台灯每天获得400元以上销售收入,应怎样制定这批台灯的销售价格?
【小结】
【当堂检测】
A1、求不等式的解集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我对导学案的建议是
板书设计,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例题,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3)
学习目标
1.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 能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相应的不等式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_____________
复习2:不等式的解集.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任务: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问题:解关于的不等式:
分析:在上述不等式中含有参数,因此需要先判断参数对的解的影响.
先将不等式化为方程
此方程是否有解,若有,分别为__________,其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试试:能否根据图象写出其解集为_____________
※ 典型例题
例1设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
小结:二次不等式给出解集,既可以确定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开口方向(即a的符号),又可以确定对应的二次方程的两个根,由此可根据根与系数关系建立系数字母关系式,或通过代入法求解不等式.
变式:已知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或,求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
例2 ,,且,求的取值范围.
小结:
(1)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含有字母系数时,要讨论根的大小从而确定解集.
(2)集合间的关系可以借助数轴来分析,从而确定端点处值的大小关系.
例3 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空集,求的取值范围.
变式1:解集为非空.
变式2:解集为一切实数.
小结:的不同实数取值对不等式的次数有影响,当不等式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时,的取值还会影响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以及和x轴的位置关系. 因此求解中,必须对实数的取值分类讨论.
※ 动手试试
练1. 设对于一切都成立,求的范围.
练2. 若方程有两个实根,且,,求的范围.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对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求解过程中应对字母的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其讨论的原则性一般分为四类:
按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进行分类;
若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再按其符号分类;
按判别式的符号分类;
按两根的大小分类.
※ 知识拓展
解高次不等式时,用根轴法:就是先把不等式化为一端为零,再对另一端分解因式,并求出它的零点,把这些零点标在数轴上,再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从轴的右端上方起,依次穿过这些零点,则大于零的不等式的解对应着曲线在x轴上方的实数的取值集合;小于零的不等式的解对应着曲线在轴下方的实数的取值集合.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若方程()的两根为2,3,那么的解集为( ).
A.或 B.或
C. D.
2. 不等式的解集是,则等于( ).
A.14 B.14 C.10 D.10
3. 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 不等式的解集是 .
5.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的值分别是
板书设计,新课引入,讲授新课,例题,练习小结作
§3.4基本不等式 (1)
学习目标
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看书本97、98页填空
复习1:重要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有,当且仅当________时,等号成立.
复习2:基本不等式:设,则,当且仅当____时,不等式取等号.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
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
在正方形ABCD中有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这样,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___,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______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时,正方形EFGH缩为一个点,这时有_______________
结论:一般的,如果,我们有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探究2:你能给出它的证明吗?
特别的,如果,,我们用、分别代替、,可得,
通常我们把上式写作:
问:由不等式的性质证明基本不等?
用分析法证明:
证明:要证 (1)
只要证 (2)
要证(2),只要证 (3)
要证(3),只 要证 (4)
显然,(4)是成立的. 当且仅当a=b时,(4)中的等号成立.
3)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探究:课本第98页的“探究”
在右图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的一点,AC=a,BC=b. 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 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吗?
结论: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
评述:
1.如果把看作是正数、的等差中项,看作是正数、的等比中项,那么该定理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2.在数学中,我们称为、的算术平均数,称为、的几何平均数.本节定理还 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 典型例题
例1 (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00m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 最短的篱笆是多少?
(2)段长为36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
※ 动手试试
练1. 时,当取什么值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练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50,两条直角边各为多少时,两条直角边的各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号.
※ 知识拓展
两个正数
1.如果和为定值时,则当时,积有最大值.
2. 如果积为定值时,则当时,和有最小值.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已知x0,若x+的值最小,则x为( ).
A. 81 B. 9 C. 3 D.16
2. 若,且,则、、、中最大的一个是( ).
A. B. C. D.
3. 若实数a,b,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
A.18 B.6 C. D.
4. 已知x≠0,当x=_____时,x2+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_.
5. 做一个体积为32,高为2的长方体纸盒,底面的长为_______,宽为________时,用纸最少.
课后作业
1. (1)把36写成两个正数的积,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2)把18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2. 一段长为30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18,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3.4基本不等式 (2)
学习目标
通过例题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已知,求证:.
复习2:若,求的最小值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
探究1:若,求的最大值.
探究2:求(x>5)的最小值.
※ 典型例题
例1某工厂要建造一个长方体无盖贮水池,其容积为4800m3,深为3m,如果池底每1m2的造价为150元,池壁每1m2的造价为120元,问怎样设计水池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元?
.
评述:此题既是不等式性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即函数解析式的建立,又是不等式性质在求最值中的应用,应注意不等式性质的适用条件.
归纳:用均值不等式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1)先理解题意,设变量,设变量时一般把要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变量定为函数;
(2)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3)在定义域内,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正确写出答案.
例2 已知,满足,求的最小值.
总结:注意“1”妙用.
※ 动手试试
练1. 已知a,b,c,d都是正数,求证:
.
练2. 若, ,且,求xy的最小值.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规律技巧总结: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各项必须为正数,若为负数,则添负号变正.
※知识拓展
1. 基本不等式的变形:
;;;;
2. 一般地,对于个正数,都有,(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3.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在下列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2. 已知,则函数的最大值是( ).
A.2 B.3 C.1 D.
3. 若,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4. 若,则的最小值为 .
5. 已知,则的最小值为 .
课后作业
1. 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6,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形成一个圆柱,矩形长、宽各为多少时,旋转形成的圆柱的侧面积最大?
2. 某单位建造一间背面靠墙的小房,地面面积为12,房屋正面每平方米的造价为1200元,房屋侧面每平方米的造价为800元,屋顶的造价为5800元. 如果墙高为3,且不计房屋背面和地面的费用,问怎样设计房屋能使总造价最低?最低总造价是多少?
板书设计,新课引入,例题,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
学习目标
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2.熟悉不等式的性质,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范围问题”,会用作差法比较大小;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
4.会作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会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5.明确均值不等式及其成立条件,会灵活应用均值不等式证明或求解最值.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复习1: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咖啡馆配制两种饮料,甲种饮料用奶粉、咖啡、糖,分别为9g、4g、3g;乙种饮料用奶粉、咖啡、糖,分别为4g、5g、5g.已知买天使用原料为奶粉3600g,咖啡2000g,糖3000g. 写出配制两种饮料杯数说所满足的所有不等关系的不等式.
.
例2 比较大小.
(1);
(2);
(3) ;
(4)当时,
(5)
(6)
例3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
(1)如果,,则
的取值范围是 ,
的取值范围是 ,
的取值范围是 ,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函数,满足,,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例4 已知关于x的方程(k-1)x2+(k+1)x+k+1=0有两个相异实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x、y满足不等式,求的最小值.
例6 若, ,且,求xy的范围.
※ 动手试试
练1. 已知,,求的取值范围.
练2. 某轮船在航行使用的燃料费用和轮船的航行速度的立方成正比,经测试,当船速为10公里/小时,燃料费用是每小时20元,其余费用(不论速度如何)都是每小时320元,试问该船以每小时多少公里的速度航行时,航行每公里耗去的总费用最少,大约是多少?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
2.比较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取值范围和证明不等式;
4.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5.会画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平面区域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6.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小)值.
※知识拓展
设一元二次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为
1.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
2.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
方程有一根大于,另一根;
4.方程在区间内有且只有一根(不包括重根)(为常数);
5.方程在区间内有两不等实根
且;
6.方程在区间外有两不等实根
学习评价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设,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2. ,且,则的取小值是( ).
A.4 B.2 C.16 D.8
3. 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全体实数的条件是( ).
A. B. C. D.
4. 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整点坐标是 .
5. 变量满足条件,设,则的最小值为 .
板书设计,新课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
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ABC中,若sin A>sin B,则( )
A.A≥B B.A>B C.A2.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S8=30,S4=7,则a4的值等于( )
A.( B.( C.( D.(
3.已知数列{an}满足a1=0,an+1=((((n∈N*),则a20=( )
A.0 B.-( C.( D.((
4.△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cos A=(,且c-b=1,bc=156,则a的值为( )
A.3 B.5 C.2( D.4
5.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2=2,S4=10,则S6等于( )
A.12 B.18 C.24 D.42
6.在△ABC中,如果sin A=(sin C,B=30°,角B所对的边长b=2,则△ABC的面积为( )
A.1 B.( C.2 D.4
7.已知{an}为等差数列,a2+a8=12,则a5等于( )
A.4 B.5 C.6 D.7
8.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4a1,2a2,a3成等差数列.若a1=1,则S4等于( )
A.7 B.8
C.15 D.16
9.在钝角△ABC中,a=1,b=2,则最大边c的取值范围是( )
A.110.数列{an}满足递推公式an=3an-1+3n-1(n≥2),又a1=5,则使得{(}为等差数列的实数λ=( )
A.2 B.5 C.-( D.(
11.在等差数列{an}中,a10<0,a11>0,且a11>|a10|,则{an}的前n项和Sn中最大的负数为( )
A.S17 B.S18
C.S19 D.S20
12.(2012·全国)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a5=5,S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设为的面积,满足,则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
.
1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9=72,则a2+a4+a9=________.
15.设数列{an}中,a1=2,an+1=an+n+1,则a9=________.
16.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n=(an-3,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___.
三,简答题(17题10分,其余各题12分)
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 2C=-(.
(1)求sin C的值;
(2)当a=2,2sin A=sin C时,求b和c的长.
18.在中,内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1)求 ;
(2)若,求的面积.
19.在数列{an}中,Sn+1=4an+2,a1=1.
(1)设bn=an+1-2an,求证数列{b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
20.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n+Sn=1(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3+log4an,设Tn=|b1|+|b2|+…+|bn|,求Tn.
21.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前n项和为Sn,且210S30-(210+1)S20+S10=0.
(1)求{an}的通项;
(2)求{nSn}的前n项和Tn.
22 在数列{an}中,,又,求数列{bn}的前n项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