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第三章第三节
《添加演示文稿内容》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源清初级中学 李金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图片、图表、表格、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并进行简单编辑、设置的方法,学会进行格式设置和内容布局等工作。
⑵了解在幻灯片中插入flash动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在添加演示文稿素材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添加素材、编辑、设置的操作方法。
⑵在理解知识和操作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完成添加各种文稿素材的工作,培养学生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实践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主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⑴如何根据需要恰当地使用添加文字的三种方式并通过格式设置达到满意的效果。
⑵如何根据需要对插入的图片和剪贴画进行格式设置或编辑修改。
⑶如何通过插入并设置格式合理的图表直观地表示所需展示的数据。
教学难点:
如何协调和处理幻灯片中多个对象间的关系与布局。
三、课前准备
⑴教师课前制作一个含有文字、图片、表格、图表、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作品,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欣赏,使学生对多媒体素材的内容、形式有个大概的了解。
⑵准备相关的素材放在D盘供学生练习时使用。
⑶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整理、归纳,设置一些任务,将知识技能整合于任务中,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进一步刺激其感知,加深对操作要求的认识,进而有效地进行探究、实践。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添加文字、图片、图表。第二课时,学习添加表格、声音和视频,了解flash的插入方法。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2分钟 展示课前准备的《网上冲浪》PPT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所包含的多媒体要素,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图片、图表、表格等多媒体要素。 观看PPT作品,指出作品中所包含的多媒体要素。 让学生观赏最感兴趣的《网上冲浪》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添加文字 7分钟 1、布置学习任务,指出各要素文件保存的位置。 ⑴在“文本占位符”中输入文字,并设置字体、项目符号和编号、对齐方式、行距等。⑵在文本框或自选图形里添加文本并美化。⑶插入艺术字。2、让学生交流:比较在幻灯片中添加文字的三种方式,你认为以哪一种为主,为什么?3、展示学生成果,指出需注意的问题。 ⑴分别取用“文本占位符”、文本框、艺术字三种方式添加文字。⑵小组交流。 添加文字、图片与Word的操作基本相同,为节省时间,这部分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互教互学,通过学生间交流合作,老师及时点拨与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添加图片 5分钟 1、布置学习任务: ⑴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并对插入的图片进行处理。 ⑵插入剪贴画。2、展示成果,指出PPT图片的特殊工具。 根据需要分别用两种方法插入图片
学习插入图表 14分钟 1、布置学习任务:插入图表,并设置图表的格式。让学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 2、教师示范解决难点。3、让学生探究: ⑴在“图表”编辑状态下,PPT窗口中的菜单项和工具栏按钮有什么变化? ⑵双击图表的不同区域分别可以进行哪些设置? ⑶比较PPT与Excel中的图表有哪些异同? ⑴自己看书探究,插入图表,并设置图表格式。⑵探究PPT与Excel中图表的异同。 “图表”是学生以前比较少接触到的,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点,所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实践探究,教师示范重点,突破学习难点。
作品展示 1 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所包含的多媒体要素。 通过欣赏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 延伸 10分钟 1、奖励学生,播放《北京奥运游》的PPT让学生欣赏。 2、任务:完成介绍家乡旅游景点的演示文稿。 3、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互相学习。 1、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2、小组内同学欣赏各自制作的作品,计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通过练习,将掌握的技术应用于具体的实践,组内和组间交流合作,体现协作学习的探究方式,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总结 1 分钟 总结这堂课学习的内容并布置预习任务。 回顾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通过学习小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