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件(共1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件(共1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0 07:4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3张PPT。课标要求:
概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能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解说词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
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知识链接中共党史上两次历史性飞跃
和两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而言之,邓小平理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就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他是家人眼里可爱可敬的“老爷子”邓小平(1904-1997):
16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洗礼,投身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枪林弹雨中参与创建了新中国。在新中国的初期岁月,参与筹划巩固政权和经济建设。在文革浩劫中,曾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从1978年以后,他成为中共的主要决策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故居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这里,取名邓先圣。5岁时入私塾读书,后转入新式小学,学名邓希贤。 邓小平故居是白墙瓦灰、座东朝西的三合院,幽篁环抱,古朴自然,位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和叔叔邓绍圣在法国合影邓小平旅法时的
“居留登记卡” 我在法国呆了五年多,其中在工厂劳动了四年,干重体力劳动。……当时工资很低。但也有一个好处。这样的生活,使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我来的时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从此以后,我愿意绝对的受党的训练,听党的指挥。始终为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争斗。
——邓小平图为1921年邓小平在法国的留影→1920年,16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1929年,25岁的邓小平等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邓小平的生平 1924年7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图为出席大会代表在巴黎合影。前排右六为周恩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与张云逸在广西聚居着壮、汉、瑶等民族的百色举行全国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光辉实践。邓小平书写碑名的
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时的邓小平
(1929年)↑1939年,35岁的邓小平与妻子卓林在延安结婚。↓1945年,41岁的邓小平和儿子邓朴方在河北武安县。 长征抵达陕北时的邓小平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红军改编为第八路军。邓小平(坐,左三)和朱德(用望远镜者)等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1938年1月,邓小平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
图为策马奔赴太行抗日前线的邓小平。 1938年1月,邓小平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这是129师领导人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合影。
左起: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1945年8月,邓小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图为邓小平和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司令员滕代远在一起。 1948年11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组成由邓小平任书记的五人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战役。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 20世纪50年代初期,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
 图为副主席合影。右起第一人邓小平、第二人贺龙。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时的邓小平1954年9月,邓小平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图为毛泽东签署的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通知书。1954年6月,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邓小平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作国家预算草案的说明。 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1973年周总理病重,把我从江西“牛棚”接回来,开始时我代替周总理管一部分国务院的工作,1975年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触怒了“四人帮”。他们又一次把我轰下台。 ——邓小平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及继母在江西 1969年11月起,邓小平在此劳动了三年多的时间。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1972年,68岁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1974年,毛泽东和70岁的邓小平亲切握手。↑1984年,80岁的邓小平在北京中南海打桥牌。 ↑1981年,77岁的邓小平任中央军委主席,检阅陆海空军部队。外孙女棉棉自己扎了许多小辫子,邓小平一把抓住,说:“抓住小辫子!”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毛主席逝世                     打倒“四人帮” 人们欢庆的喜悦是否融尽了“文革的坚冰”?一、重要的历史转折文革结束后,人们欢庆胜利,迫切渴望新生活的到来“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根源:
个人崇拜、
教条主义、
违背实事求是材料: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1977年和1978年 ,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邓小平 (1987年4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融化坚冰”,走出“徘徊”的关键是什么?政治思想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通过讨论,最终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共识。但最深远影响还在于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把人们从长期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了思想准备邓小平复出  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支持毛泽东而受排挤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邓小平出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果断的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③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要历史性转折一、重要的历史转折——社会主义新时期到来1978、12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历史性转折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强化民主法制,拨乱反正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责任制 富起来了 干个体 万元户 闯特区 跟我学 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语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深化1982年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问题的提出2、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3、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成熟并体系化)1992年的
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也是市场经济5、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简洁概念其他理论:两大文明的关系;科技地位;祖国统一(一国两制);外交思想-两大主题;和平外交;扩大开放等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十二大(1982年、北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啊…… 1984年,深圳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在视察之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开始了扩大自主权的改革。首都钢铁公司等一批最早开始承包制试点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198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对外开放。
1986年,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在上海诞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也获得了极大发展。1、背景国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二、邓小平理论的提出和深化2、主要内容:㈠ 提出(80年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际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挫3、形成标志: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困难 回答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必须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 1987年10月“十三大”(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加以系统概括的会议,也是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会议)2.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的主要内容1、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规定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会议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北京大学学生打出“小平您好”横幅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中国走出文革劫难、走向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中,是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胆识和巨大的理论勇气,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更是这个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21世纪)中叶,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邓小平入选《时代》“亚洲英雄榜”的理由是:
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 1988年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
邓小平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而且也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外交家。中国政府根据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方针,在国际上成功地塑造了爱好和平的、有原则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美国的“邓小平之恋” 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至少7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如果包括他在封面右上角的小照片上出现的次数,那么他几乎年年上封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9年和1985年,后一次《时代》(1986年1月6日)用了25页的篇幅介绍他。《时代》周刊的编辑在纪念邓小平去世那一期的告读者信中,称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邱吉尔、艾森豪威尔、戈尔巴乔夫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二十年,美国有个“邓小平之恋”。正是这一恋情,实现了中美这两个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截然不同的国家的历史汇流。美国的“邓小平之恋”邓小平经典笑话
八十年代,邓小平访美,召开记者招待会,正好翻译不在,美国老记想考考邓小平的英语水平,便说:请问美国第一任总统叫什么名字?邓小平英语水平比较推板,便想按中国人的习俗,见面应该先问姓,便操着四川口音 说:我姓邓(washington)。 美国老记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便又说:请问,您夫人和孩子到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邓小平又想问完姓,该问名了吧,就回答说:小平(shopping)。老记们又问:那么他们是用什么交通工具? 邓小平又按中国习俗,认为他们在问年龄,就回答:八十(bus)。 老记哗然,又问:那么台湾下一任总统会是谁? 邓小平等来等去,翻译还没有来,便回答说:你等会(李登辉)。 老记再次哗然,这么敏感的政治问题也回答得如此轻松,便又问:那李登辉后边呢? 邓小平有些不耐烦,说随便(水扁,陈水扁)。 老记又问:请问将来取代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会是什么? 邓小平很不耐烦,便骂说:TMD.老记们看看翻译快要来了,便抓紧时间问最后一个问题:您觉得21世纪初世界面临的 最大问题是什么? 邓小平极其不耐烦,心想这些美国记者们怎么这么不识趣,没完没了的问个不停,沉下脸反问道:啥子(SARS)?二十多年后,美国记者感慨说:邓小平真是一代伟人,料事如神。 (三)成熟——南方谈话和十四、十五大1.背景: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思想界出现了混乱2.南方谈话核心内容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人民日报》等刊发系列文章予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被称作“蛇口风波”。深圳的
“蛇口风波”镜头一: 关键词一:
“淘金者”到底是好,还是坏? 历史镜头: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镜头二:3、南巡谈话—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谈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什么根本问题?他是如何回答的?有何意义?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南巡,发表了掀起第二次改革开放大潮的南巡讲话,作为纪念,深圳市政府在深南中路上树立了一幅300平方米的巨型画像,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小平老同志慈祥的目光凝视远方,仿佛对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寄予着无比的希望。邓小平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德一家企业时讲话 。南方谈话的基本内容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
对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问题
从理论上做出了新的回答,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更加明确地指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冲破多年来市场经济的束缚,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992年南方谈话,使“发展才是硬道理” 深入人心 南巡讲话中最具杀伤力的内容一是敢于闯。
二是针对姓“社”姓“资”的干扰。
三是特区姓“社”还是姓“资”?
四是经济建设速度的问题。 “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 ”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隆重推出被后人称之为“历史关头一篇雄文”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素以抢抓新闻“快、准、狠”而闻名的《羊城晚报》,当日即果断调整已拼好的主要新闻版面,以较大篇幅予以摘登。3月28日,上海《文汇报》、北京《中华工商时报》同日全文转载。
3月30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全文转发。当天夜里,新华社即通过“嚓嚓嚓嚓”的电传机器声,正式向全世界播发了11000多字的《东方风来满眼春》电讯稿。 1992后的中国……●中国的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一直保持“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这一称号。
●深圳综合指数从讲话时的约112点用三个月时间就到了315点高位,涨了1.8倍。
●门户网站网易的创始人,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丁磊,考上研究生但放弃了,因为他“觉得机会很多,不如到社会上闯一闯。” 1992年,88高龄的邓小平在和广东官员座谈时,再次提到年广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很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1992年3月,芜湖市检察院主动撤诉,年广九被宣告无罪释放。
有人认为,邓小平又一次拯救了年广九。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年广九:“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我们的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3.“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10)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江泽民在“十四大”作重要报告 4.“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 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章》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1997.9)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二、邓小平理论1.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 3.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一方针:一国两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和平与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步走战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国两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否定了“两个凡是”;确立了思想路线;走上了新时期;实现了伟大的转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新时期前进的方向;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形 成十三大十二大最早提出理论第一次系统概括科学把握了社会主义
的本质,第一次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
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等重要问题。深 化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成熟形成体系比较完整体系成为指导思想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比较
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一个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的理论形成过程(五次会议和一次南巡)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1997十五大最终形成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十四大
体系完整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成熟并成体系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1987十三大
初步形成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十二大
首次提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酝酿时期主要理论时间过程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
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
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
  三、指导意义小平经典话语1.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2.如果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纠正极左就会变成纠正马列主义,纠正社会主义。 3.发展就是硬道理。 4.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5.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6.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经典话语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追忆邓小平】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中共两代领导核心的平稳过渡1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个代表”思想2 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国际国内形势;党员队伍状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2002年中共十六大被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写 进《党章》。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指针。 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8年中国特大洪涝灾害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1年世界反恐形势严峻,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不断发展。 国际国内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 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信息管理中心   当前党员队伍社会成分的结构的比例比较合理,党员的社会成分、社会职业趋于多样化 ,既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但是,当前党的队伍状况与党在21世纪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还是不太相称。
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年富力强,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的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还被限制在党的队伍之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1期,)从1970年的东方红1号到神州六号 1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天安门自焚者:陈果党领导下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为民落泪的总理:03年1月,温家宝在遇难的陈家山矿副总工程师牛铁奇家慰问时,和牛铁奇的儿子在一起。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理之哭鞭挞着所有坚硬的心肠。要对矿工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后代负责,温家宝总理在陈家山煤矿矿难职工灵堂的悲情一泣是为了替全天下人发出不能再让这样的悲剧发生的心声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看这些曾经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民子弟兵。如果没有党领导与指挥的人民军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将得不到保证。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6年8月10日,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为民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据东莞市纪委此前查实,自1996年来,李为民挪用公款1.1亿余元赴境外赌博,输掉人民币9000多万元。 东莞塘厦镇原镇长李为民挪亿元公款被判20年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袁隆平 丁晓兵 任长霞 徐本禹 请为下列感动中国的共产党员撰写颁奖词 聂海胜 钟南山 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小 结邓小平
理论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解










进解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独立并走向社会主义的问题 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能力提高--完成下列表格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小康社会迈进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上胡锦涛当选为总书记。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将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续写新的篇章!科学发展观1、提出: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2、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3、进一步阐述: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4、评价
是对马、毛、邓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绿色”GDP”的理念深入人心知识延伸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时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
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我们的明天会更加辉煌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选择题练习1、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
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3、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下列关于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
D、使“发展才是硬道理”深入人心5、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B、强调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C、强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6、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②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A、②④①③ B、②④③①
C、 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7、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在
A、1987年 B、1992年
C、1997年 D、2002年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在徘徊中前进,导致“徘徊”的主要原因是( )
A、个人崇拜的束缚
B、邓小平尚没有恢复工作
C、文革造成的国民经济的全面崩溃
D、“左”倾错误的阻碍,“两个凡是”的束缚D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A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三大”C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答:第1次是辛亥革命;第2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3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答: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答: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2007.4L Y M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
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