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比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最终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动手操作和数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发展应用意识。
2.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
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应用比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习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两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信息浏览:
妈妈做米饭时米与水的比是1:3。
一种医用消毒溶液,酒精与水的比是3:4。
混凝土中,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 :3:5。
一种农药按1:1500配制杀虫剂
新课学习
教学例2。 (1)出示例2: (2)理解浓缩液、稀释液的概念是什么。
(3)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1:4是谁和谁的比? (4)独立完成
方法一:份数方法
1+4=5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 水有:100×4=400(毫升) 方法二:分数方法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水的体积: 500×?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字各多少吨?
比较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校购进280本图书,按2:3分配给四、五年级,问四年级分到多少本?
变型1:学校购进280本书,其中50%的图书按2∶3分配给四、五年级.问五年级分到多少本?
举一反三:同学,请你自己出一道题目,并写出解答过程。
变型2:学校把购进的图书的60%按2:3:4分配给四、五、六3个年级,已知五年级分得56本,学校共购进图书多少本?
举一反三:同学,请你自己出一道题目,并写出解答过程。
变型3:学校把购进的图书按2:3分配给四、五年级的学生,再将四年级的图书按2:2:3分配给三个班,其中一班分到32本,请问学校购进多少图书?
举一反三:同学,请你自己出一道题目,并写出解答过程。
变型4:学校购进270本书分给四、五年级,四年级借出去20本书后,剩下的书的数量与五年级的比值为3:2.问四、五年级原各有多少本书?
举一反三:同学,请你自己出一道题目,并写出解答过程。
变型5:学校把购进的图书按9:4:2分配给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借给五年级30本,四年级也借给三年级一些书,比例变为2:1:1.四年级借给五年级多少本书?
结论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我们要掌握好比的应用的解题方法。
课堂练习
1.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头以下的高度的比一般是2:13,就以身高150厘米的同学为例,你能算一算这个同学头部的长度吗?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3.有一块试验田,周长20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块试验田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作业布置
完成对应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
板书设计
6.3比的应用
例题讲解:
方法一:份数方法
1+4=5 每份是500÷5=100(毫升) 浓缩液有:100×1=100(毫升) 水有:100×4=400(毫升) 方法二:分数方法 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浓缩液的体积:500×? =100(ml) 水的体积: 500×? =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