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周东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周东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小知识:
“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 性能优越,更加锐利、耐用;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生产工具:铁制农具出现 成本低廉,便于广泛的使用;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耕作技术:
“宗庙之牺,为畎亩(quǎn 田间,田地)之勤。”
——《国语 · 晋语》 冉耕(孔子弟子),别号伯牛;
司马耕(孔子弟子),字子牛;
姓牛名子耕(晋国大力士);牛耕出现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生产工具改进
——铁制农具使用耕作方法改进
——牛耕的使用推动
农业
发展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2.手工业 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tuó 皮制的风囊)装炭,金铁乃濡(rú 熔化铁液)。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耶……
——《吴越春秋 · 阖闾内传》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2.手工业 春秋以后,青铜器型突破商周厚重的传统,开始向轻薄灵便和工整细腻的方向发展。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莲鹤方壶
春秋?晚期
高:122cm
宽:54cm
重:64kg
现藏:故宫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农业2.手工业3.商业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史记 · 周本纪》春秋之“变”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武氏子来(鲁)求赙(fù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未葬也。”
——《左氏春秋·隐公三年》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春秋之“变”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 周本纪》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的原因:
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的对别国的支配权
诸侯争霸春秋首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首霸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齐桓(huán )公地理条件: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 rèn 衣襟)矣!”
——《论语·宪问第十四》 地理条件:靠海,盛产鱼盐,经济富庶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扩充疆界。召集诸侯会盟国富兵强称霸方式:“周天子派人参加”说明了什么?→天子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争不断,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春秋之“变”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 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春秋之“变”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齐桓公)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文物春秋战国史》 “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
——《史记·齐太公世家》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之“变”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将季隗(kuí)嫁给重耳。
——《文物春秋战国史》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铁制农具使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 动荡 发展 交融 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
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耜耕 B.牛耕 C.耧车 D.机耕
4.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
A.兼并战争 B.铁器的使用 C.各国兴修水利 D.商业的兴旺小试牛刀ABDA5.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6.古人描述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发生在( )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去
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 D.天子依附于诸侯
8.公元前7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表明( )
A.周天子非常敬重齐桓公 B.齐桓公有很大的号召力
C.齐桓公“尊王攘夷”政策得到拥护 D.齐桓公的霸主地位被确认DCDB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