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3.2 声音的特性(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3.2 声音的特性(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19 18: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3.2 声音的特性

1.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
A.mm B.cm C.dm D.dB
2.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心烦,损害人的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
D.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3.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音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则可循
D.乐音是指 40dB 以下的声音,噪音是指 40dB 以上的声音
4.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用手轻轻摩擦空酒杯的边缘,酒杯发出悦耳的声音。往酒杯中加水后再次摩擦,酒杯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会(  )
A.变低 B.时高时低 C.升高 D.无法确定
6.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   ,噪声的波形是   。从环保的角度,凡是   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在居民区,清早大声放录音机,声音悦耳动听,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   噪声(属于/不属于)。从环保的角度看,在深夜奏响的优美的钢琴声   噪声(也是/不是)。
8.图书馆等阅览场所都挂有如右图所示的“静”字标志,它要求在室内看书的人要保持   ,从物理学讲,这是从   减弱噪声。
9.“广场舞”在许多地方频频引发争议,只因其响声震天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响声震天”是指声音的   大。针对这种现象,南昌某社区居民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机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从   减弱的。
10.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   。

11.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乐器商店特有的标志 B.鼓号队不能进入
C.道路转弯注意安全 D.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12.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每个学生上课时戴上防噪音耳罩 B.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
C.在教室周围、道路旁植树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有害于人的健康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乐音的响度过大,也会使人感到不安
D.乐音与噪声有根本的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14.如有图所示,给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多少不同的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木棍敲击时(1)的音调最高
B.用木棍敲击时(2)的音调最高
C.用嘴在瓶口吹时(1)的音调最高
D.用嘴在瓶口吹时(3)的音调最高
15.人们在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一特性来判断?(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6.(2019?大连)“在公共场所,请轻声讲话”,这里的“轻”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7.某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在   减弱噪声。
18.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   、在   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为了保证考场环境安静,考场周边有“禁止鸣喇叭,谢谢合作”的提示牌。其中,“禁止鸣喇叭”这种减少噪声的措施属于   。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中减弱噪声的。
19.德州市政规划,要在新的市区一体三翼居民区和工业区内建造大量的绿化地带植树种草,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生活,给人们提供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生活、交通中产生的大量   被吸收或者减弱,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在首都机场,当飞机起飞时,除了电子导航外,机场上的工作人员,要头戴防噪声的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区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
20.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分贝来表示   。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为   dB,   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dB相当于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   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dB。
21.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填序号)A.城市市区禁鸣喇叭 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墙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汽车安装消声器 F.点燃爆竹导火线后捂住耳朵。

22.(2019?日照)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23.(2019?常州)2016年,古巴驻美国外交官声称,在房间内遭到“声波武器”的袭扰,科学家发现这是某种蟋蟀发出的声音。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四种蟋蟀声音(横坐标单位为10﹣1s),经对比,“声波武器”来自(  )
A.蟋蟀品种1 B.蟋蟀品种2
C.蟋蟀品种3 D.蟋蟀品种4
24.(2019?徐州)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25.(2019?贵阳)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
A.禁止鸣笛 B.限速
C.禁止停车 D.限重
26.(2014?青岛)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7.(2019?百色)“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歌声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因为每个歌手声音的   不同。
28.(2019?沈阳)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提示语。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禁止喧哗”是从   处减弱噪声的。
29.(2019?玉林)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   ,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30.(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31.(2019?江西)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   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   特征。
课课精编精练——3.2 声音的特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故选:D。
2.解:A、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故A叙述正确。
B、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故B叙述错误;
C、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C叙述正确。
D、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故D叙述正确。
故选:B。
3.解:A、乐音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此选项叙述正确;
B、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此选项叙述错误;
C、从物理学的角度根据波形有无规律区分乐音与噪声,而不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此选项叙述错误;
D、声音40dB以下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但区分乐音和噪声的标准不是声音的大小,此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A。
4.解:从图形上可以看出,选项A、B、D三种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只有选项C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故选:C。
5.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轻轻摩擦空酒杯的边缘,酒杯振动,发出悦耳的声音;往酒杯中加水后再次摩擦,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加水后,较难振动,频率变小,音调变低。
故选:A。
6.解: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物体做有规则的运动时产生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故本题答案为:有规则的;无规则的;影响;休息。
7.解:(1)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录音机的声音悦耳动听,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它不属于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在深夜奏响的优美的钢琴声也是噪声。
故答案为:不属于;也是。
8.解:图书馆等阅览场所的“静”字标志,它要求在室内看书的人要保持安静,从物理学讲,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安静;声源处。
9.解:“响声震天”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大,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较大;
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耳机的功能主要是将接收器传送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再传到人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处。
10.解: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无规则;噪声。

11.解:题中所示的标志是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D。
12.解:
A、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B、学生课堂上禁止说话,虽然可以减小室内的噪声,但不能减弱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解:
A、从环保角度来说,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有害于人体健康,故A正确;
B、从物理角度,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故B正确;
C、如果乐音的响度过大,也会影响人们的听力,也会使人感到不安,故C正确;
D、乐音和噪声没有根本的区别,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有时也会变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14.解:吹和敲发声的部位不一样。吹是空气柱发声,里面装的水越多,空气柱体积越小,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因此用嘴吹是(1)的音调高,(3)音调最低;
敲是试管和水在发声,水越多,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因此用棒子敲是(3)音调高,(1)音调最低。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解:假如有裂纹,声音传导受到阻碍,音色变得破裂而因为裂纹吸收声音的能量,振荡时间会缩短;
反之,没有的话,音色圆润而且振荡时间长;故可以通过音色辨别花盆是否损坏。
故选:C。
16.解: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分贝(dB);传播过程中。
17.解: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①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禁鸣喇叭”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人耳;传播过程。
18.解:在新的市区一体三翼居民区和工业区内建造大量的绿化地带植树种草,可以使生活、交通中产生的大量噪声被吸收或者减弱,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机场上的工作人员,要头戴防噪声的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无声手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在马路和住宅区植树造林,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噪声;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声源;人耳;传播过程中。
19.解: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0dB的声音最微弱,是人们刚刚听到的声音;
如果声音超过90dB,就会影响听力,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10dB相当于微风吹落树叶的沙沙声;3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分贝。
故答案为:声音强弱的单位;0; 90;10;30;90;70;50。
20.解:A.城市市区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纺织女工带上耳塞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墙,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
E.汽车安装消声器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
F.点燃爆竹导火线后捂住耳朵,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
故答案为:AE;CD;BF。

21.解: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
故选:B。
22.解: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
CD、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防止噪音产生,也不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D错误。
故选:B。
23.解:在房间内记录的声音和在野外记录的蟋蟀声音相同,则需要音调和音色相同,A图中蟋蟀品种1与房间内蟋蟀声的波形、频率相同,则它们的音色、音调相同,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4.解: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不放气球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解: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防止笛声影响学生学习,符合题意。
B、如图表示限速,汽车运动的速度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C、如图表示禁止停车,是否停车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D、如图表示限重,汽车是否超载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解: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的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27.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28.解:在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这里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禁止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响度;声源。
29.解:站在天坛回音壁的围墙附近说话,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声音经过多次反射,故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反射;音调。
30.解:笛子、二胡、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一样,音色也不同,所以听众能够区分开。
故答案为:音色。
31.解: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断用手指去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琴声的音调;
共鸣箱的作用是弦的振动引起箱内空气的振动,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