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9 21:0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节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必修3 第三章
问题探讨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

这些变化是否会影响稳态的维持呢?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该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病原体
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二、免疫
一般来说,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通过免疫,使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从而达到自我保护。
美国科学家随机对51名大学生的双手进行了检测,一共鉴别出4742种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而且一个人的两只手上只有17%的细菌是相同的。
同时还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思考: 为什么细菌也能辩男女?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细菌也能辨男女
美国科学家随机对51名大学生的双手进行了检测,一共鉴别出4742种细菌,平均每只手上携带150种。而且一个人的两只手上只有17%的细菌是相同的。
同时还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可能原因:
男性皮肤的酸性大于女性、男性油脂、汗腺分泌旺盛和皮肤厚度上的差异等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病从口入”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耳
大家讨论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消化道:
生殖道:
眼、耳:
首先有粘膜,另外还有比如唾液里有溶菌酶、胃液里的胃酸等
呼吸道:
首先有粘膜,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
首先有粘膜,泌尿过程
眼泪里有溶菌酶、耳道里也有保护层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
皮肤、黏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病原体趁虚而入”
假设不小心手指割破伤口较浅
局部炎症反应
皮肤破损
人体释放某
多肽类物质
痛觉
肿胀
发热
发红
毛细血管舒张、扩大
神经冲动
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
蛋白质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
按细胞质中有无颗粒分
颗粒细胞
无颗粒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淋巴细胞
(吞噬作用)
分化
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巨噬细胞在吞噬细菌
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人体的正常体液和组织中还含有许多种能够抗击病原体的物质。
如:血浆蛋白中的球蛋白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杀菌物质破坏病原体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
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皮肤和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
免疫
比较两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第二道

“病原体突破一防、二防”
假设不小心手指割破伤口较深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淋巴结、血液中)
B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T细胞
分化
效应细胞毒T细胞
淋巴干细胞
痘衣法和鼻苗法
“鼻苗法”

爱德华·詹纳为小孩接种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
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后,淋巴细胞发生的免疫反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皮肤、黏膜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杀菌物质破坏病原体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
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小结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针对特定病原体)
课内反馈
1.狗常用沾有唾液的舌头去舔伤口,结果对伤口愈合有利,原因是( )
A.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B.唾液可加速凝血过程
C.唾液中含有抗体
D.唾液可保持伤口湿润
A
2.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影响皮肤再生
B
知识平台
连线题
1.体液的杀菌作用
2.吞噬作用
3.发炎反应
4.粘膜的杀菌作用
6.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
7.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一防线
第二防线
美国营养学家在《侨报》上载文称,橙汁、胡萝卜、大蒜等含有的营养成分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工作、增强人体免疫力,如果缺乏这些重要的营养成分,身体免疫机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美国布里格姆妇女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实验中发现茶里含有一种物质,可以使免疫系统攻击入侵的细菌、病毒和霉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