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上)习作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人物,
抓住人物的特点。
2、初步掌握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描写方法。
3、能够结合具体事例,运用多种
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特点。
讨论交流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猜猜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你怎么猜到的?
独特的外貌!
讨论交流
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猜猜这两个人是谁?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孔乙己的语言
心理描写
讨论交流
他个子不太高,瘦瘦的,头上戴一个金箍,身穿虎皮裙。一对火眼金睛,能看穿妖怪的各种变化,手持金箍棒,专打妖魔鬼怪,保护师父一路西行,终于取得真经。
他长的很瘦,个子不高,长着两个眼睛,一个小鼻子,一个大嘴巴,手里拿个大棍子,专门打坏人。
1
2
外貌,服装,动作和事件都要加修饰词,显示他的与众不同才可以!
这两段话写的是同一个
人,你猜出来是谁了吗?
讨论交流
1、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特殊的外貌
特殊的心理
特殊的动作
特殊的语言
2、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3、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导入新课
要想写好人物,让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的是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写作方法——写人要抓特点。 阅读文本,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课堂小结
1、记叙文写作除了上次我们讲的《学会记事》,就是今天我们要
讲的——
2、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特点呢?
3、写人离不开记事,要把人物写活,有哪些要求呢?
写人要抓住特点
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特点,接下来展开具体描写,写外貌,可写五官、头发与胡须,脸色、神情,尤其是眼睛;衣着、衣服样式等,但一定要抓住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要想把人物写活,需要把人放在事件中写,写它与别人的交往,写它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
新知讲解
1、人与人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要找的就是她(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人的外貌,鲁迅的外貌就有特别的地方:瘦,浓墨一字的胡须,直竖的头发,黄里带白
2、服装,每个人的穿衣打扮风格也是不同的,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某某人经常穿某种样式(或某种颜色)的服装,每个人也都有跟别人不一样的习惯性动作,常说的口头禅,与人交往时特殊的神态,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即使是同一
写人要抓特点,抓什么特点呢?
件衣服穿在不同人身上,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做同一件事,他们的动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的脸色。爱因斯坦的外貌就是:蓬乱的头发,满脸的皱纹,深邃的眼睛。
课堂练习
1、审题。认真阅读写作实践中的三份材料,看清楚写作要求。
2、分层训练。看看你周围的同学,选择你最熟悉的,你认为最有特点的,用200字给他“画”一幅肖像。
例文欣赏
实践一:肖像描写
说到我们班的这个同学呀,大家一定会不约而同地喊“大老虎”。当然是悄悄地喊,谁也不敢传出去,因为她太厉害了。
她呀,身材高高瘦瘦的,总爱穿淡蓝色的长裙子,粉红色的上衣;经常梳着短短的卷发显得那么精明,那么干练,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长得很漂亮。但是她一生起气哦,瞪起大眼来就像是大牛眼,传说中的“瞪眼就能吓死人”那种,我们背后常说,她前世是不是“猛张飞”呀!她的嘴边有一颗美人痣,看起来有点像古代的媒婆。
性格——厉害
服装
眼睛
美人痣
不用写全貌,抓住她不同于别人的几点就可以。
拓展提高
关于外貌描写:
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好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
关于语言描写:
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文化程度、职业、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注意: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说话时有什么神态和动作?
关于动作描写:1、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关于心理描写:
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作业布置
以下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1、将第一题所写的片段扩展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2、围绕“我的偶像”这个话题,完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例文欣赏
李白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大多数人欣赏李白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出类拔萃,而我却不同,我欣赏的是李白作为“诗仙”的狂傲和洒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乃唐朝诗人李白所作。当我读完这首诗后,深有感触。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个敢爱敢恨、自由豪放、才华横溢、仗剑天下侠义之人,他25岁离家,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唐玄宗天宝元年到长安为官,因不愿奉承权贵遭谗毁出京,继续漫游各地。他的诗歌多表现为对封建权贵的不满,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他的诗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他不畏权贵时常大骂贪官,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被当时的主考奸官杨国忠及副官当面羞辱,称李白只配给他们提鞋磨墨,休想考取功名。李白一气之下夺门而去,并发誓要让杨国忠为他磨墨,副官为他提鞋。直至后来后来番国特史送来文书,玄宗叫人翻译,可却没有人会,后经人推荐李白,玄宗见李白后大喜可李白却说:“须得请国师磨墨,某副官提鞋。臣方敢下笔。“玄宗惜才,只得准奏,催李回复番文。当时杨国忠虽然百般不愿但天子准奏,便红着脸站在李白下首,副官提着鞋站在杨国忠下首,李白则坐在凳上摆文弄墨。并时不时瞧着杨国忠。
李白在我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位置,他是我心中的偶像,唯一的偶像,永远的偶像!
我的偶像——李白
例文欣赏
如果说李白是银河,那么苏轼就是神州大地。
苏轼是个极会在生活中发现乐趣的人。他爱吃,会吃,懂吃,也会创造吃。都说不会做饭的吃货不是个好吃货。除了家喻户晓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等……他的吃货本质主要体现在他不断被贬谪之后也能在吃食方面吃出不一样的滋味。这才是一个懂得“食物是大自然的馈赠”的人应该有的风采。
苏轼也是个心系天下苍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心怀天下,济世苍生。随着他不断的被贬谪到江南各地,他的政绩也遍布到江南各地。在杭州,他判官妓从良、灭蝗灾,与太守修西湖六井,疏浚茅山,盐桥二河,筑西湖堤;在密州,他遇到旱灾,他便祈雨,平定海盗等等……
他在寻找乐趣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承担命运给予他的责任。哪怕自己的权利不大,也会尽自己所能去拯救自己所能涉及到的地方百姓。
苏轼也是个全能型的天才。为什么这样说呢?苏轼无论是散文、诗歌、书法还是绘画,样样都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即使今天也是无人能及。
苏轼是我的偶像,更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偶像,不只是中国人,更有许多的外国人也是他的粉丝。面对死去多年的亡妻时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面对自己的命运他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世间如何,我自岿然不动。平生就随那一蓑烟雨渡尽繁华与荒芜。这样的苏轼怎么能不成为全民偶像呢?
我的偶像——苏轼
板书设计
写人要抓住特点
仔细观察
抓住其与众不同的特点
把人物特点放在具体事件中来表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