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革命志士的奋斗
辛亥革命
(1)萍浏醴起义
(2)安庆起义
(3)广西起义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1911年10月10日
(4)经过
武昌起义
(2)主要力量:
(3)时间:
①②③④⑤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5)结果
(4)黄花岗起义
1911年
(1)起义条件:
①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②同盟
会的推动下③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1911年10月31日,孙中山号召“各省义军代表,同心戮力,率众前驱,“建立共和国”。
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中,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中国封建帝制宣告结束。那么,革命后的中国该走向何处——
影视中的历史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1907年安庆起义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10年黄花岗起义
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7年广西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时 间
人物
结果
1906年
同盟会刘道一、蔡绍南
地位
地点
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安庆起义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时 间
人物
结果
1907年夏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徐锡麟(1873-1907年)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亲来杭州致祭,说:"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其功表见于天下",并亲写一副挽联哀悼:"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麟囚于枷,至市,剜其肉,剐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安庆起义
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时 间
人物
结果
1907年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
地点
安庆
成果
刺杀安徽巡抚恩铭
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同盟会群英中文武双全的奇女子——女侠秋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广西起义
失败。
时 间
人物
结果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黄兴(1874年--1916年)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
经过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
孙中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时 间
人物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赵声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失败。
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他们的绝笔之作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这次起义也被称作“黄花岗起义”。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影响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盖,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孙中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革命者用鲜血在唤醒着祖国大地上更多的人们。虽然屡战屡败,但每一次的战败都在扩大“三民主义”的影响,在革命者前赴后继的呐喊中,终于迎来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风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主要力量
湖北新军为清末张之洞于湖北训练的新式军队。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本是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湖北新军后来反而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之一。
湖北新军
湖北的革命党人为发动起义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如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计划定于10月16日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主要力量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被捕的革命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前起义——
“宝善里炸弹案”发生后,革命党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杀
武昌首义功臣熊秉坤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①(10日)夺取(楚望台)军械库
②进攻总督衙门
③(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
④(12日 )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⑤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经过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
起义军占领军械所的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经过
参加武昌起义新军奔赴战场
武昌起义的特点是经过了充分准备但却仓促发动,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却仍然获得了胜利。1911年10月1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城,孙中山在为下次起义募集经费。他买了一份报纸,赫然看到了“武昌为革命党占领”的标题,欣喜若狂。
起义军在汉口街市巡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武昌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汉口
汉阳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上海起义成功后的南京路
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结果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③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④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⑤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