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储备库应该建在哪里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
问题1.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思维线索]
读图中各地存在的自然灾害类型,归纳总结即可。
[答案] 我国各地灾害种类不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东部气象灾害多,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频繁,东部和中部地区病虫害较严重,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较频繁。
问题2.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思维线索]
结合实际,读图分析即可。
[答案]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以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台风风暴潮:多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
问题.已建的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分布有什么特点?
[思维线索]
抓住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交通条件等分析。
[答案] 多分布在我国自然灾害较严重且交通便利地区。
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
问题1.为什么将成都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思维线索]
抓住成都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分布、交通状况进行分析。
[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结构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他自然灾害也多有发生。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救灾的辐射范围广,且经济较为发达,救灾物资的生产供应能力强。
问题2.你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如果有,查找该储备库的地点,并了解其物资储备情况。如果没有,请给出选址建议。
[思维线索]
主要通过调查,然后作答,可从灾害分布、交通状况方面分析选址条件。
[答案] 分析储备库的物资储备情况应主要从所在区域的自然灾害种类方面分析灾害发生后所需的救灾物资种类及救灾物资数量。
分析储备库的选址条件时,可选择自然灾害频发,受灾人口众多,灾害损失严重且交通便利,物资供应能力较强的地区。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洪涝灾害
②华北地区
③台风灾害
④地震灾害
⑤我国西南地区
⑥遥感技术
⑦地理信息系统
⑧自救与互救
[学思心得]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自然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1)原因
①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处。
②地质地貌:多山的地貌、强烈的地壳运动。
③气候: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2)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地域分异明显
自然灾害的种类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华北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西北位于地震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害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1)我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畜牧业灾情)。
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草原广阔
农业部门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方式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靠天养畜
主要受灾灾种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雪灾、旱灾、虫灾
风险
种植业灾害风险大
畜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2)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1.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①旱涝;②盐渍化;③暴雨;④地震;⑤滑坡;⑥病虫害;⑦风沙;⑧泥石流;⑨低温冷害;⑩冰雪灾害。据此回答(1)~(2)题。
(1)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⑧
(2)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南地区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⑤⑥ B.③⑨⑩
C.④⑤⑧ D.⑤⑧⑨
(1)B (2)C [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旱涝灾害多发;又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再加上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降水集中,也使滑坡、泥石流多发。]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
灾前准备涉及三大问题:①储备什么,储备多少,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②储备到哪里,这主要由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③谁去救,一般由各地政府军队和武警官兵来承担主要救灾任务,近年来有了专业救援队。见下图:
2.灾中应急
自然灾害发生后,灾中应急能力更能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政府的办事效率。灾中应急的措施如下图:
3.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和救援形式
(2)我国的救灾方针和救灾体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6年2月10日8时33分在智利(30.51°S,71.47°W)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地震波及范围广,在首都能感受到强烈震感。智利是个多地震的国家,为帮助智利政府和人民开展救灾,中国政府已考虑向智利政府提供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
材料二 智利灾后恢复图
(1)中国对智利的援助物资属于灾害救助过程中的________,救援形式属于________,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出材料二中目标1和目标2的内容:
目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中国对智利提供救助物资属于自然灾害过程中的灾后恢复,救援形式是国际救济,主要目的是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第(2)题,灾后恢复的目标有两个: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其中,第一个目标是核心。
[答案](1)灾后恢复 国际救济 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课件34张PPT。第六章 自然灾害章末小结与测评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我国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中央救灾物资成都储备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Thank you for w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