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联系法
1.联系法:学习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先从第二节经纬线指示的方向等所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的方向判断法,使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学习比例尺的大小时,要联系数学学科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促进知识横向迁移。
2.能力培养法 :通过读图、看图、识图、用图、绘图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难点突破法:不同地图上两点间方向的判读,先在草稿纸上写出各点的地理坐标,然后根据地理坐标再判读。
二、规律总结法
1.有指向标的地图,如何判断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为北方,有时用字母“N”表示。相反的方向为南,垂直方向左面为西方,右面为东方。用指向标定向,常用的方法:
(1)指向标平移法。如下图:判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步骤:a.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
b.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
c.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
(2)转动地图法。如下图: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2.比例尺的选择
首先要了解所画的地形(或实物)在长和宽这两个方向的实际距离是“多长”;然后再量出图纸在长和宽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有“多大”。这样,才能根据实际距离的大小和图纸的尺寸,确定选用适当的比例尺。
一般来说,在绘制校园的平面图的时候,要选用大比例尺,如采用千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尺比较合适。在绘制大范围的地图,如中国地图或者世界地图的时候,要选择小比例尺,这样才能够在较小的面积上反映大范围的地理事物。
1.台湾岛(地图的“语言”)(flash)
2.地图的比例尺(视频)
3.地图的方向(视频)
4.图例和注记(flash)
5.地图的绘制方法(视频)
6.绘制校园平面图(flash)
7.地图的用途(视频)
8.台湾岛卫星影像
9.地图的“语言”
10.比例尺
11.方向
12.经纬网地图
13.常用的图例
14.地图的“语言”填充图
15.不同类型的地图
16.校园平面图
17.各种地图资源
[谜语导入]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相关知识。
[故事导入] 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则历史故事吗?这两则故事都跟地图有关。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易给他人看到。一个国家灭亡了,首先得收缴它的地图。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混战,离不开地图,留下了秦昭襄王以十五城的地图来换取“和氏璧”的故事。为了得到燕国地图,秦王差点被荆轲刺杀。今天,地图已深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什么是地图呢?它有什么用途?如何从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1.地图的起源和古代地图
约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黏土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四个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实测地图。
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地图的人。
中国西晋裴秀(公元223—271年)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唐贾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编制的《海内华夷图》传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编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二十幅,是当时最佳全国地图。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绘制了长宽各7尺的全国地图《舆地图》二卷。
2.地图的基本特性
地图与建立在“近大远小”透视关系上的地面像片和风景画不同,它具有可量测性。地图运用数学方法将球面上的.点投影到某种可展面上,地图投影建立了球面上点的经纬度和其在平面上直角坐标之间的解析关系,投影后可清楚地了解并精确地算出投影后的误差大小,并控制误差的分布规律,而且可严格地对地图进行定向。
地图使用特殊的地图语言系统(符号、色彩、文字等)表现复杂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它与“见物绘物”的风景画和对客观实体的机械缩影的航片、卫片截然不同。地图上使用分门别类的地图符号对复杂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使实地很小的物体仍有清晰的表示。地面上受遮盖的物体(随道、涵洞等)和许多自然及社会现象如工农业产值、行政界线、人口数、太阳辐射等无形的现象仍能通过地图符号或注记表达出来。使用地图语言还能表示物体质和量的特征,如水的性质、路面材料、房屋的坚固程度等。地图不是地面物体的机械缩小,它在制作过程中对地面事物进行了选取和简化,并按质量和数量进行了分类和分级。这种有目的的制图综合,使用图者更易于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所以,特殊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和实施制图综合是地图的基本特性。正是具有了这一特性,才使地图上浓缩存贮了大量有关地点、状况、相互关系、自然和经济的动态现象,详细记录了对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及随时间的变化,凝聚了极丰富的空间信息,从而使地图成为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
3.地图的一般分类
地图可按内容、比例尺、用途、绘图区域、使用方式、年代等进行分类。
按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指综合反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系、植被等)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点、行政区划、交通线路等)。这类地图可为国家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是绘制专题地图的底图。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某一种和几种要素。这类地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即自然地理图,如气候图、地质图、地震图、土壤图、植被图等;社会经济图,如经济地图、政区图、人口分布图、生产规划图等;历史地图。
按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0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大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00万分之一的地图是小比例尺地图,大于100万分之一而小于10万分之一的是中比例尺地图。我们教学上所用的地图一般都属于小比例尺地图。如教学挂图、地图册、填充图、课本插图等。
按制图区域分为世界地图、半球图、大洲和大洋图、地区图、省市图、县乡图。
按用途分为军事地图、规划地图、交通图、航海图、旅游地图、教学地图、科学参考地图等。
按使用方式有挂图、桌图、野外用图。
按颜色有单色图和多色图。
按表达形式有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
此外,还有地球仪、块状图、月球图、形星图、星空图,现代地图已出现微缩地图、数字化地图等。
4. 卫星照片如何判读
卫星照片是一种遥感资料,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图像,它能比较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几何形态信息和电磁波辐射信息。
卫星照片的判读方法,概括地说可分三种:常规目视判读、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包括多光谱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密度分割)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等。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必须利用一些光学仪器或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一般中学都不具备这些设备。常规目视判读则简单方便,室外和室内都能进行,用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要掌握常规目视判读的方法,必须了解目视判读的标志,国为常规目视判读就是依据这些标志进行的。目视判读的标志主要有:
1.色调和色彩。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色调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调和色彩的差异正是区分各种物体的依据。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上,一般植物是红色,城市是蓝灰色,水体是蓝色(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为黄色,均和自然色彩有明显的区别。
2.形态标志。进行卫星照片判读时,地物的形态标志常以它的宏观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组合图案作为识别基础。
3.相关位置:相关位置特征是一种间接的判读标志。由于卫星相片比例尺小,有的物体看不见,有的物体被掩盖,但可根据相关位置特征进行判读。如判读阶地的新老关系,常与河床位置相关联,近河床为一级阶地,两侧为二级、三级阶地。
4.透视信息:卫星照片的多光谱影象特征,具有一定的透视信息。借助透视信息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加深对图象的认识。
5.被地图愚弄的将军
地形图是部队行动的指南,尤其是在生疏地区行军作战,更是一步也离不开它,不过并非所有的地形图都像定义上所说的“是实地地形的有规律、按比例的缩小”,过于迷信它,就有可能铸咸大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著名的加利波利战役中,指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的威廉·伯德伍德将军,受领了从加韦佩岬的西海岸上行军十二英里建立滩头阵地的任务,这位将军对该地的全部了解,均来自从书店里购买到的一张地图。他万万没有想到,地图竟然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明明标的是一英里的海滩,实际却不足四分之三英里,而且只有一百英尺左右宽,两端被悬崖峭壁所阻塞。众多的部队、牲畜、炮和补给品,拥塞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乱成一团,被居高临下的土耳其军队打得狼狈不堪,伤亡惨重。(注:l英里≈1. 6千米,1英尺≈0. 3米)
[教材P18~19活动·参考答案]
1.(1)本地图为经纬网地图,应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于图上的经纬线相互垂直,因此也可以判断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日照在济南的东南方向,济南在潍坊的偏西方向。
(2)量得济南到烟台的图上距离约为6.8厘米,该图比例尺为1∶6000000,根据比例尺=,可求得济南到烟台的实地距离大约为408千米。
(3)省界 铁路 山峰 河流
2.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注意该图要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材P22~23活动·参考答案]
1.(1)图1.31“中国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图1.32“北京市地图”表示的内容详细一些;图1.32“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较大。填表如下: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比例尺较大 小 详
比例尺较小 大 略
(2)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选择“中国地图”,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需要选择“北京市地图”。
2.(1)查阅中国交通图,可以帮助小明确定通往云南的交通线路。
(2)昆明城区图。
(3)云南省旅游图。
(4)景点导游图。
第 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课题 地图的阅读
教学步骤 过程与方法
地图的“语言” (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组长负责带领大家,结合下面的有关问题讨论,然后由组长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上给予展示。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应注意的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学情况,在组内交流答案,解决疑问。 2.合作探究。一、地图的“语言”下图为咱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这幅图较为准确地反映了本校建筑的相对位置关系,但从地图“语言”的角度分析,你觉得这幅图有什么不妥之处吗?(1)你能说出学校运动区的长和宽的实际长度吗?如果不能,那是为什么呢?(2)你能说出食堂在教师宿舍的什么方向吗?如果不能,又是为什么呢?(3)你的妈妈想了解咱们学校的绿化状况,你能否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设计一种区别于建筑的图例?(4)完成下列比例尺类型间的换算。(5)绘制学校平面图适合怎样的比例尺?(6)根据第(5)题你选出的比例尺,在校园平面图上量算出校门到图书馆的直线实地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图中添加正确的指向标,并回答食堂在教师宿舍的什么方向。【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承转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应当明确这些“语言”的含义。那你知道在经纬网地图上,怎样判断方向吗?
(续表)
经纬网地图方向的判读 二、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1.小组探究:完成下列问题。(1)A点位于________(填“东”或“西”)半球;B点位于________半球(填“南”或“北”)。(2)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3)A点的经纬度位置是:纬度________,经度________。(4)若甲、乙两人分别从B、C两地出发,匀速向南运动,那么两人在________附近距离最远。【设计意图】 以问题解决带动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技巧点拨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步骤:第一步,根据经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辨别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北纬还是南纬。即经度数值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东大东经),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西大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北大北纬),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南大南纬)。第二步,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不在同一条经纬线上的两点,根据纬度判断东西,经度判断南北。 【设计意图】 通过点拨,使学生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承转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但你会选择使用合适的地图吗?
(续表)
选择 适用的地图 三、选择适用的地图1.小组探究(1)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为1∶4 000000,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为1∶80000000,显然北京市地图的比例尺________,中国地图的比例尺________。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北京市地图的内容________,有城区和水库,但它包括的范围________(仅北京市及周围地区);中国地图的内容________,反映出北京在中国的位置,相对于北京市范围内的城区、水库等则无法表示,但该图所含的范围要________,不仅包括了中国轮廓,还包括了周边地区。(2)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________图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________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________图。 (3)小轿车上的车载导航仪属于________地图。 2.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学会比例尺间的换算,灵活运用。(2)知道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知道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一般以千米为单位,要把厘米换算成千米,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前移五位。(3)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无单位。【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明确如何选择比例尺大小适用的地图。
教师 总结 本课时主要讲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比例尺主要讲述比例尺的定义、计算及三种表示形式、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和范围的大小;方向主要讲述地图上方向的判别;图例主要讲述常用图例的识别。
教学 反思 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学习地图更重要的是学会使用地图。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实例,且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设置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野外如何辨别方向等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学习终身受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