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党山初中八年级期初质量检测
语 文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题前,必须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考号。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一、基础(25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的字书写全都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就像夕阳在暮霭中所作的盛大告别,炫目如斯,但不管是渐渐从暗红霞光后脱颖(yǐng)而出的冷蓝色天空,还是明显越来越占上风的萦(yíng)绕周身的凉意,都在揭示这场告别式海市胜楼的本质。
B.走进新店村,沿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楠竹,湖边则是“翡翠”般的绿色生态走廊,公路边极具川北民居特色的小楼鳞次栉(jié)比,俨(yǎn)然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C.我曾俯瞰(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mò)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yùn),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D.英国王妃青睐的,瘦西湖里也有!这里,满墙满架荡漾着花的涟漪(yī),简直美到没朋友。你只要走近了,瞬(shùn)间就会产生从古典园林穿越到英国切尔西花展的错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班农近日对《南华早报》①说,干掉华为比达成中美协议重要十倍。这是这位美国极右翼舆论领袖发出的最新狂言。要不是华为自己未雨绸缪,以一个民营企业之列扛起抗美大旗,后果不堪设想!②美国动用国家力量无端打压华为这样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是典型的经济霸凌行为。不解除对华为的制裁,根本没必要谈,谈了也白谈,我们不要城下之盟,不能让美国人用枪顶着脑袋谈判。王毅外长申明:如果美方愿意平等磋商,中方的大门敞开,③如果美方选择极限施压,中方坚决奉陪到底。中美贸易战是一场智慧、④力量和耐力的较量,就看谁先眨眼。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未雨绸缪 B.制裁 C.城下之盟 D. 申明
3.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善于思考的人总是会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学识变得更加渊博。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各级医院先后采取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他在文中高度赞扬了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
B.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重五”。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茱萸的习俗。
C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6.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刘禹锡在《秋词(其一)》中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其中“ ▲ , ▲ ”两句用豪迈之情描绘出一幅壮丽、开阔的秋日图景。
(4)曹操在《龟虽寿》中用老马自勉,自己岁老但志向犹存,可以说是“ ▲ , ▲ 。”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 ▲ , ▲ 。(李清照《如梦令》)
(6) ▲ ,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7.名著阅读(5分)
(1)《西游记》和《海底两万里》都描写了神奇的海底世界,请从科幻作品与神话小说的角度,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两本小说中的海底世界有何不同?(2分)
(2)名著阅读二(3分)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①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 。(1分)
②请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2分)
二、(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题
(一)母亲的心(16分)
??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8.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母亲捞起螃蟹——??????
9.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10.阅读划线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
①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写景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②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分)
11.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4分)
槐花(季羡林)
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我从前曾看到一幅印度人画的人像,为了夸大印度人眼睛之大,他把眼睛画得扩张到脸庞的外面。这一回我真仿佛看到这一位印度朋友瞪大了的眼睛扩张到了面孔以外来了。
“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
“什么奇迹呀?”
“你们这样的花树。”
“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
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
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人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
“什么神奇?”
“这木棉花。”
“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
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
12.文章作者几次看槐花?每次作者对花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13.阅读第16段画线句,说说“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2分)
14.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
15.“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0分)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②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日: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注】①鞅鞅:闷闷不乐。②绛、灌:指周勃、灌婴。(血食:享受祭品。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畏忌,嫉妒) B.如我能将几何(将军)
C.臣多多而益善耳(更加) D.何为为我禽(被)
17.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①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②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19.作者认为韩信招汉王嫉恨的关键原因是什么?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体现他的这种性格?(4分)
20.阅读下面二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定林①所居 二月四日作②
宋·王安石 宋·陆游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⑴《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3分)
⑵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2分)
四、写作(45分)
21根据下面对话,补全书信内容, 100 字左右。(5分)
爸爸:唉,每天早上车还没有开出小区,就担心晚上回来没有地方停车。
妈妈:是啊!谁叫我们幸福新村是老小区呢?都改造过了,车位还是这么少!
女儿:咦,对面的新小区听风苑不是还有许多空车位吗?我们能不能去租一个啊?
妈妈:对啊!他们五百多户人家有一千多个车位呢!我们如果能停到那边去的话,就不用担心下班没地方停车了,也省得这边早晚堵车。
女儿:而且听风苑好像没有多少人住,车位都空着,多浪费啊!
爸爸:我们的物业早就去对面问过了,他们不同意我们去租用他们的车位。
女儿:那我们以幸福新村居民的名义给市长写封信吧,说说以租赁方式共享车位的想法。
妈妈: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敬爱的市长先生:
您好!
我们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幸福新村居民
22.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鲁迅曾忽略了阿长粗鄙迷信之下对他浓浓的关切,朱自清曾忽略了那个不善言辞的背影后浓浓的温情,杨绛曾忽略了不被重视的老王背后那颗金子般的心。
请根据自己亲身经验或体验,以“忽略”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19党山初中八年级期初质量检测语文答案
1.D 2.D 3.C 4.A 5.B
6.(1)尚思为国戍轮台(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7(1)西游记中的海底世界,是一个魔幻神奇的世界,海底世界与天上世界,地上世界相提并论;有东海龙王坐镇,是现实社会的魔幻反映。《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一个探险者眼中的真实存在的世界,海底世界是对科学未来的一种猜测,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
(2)①埃德加.斯诺
②示例: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公无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回答合理即可)
二(30分 )
8.(3分)母亲翻找螃蟹、? 母亲发现螃蟹 、? 母亲放下螃蟹(每个1分)
9.(3分)久病初愈的“我”想吃螃蟹;物质条件很差又偏远的山村买不到螃蟹;母亲爱子心切。(每个1分)
10.(6分)
(1)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用美丽的春景既反衬母亲的憔悴,又烘托了母亲因我清醒而喜悦的心情。(3分)
(2)动作、神态描写(2分),表现了母亲既想满足孩子想吃螃蟹的愿望,又不忍心捉走母螃蟹的痛苦矛盾心理(意近即可,1分)
11.(4分)一是母亲的爱子之心(2分);二是母亲对天下所有母亲爱子情怀的理解、体谅之心。(2分)(意思相同即可)
(二)槐花
12、(4分) 三次。第一次在开花的季节,看到了常见的槐花。看惯了,习以为常。第二次印度朋友的惊奇和赞美,引起作者对槐花的注意。 仿佛第一次见到,陌生又似曾相识,发现了新的东西。 第三次努力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尽情欣赏。亲切而充满了生气。
13、(2分)①我看惯了槐花,就习以为常了。②印度朋友习惯了看木棉花,就不感到神奇了。
14、(4分) (1)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浮、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木棉花比作朝阳和晚霞,写出木棉花之美,作者的感叹,与下文印度朋友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为突出文章主题埋下伏笔。
15、(4分) 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客观地观察;对自己看惯了的东西,要用欣赏的眼光(或“新的眼光”)看待。(大致意思即可)
三、(20分) 16.B (3分) 17.B(3分)
18.(1)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3分)
(2)越多越好,那为什么会被我抓住呢?(2分)
19.原因:韩信恃才自傲,狂妄自大。(2分)
事情:①韩信笑着接受樊哙对他“王”的称呼;②与汉王议论诸将能力高下,称汉王不过能将十万,而自己多多益善。(2分)
20.⑴蜿蜒曲折(弯曲)、高、轻柔之风(飞蝶鸣鸠)。(3分,每空1分)
⑵《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2分,各1分)
21.(5分) 为解决幸福新村停车难的问题,我们提出与对面听风苑以租赁方式共享车位的设想。理由如下:幸福新村是老小区,改造后还是无法设置更多车位,不能满足业主的停车需求。对面新小区听风苑入住率低, 目前有大量车位空余,共享车位可以避免资源的空置浪费。共享车位还可以缓解老小区早晚高峰期堵车现象,缓解停车难问题。希望市长考虑我们的意见,万分感谢!
22.参考中考作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