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章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章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9 17:3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一、选择题
1.显微镜的目镜是10×,要观察放大200倍的物象,应选用的物镜是(? )
A.?5×??????????????????????????????????????B.?10×??????????????????????????????????????C.?20×??????????????????????????????????????D.?25×
2.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反光镜对光 B.?观察物像一般用左眼,同时要求右眼睁开 C.?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3.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亮??????????????????B.?左下方 变暗??????????????????C.?右上方 变亮??????????????????D.?右上方 变暗
4.用显微镜观察写有“b”字的玻片,则看到的物象是(? )
A.?b???????????????????????????????????????????B.?p???????????????????????????????????????????C.?d???????????????????????????????????????????D.?q
5.如图是李鑫同学用放大100倍的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看到的图像,转换镜头后只看到2个细胞,你认为新的镜头组合是(??? )
A.?5×,10×?????????????????????????B.?10×,40×?????????????????????????C.?10×,10×?????????????????????????D.?16×,40×
6.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视野①到视野②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调节光圈???????????????????????B.?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D.?移动装片
7.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了低倍物镜??????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8.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 )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C.?目镜10×,物镜4×?????D.?目镜10×,物镜40×
9.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B.?????????????????C.?????????????????D.?
10.下列显微镜放大倍数最高的是(? )
A.?目镜10X;? 物镜10X??????B.?目镜5X;物镜40X??????C.?目镜10X;? 物镜40X??????D.?目镜5X;物镜10X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的视野如下图所示。若要将物像调整到视野正中央,正确的方法应该是(  )
A.?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B.?把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把装片向左上方移动???????????????????????????????????????????D.?反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12.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B.???????????????????C.???????????????????D.?
13.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 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丁????????????????????????????????B.?乙和丁????????????????????????????????C.?甲和丙????????????????????????????????D.?己和丙
14.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当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和视野亮度依次有什么变化?(  ) ①变多???②变少???③变大???④变小???⑤变亮???⑥变暗.
A.?②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①③⑤
15.如图是显微镜的一些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2、3号是目镜,4、5、6号是物镜?????????????????B.?1、2、3号是物镜,4、5、6号是目镜 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
16.下面是使用显微镜对光和观察的步骤,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正中心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③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接近玻片标本 ④调节光圈和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⑤一只眼看目镜,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②④①⑤③
17.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目镜5×,物镜5×???????B.?目镜10×,物镜10×???????C.?目镜5×,物镜10×???????D.?目镜10×,物镜15×
18.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B.?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C.?遮光器和反光器???????????D.?转换器和通光孔
19.如果在阴雨天的傍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你会选用的光圈和显微镜是(?? )
A.?大光圈? 平面镜???????????????B.?大光圈? 凹面镜???????????????C.?小光圈? 平面镜???????????????D.?小光圈? 凹面镜
20.小莉同学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
二、综合题
21.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可填序号)
(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对光 ②装镜头 ③放置 ④升镜筒 ⑤降镜筒 ⑥低倍镜观察 ⑦细准焦螺旋 ⑧寻找物像
(2)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左边有个小生物,若想把它移到中间,载玻片应往________方向移动。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________。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________。(③是长镜头④是短镜头)
22.请根据你学习的显微镜(如图1)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请问黑点在________上.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2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2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5)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________.这时,你应该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使视野明暗适宜.
(6)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3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
A.?甲和丙????????????????????????????????B.?乙和丁????????????????????????????????C.?乙和丙????????????????????????????????D.?甲和丁
23.下图是显微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________和[③]________。
(2)能使②缓慢升降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光线较弱时,应选用⑥的________。
(4)将制作好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细胞中的细胞核染色最________(填“深”或“浅”)。
24.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对光时,转动[________]________,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当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________]________,避免损坏破片.然后转动[________] 粗准焦螺旋  ,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4)把玻片标本放在[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央.
(5)在观察时,为了使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________移到装片.
25.观察下面显微镜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取显微镜时,握紧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
(3)可以反射外界光线是[________]________。
(4)接近观察物的镜筒是[________]________。
(5)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________目镜倍数。
(7)下图中,左图为三组物镜,P上标有“10 ”,Q标有“20 ”,R上标有“40 ”。右图为三组目镜目镜,甲上标有“5 ”,乙标有“10 ”,丙上标有“15 ”。 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图中的(? )
A.?P和甲??????????????????????????????????B.?P和丙??????????????????????????????????C.?R和甲??????????????????????????????????D.?R和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题干中的目镜是10×,要想放大200倍,物镜需要200÷10=20倍的. 故选: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
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不符合题意. B、在观察物像时,用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用右手记录.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在视野中观察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欲将物象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向右下方.故不符合题意. D、当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3.【答案】D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成倒像。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而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 。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2、显微镜视野的亮暗程度与物镜镜头(底端)的通光量有关,低倍物镜放大倍数小,凸透镜凸度小,且直径大,通光量大,视野变亮;反之,亦成立。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一个放大的倒像.用显微镜观察写有字母“b”的玻片,从目镜的视野里看到的字母是“q”.故选:D. 【分析】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原来看到8个细胞、转换镜头后只看到两个细胞,表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扩大了4倍即放大倍数是4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40=400(倍)。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
6.【答案】D
【解析】【解答】在①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上方,根据分析可知,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 。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象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2、光圈: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3、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4、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转动转换器,可调换物镜。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光线才能通过,才能观察到物像. A、物镜对准通光孔,就能让光线通过,与使用了低倍镜或低倍镜无关.故符合题意; B、当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不会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不会看到白亮的视野.这时需要转动转换器调节使物镜对准通光孔就可.故不符合题意. C、反光镜对准光源,光线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故不符合题意; D、光圈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与光圈的大小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看不到白亮的视野的原因.显微镜在观察前要先对好光.
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10═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20═2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4═4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0×40═400(倍).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想在视野内所看到的物象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目镜10×,物镜4×. 故选:C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分析】视野调暗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视野调亮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10.【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10═10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40═2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10×40═4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5×10═50(倍).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11.【答案】B
【解析】【解答】显微镜下所形成的图像是倒像,当图像位于视野右下方时,要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此时图像会移动到视野中央,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在视野中物像的特点,在视野中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位于右下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而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图AB中的细胞体积较C小,较D大,所以亮度在二者之间. 故选:C 【分析】低倍镜换成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
13.【答案】A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物像越小,视野越亮;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物像越大,视野越暗。
14.【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就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有些看上去很复杂的问题,如果我们经常操作使用显微镜的话,就会变得十分容易了.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镜头1、2、3无螺纹是目镜,4、5、6有螺纹是物镜,A正确,B错误; C、目镜中1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中6放大倍数最小,因此1与6组合放大倍数最小,C正确; D、目镜中3放大倍数最大,物镜中4放大倍数最大,因此3与4组合看到的细胞最大,D正确. 故选: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镜头1、2、3是目镜,4、5、6是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的1<2<3,物镜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是4>5>6.
16.【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视野;其次是观察: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④①③⑤.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才能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1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5=25(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5=15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D.150倍. 故选: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18.【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起放大作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准焦螺旋:在镜筒后方有准焦螺旋,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故该选项符合题意;C、遮光器和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光强时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故该选不项符合题意;D、转换器是转换物镜的结构,利用转换器换用高倍或低倍的物镜;通光孔是载物台中央光线通过的圆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明确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
19.【答案】B
【解析】【解答】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在阴雨天的傍晚,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光线不足,要把视野变亮,因此选用凹面镜、大光圈。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 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
20.【答案】B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小莉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二、综合题
21.【答案】(1)③②①④⑤⑥⑧⑦ (2)左边 (3)③;③
【解析】【解答】(1)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1、取镜: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③放置②装镜头①对光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⑧寻找物像⑦细准焦螺旋。(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左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3)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的;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的。 故答案为:(1)③②①④⑤⑥⑧⑦;(2)左边;(3)③;③【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2.【答案】(1)1;目镜;4;物镜 (2)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 (3)目镜 (4)右下方 (5)变暗;反光镜;遮光器 (6)A
【解析】【解答】解:(1)目镜:放大观察的物体; 物镜:放大观察的物体;(2)11粗准焦螺旋和12细准焦螺旋都可以调节镜筒,粗准焦螺旋使镜筒较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的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让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黑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黑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黑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移动玻片时黑点不动,转换物镜,黑点仍存在,那么黑点在目镜;(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2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2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反之越亮.使用低倍镜时物象清楚,焦距适宜,当换用高倍镜时,由于物镜的长度不同,焦距就不同,如果不调焦距物像就模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窄,透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反之,越亮.所以用低倍物镜观察到清楚的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的亮度变化是变暗.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在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使用小光圈,使进入的光线更少,光线更暗,凹面镜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增加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提高亮度,因此,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变暗.这时,你应该调节 遮光器和 反光镜,使视野明暗适宜;(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甲和长物镜丙. 【分析】结合图示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下: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解答.
23.【答案】(1)目镜;物镜 (2)⑧;细准焦螺旋 (3)凹面镜 (4)深
【解析】【解答】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的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因此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快速升降,细准焦螺旋能使镜筒缓慢升降。实验中调节显微镜视野的明暗程度,我们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光线较暗,应该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如果光线较强,应该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在细胞的结构中,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染色体。 故答案为:(1)目镜;物镜;(2)⑧;细准焦螺旋;(3)凹面镜;(4)深【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1)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2)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3)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4)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5)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6)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7)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4.【答案】(1)③;转换器 (2)④;物镜;11 (3)12;细准焦螺旋 (4)⑤;载物台;⑧;压片夹 (5)左上方
【解析】【解答】(1)对光时首先转3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当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意看[4]物镜,避免损坏破片.然后转动[11]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为止; (3)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12]细准焦螺旋; (4)玻片标本放在[5]载物台,用[8]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央; (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观察时,为了使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左上方移到装片.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
25.【答案】(1)13;镜臂 (2)12;细准焦螺旋 (3)9;反光镜 (4)4;物镜 (5)1;目镜;4;物镜 (6)乘以 (7)D
【解析】【解答】(1)反光镜是插在镜臂上的、是活动的,因此取镜时要右手握住[13]镜臂,左手托住[10]镜座,这样取镜显微镜比较稳定; (2)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用于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13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12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 (3)用来反射光线的结构是9反光镜; (4)物镜在镜筒的下端,因此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4]物镜;目镜是直接放在[2]镜筒上; (5)光线通过载玻片后,由物镜进入镜筒,再通过目镜进入人的眼睛,其中物镜和目镜中含有凸透镜,具有折光作用,使物像放大,所以在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是1目镜和4物镜; (6)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用显微镜观察同一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图中的D。 故答案为:(1)13;镜臂;(2)12;细准焦螺旋;(3)9;反光镜;(4)4;物镜;(5)1;目镜;4;物镜;(6)乘以;(7)D【分析】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1)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2)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3)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4)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5)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6)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7)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