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2分)戴氏教育巴中校区“教学区域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减小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频率 D.响度
2.(2分)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3.(2分)在学校文艺汇演中,圆梦小组的同学们用小提琴演奏了(高山流水),同学们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 )
A.改变琴声的响度 B.改变琴声的音调
C.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 D.改变琴声的音色
4.(2分)“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
5.(2分)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2分)下列关于声的有关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男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C.用较大的力击鼓,可以提高鼓声的响度 D.城市里可用噪声监测设备来消除噪声污染
7.(2分)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用声音进行交流的原因是( )
A.月球上噪声很大 B.月球上的空气不含氧气
C.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温度太低
8.(2分)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9.(2分)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场面非常热闹。关于赛龙舟活动中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常温(15℃)下,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大
C.震耳欲聋的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10.(2分)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丁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11.(2分)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关于手机的使用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手机铃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根据声音的响度可判断打电话的人是谁 D.将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2.(2分)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13.(4分)(双选)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ー下钢轨的一端,另ー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传播的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
14.(4分)小明利用实验室内的示波器,将几种不同发声体的振动的情况显示在屏幕上,关于这四种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噪声,其余的属于乐音 B.甲和丙具有相同的响度,但丙的音调更低
C.乙和丙具有不同的音调和音色 D.乙和丁的响度、音色不一样,但音调一样
三.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2分,每小题2分)
15.(2分)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 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 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6.(2分)2019年1月11日,2019亚洲杯C组第2轮中国队与菲律宾的比赛中国足以3﹣0获胜,如图为比赛时的场景,进球后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通过 传入球员耳中,“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 (选填“音调高”或“响度大”)
17.(2分)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 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18.(2分)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笙”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9.(2分)自今年元且起,我县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从物理的声学角度来看,烟花爆竹燃放时所产生的声音的 较大,从而影响人们的休息与学习。
20.(2分)如图所示为2019年4月23日纪念中国海军建军70周年海上阅兵的情景。威武的中国海军将士喊出嘹亮的口号是由声带 产生的,通过 传播响彻云霄。口号声能传播很远是因为声音的 (填“音调高”或“响度大”),彰显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与自信。
21.(2分)“三月三”是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对山歌的盛会,歌声是通过 传到听众耳朵的:人们能分辨出自己村子歌手的歌声,因为每个歌手声音的 不同。
22.(2分)地铁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地铁列车车轮一般都装有降噪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而地铁站中的隔离门,除了安全需要外,还可以在 减弱噪声。
23.(2分)华为与库卡公司联合推出5G机器人项目。如图是一主一副两机器人在展厅内表演打击乐。吊钹在鼓棒的敲击下 发声,机器人用不同的力度击打吊钹,来改变声音的 。
24.(2分)如图所示,敲击鼓面时,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增加敲击鼓面的力度,我们听到鼓声的 发生变化。
25.(2分)图所示为中国科技馆的“华夏之光”展厅的展品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钟锤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演奏美妙的乐曲。针对这一展品,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7分)
26.(7分)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 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 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27.(7分)吉他演奏会上,小组同学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经过讨论,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找到如下表所列的6种规格的琴弦,以及专门测量声音频率的仪器。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在表中填入所缺数据。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9
B
铜
60
1.1
C
铜
80
0.7
D
铜
E
铜
100
0.7
F
尼龙
100
1.1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28.(8分)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有科学道理的,但是却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雪花落水真的发生声波,在3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宣布了他们的上述结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但是,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然而,请不要想当然,这些声音不是雪花与水面撞击发出的,而是……
冷战时期,当时美国海军要监视苏联潜水艇的活动,他们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甚至干脆无法监听。
著名的约翰?霍甫金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普罗斯佩勒提教授是个奇才。普罗斯佩勒提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克拉姆有一个设备:一个每秒可拍摄1000张照片的高速水下摄影机。利用这台摄影机,他们确实在下雨时发现水中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还在不断地收缩、膨胀、振动。普罗斯佩勒提的理论基础和数学能力也很高,他通过计算得出,下雨时哪些噪声的频率和衰减情况确实与气泡的振动状况协调一致,从而证实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他还发现,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普罗斯佩勒提通过理论分析指出,气泡是要将自己的体积与水的密度相适应,才不断收缩和膨胀的。
事情还没有结束,人们告诉他们,渔民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他们也不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但是,他们不是简单否认,而是要用实验来验证。在一个风雪的夜晚,他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找到了证据,雪花落水时也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振动,从而发出声波。其实,无论是人们打水漂时所听到的细微声响,还是瀑布的隆隆震响,都不是(或主要不是)来自石块及岩石与水的碰撞,而是由于气泡。你看,大自然是何等奇妙,而从事科研的人们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又是多么幸福。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下列哪种生物 。
A.蝙蝠 B.猫 C.狗 D.大象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站在鲸鱼的角度看 (是/不是)噪声。
(4)科学家们发现,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 ,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 能传播声音。
(5)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进行了下列的过程,请你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即可)。
A、归纳分析B、进行实验C、提出假设D、得出结论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8分)
29.(8分)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声音的速度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下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30.(8分)甲同学在一根长68m的钢管一端敲一下,乙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设声音在空气和钢管中传播速度分别为340m/s和5200m/s)
(1)请解释敲一下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多少?
(3)当乙同学再走到距甲17m处,甲同学再在原处敲一下钢管,问乙同学这次能听到两次敲击声吗?为什么?(提示:通过估算说明即可,不需要写出具体的计算解题过程)
31.(8分)在许多公路两旁安装的测速装置,用以预防和降低因超速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一辆在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驶入雷达测速区域,如图1所示。当该车运动到距离测速仪370m处时,测速仪向该车发出一声波,2s后收到从该车返回的信号。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试回答:
(1)小明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获知,雷达测速检测仪发射的 因指向性强,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也可用于速度的测量;
(2)求这辆车在该测速区域的运动速度;
(3)由图2可知该区域限速 ,并说明该车是否超速。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2.解: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故选:A。
3.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故选:B。
4.解:A、小强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
C、每个人在说话时的音色是有区别的,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小明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5.解: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6.解: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我们平时所说的“男高音”是人的声带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故B正确;
C、敲鼓时,用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故C正确;
D、噪声监测设备只能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D。
7.解: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够用声音直接进行交流,需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鸟鸣声、流水声都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鸟鸣声和流水声是不同材质、构造的发声体发出的,所以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鸟鸣声和流水声虽然声源不同,但都是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速度相同。故C错误;
D、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9.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故鼓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空气中。故B错误;
C、震耳欲聋的鼓声,人能够听见,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
D、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10.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振动的物体都在发声。故A正确;
B、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降低噪声。故B错误;
C、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音叉间的共鸣现象在真空中不可能出现。故D正确。
故选:B。
11.解:A、手机铃声是手机内部的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得到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
C、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依据音色来区分打电话的人。故C错误;
D、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2.解:
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
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故C正确;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13.解:
(1)设钢轨的长度为L,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
时间间隔t=t1﹣t2=﹣;
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B正确,D错误;
(2)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2===t;故A错误,C正确。
故选:BC。
14.解:A、从甲乙丙丁四幅图可以看出,根据图示可知:四列声波都是有规则振动的波形,是乐音波形,故A错误;
B、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但甲的振动次数比丙的多,所以丙的音调更低,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乙和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不相同的。所以乙和丙的音调是不相同的,由图知,乙和丙的音色不相同,故C正确;
D、由图可知,乙和丁的响度、音色不一样,但乙和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乙和丁的音调是相同的,故D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共11小题,满分22分,每小题2分)
15.解:观众和表演人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哨声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质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音调。
故答案为:空气;音调。
16.解:(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现场观众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喝彩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球员耳中的;
(2)“山呼海啸”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
故答案为:空气;响度大。
17.解:(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故答案为:响度大;声源;超声波。
18.解:
演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不同长度的竹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会不同。
故答案为:空气柱;音调。
19.解:从物理的声学角度来看,烟花爆竹燃放时所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较大。
故答案为:响度。
20.解:嘹亮的口号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而响彻云霄;
威武的中国海军将士发出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口号声传播的很远。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响度大。
21.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
(2)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歌手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空气;音色。
22.解:地铁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噪声,所以车轮一般都装有降噪环,这是为了减小声音的响度;
地铁站中的隔离门,除了安全需要外,还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响度;传播过程中。
23.解:
(1)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吊钹在鼓棒的敲击下 振动发声。
(2)机器人用不同的力度击打吊钹,吊钹的振幅不同,由此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24.解:
(1)正在发声的鼓面的振动通过泡沫颗粒的跳动反映出来,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增大敲鼓的力度,听到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同时看到泡沫颗粒跳得更高,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总结出的结论是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25.解:若用钟锤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可以演奏美妙的乐曲,意思是编钟大小不同,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是变化的,所以可以探究的问题是:编钟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编钟的大小是否有关。
故答案为:编钟振动时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与编钟的大小是否有关。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4分,每小题7分)
26.解:
(1)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振动;转换法;(2)不能;实验推理法;(3)频率;控制变量法。
27.解:控制变量法就是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研究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
(1)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B;
(2)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选CE;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尼龙和钢的数据相同,即100、1.1。
故答案为:(1)A;B;(2)C;E;(3)100;1.1。
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28.解:(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的方向性原理制成的;
(3)“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
(4)不论是雪花落水,还是雨滴落水,都会引起气泡的振动而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能被鲸鱼听到,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5)据原文的描述,在探究雨滴落水产生声音的过程中,科学家先提出假设,然后进行试验,后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故正确的次序是CBAD。
故答案为:(1)超声波; (2)A; (3)是;(4)振动;液体; (5)CBAD。
六.计算题(共3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8分)
29.解:汽车在2s所走的路程是:S1=V1t=10m/s×2s=20m
声音在2s所走的路程是:S2=V2t=340m/s×2s=680m
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S==350m。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S3=350m﹣20m=330m;
答: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350m。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330m。
30.解:(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甲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击这个管子,声音同时通过钢管和空气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传播速度快,通过钢管传播的声音先传到把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乙同学耳朵里,就是第一下响声;随后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也传到乙同学的耳朵里,这就是第二下响声。
(2)乙同学听到的两次声音,第一次是钢管传过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过来的,
由v=得,
在钢管中的时间t1==≈0.01s
在空气中的时间t2===0.2s
时间间隔t=0.2s﹣0.01s=0.19s;
(3)两种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至少要0.1s,人耳才能把两种声音区分开,
当乙同学再走到距甲17m处,两次敲击声到达乙的时间间隔:
△t=﹣=﹣=0.05s﹣0.003s=0.047s<0.1s
因此乙同学再走到距甲17m处,甲同学再在原处敲一下钢管,乙同学这次不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答:(1)声音在钢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快,所以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2)先后两次声音的时间差是0.19s;
(3)当乙同学再走到距甲17m处,甲同学再在原处敲一下钢管,乙同学这次不能听到两次敲击声,因为距离太近,两次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