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0 15:4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认识秦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目标1.秦灭六国 问题探究: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①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末年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的进攻。
③秦王嬴政善于用人,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嬴政军事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间:建立者:都城:公元前221年嬴政咸阳秦朝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
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始皇帝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皇 帝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 央 集 权军事行政监察君主专制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⑴皇帝:⑵中央:⑶地方: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至高无上,大权独揽郡县制Zx.xk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呢?3、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秦始皇出巡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 不买你会后悔的。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收圆形方孔钱。
那你用两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吧。旁白: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秦始皇出巡,来到市
场上,看到了这样一幕:李四: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圆形方孔钱当一个刀币的,一个吧。
张三:不干!
旁白: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引来了很多人。
……
秦始皇问明情况之后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度量衡统一度量衡(2)经济上: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明身高226CM,体重125公
斤。秦朝一位将军身高八尺,体重400斤。请算一算,
谁高?谁重?度——计算物品长度的单位。秦一尺约今23.1cm
量——测量物品容积的单位。秦一升约今202ml
衡——测量物品轻重的单位。秦一斤约今250g 将军身高1.85米,体重200斤大车两轮间的距离为六尺
约1.5米以咸阳为中心,贯通全国的驰道A、统一车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B、开凿灵渠 (3)交通上:灵渠(4)军事上:被击匈奴、修筑长城临洮辽东 长城之建出自防御,反
映了中华民族厌弃战争,爱
好和平的传统意识。长城体现的是一种壮美——长城
是那种阳刚壮美之气的典型代表。长城是一座巨大的悲
剧纪念碑,它代表了统治者的残酷暴虐、固步自封,对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深度思考:为长城写一句颁奖
辞设计秦朝疆域示意图陇西南海东海
长城一带秦灭六国秦朝
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央集权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南开灵渠
北筑长城
建立巩固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A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
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
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 )
A. 夏禹 B. 汉武帝
C. 秦始皇 D. 唐太宗C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
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C4.秦始皇为安定北部边郡,维护统一而采取的措施
有( )
①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②开凿灵渠
③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④修筑万里长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C5. 观察秦朝疆域图(见下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
请你判断秦朝疆域最西端到达今天我国哪个省或自
治区?(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陕西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D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了,现在是秦___了,国家_____了,我再经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直奔都城_____而去。这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因为政府统一了_____,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都用不上了。度量衡朝统一咸阳情景再现(孔虚经商) 大大地赚了一笔之后,孔虚带着赚来的_____________钱,他决定到南方去做生意,这时,又有商人向他借钱,于是他用______(字体)写了借据。圆形方孔半两小篆灵南海 孔虚一路南下,顺着湘江、穿过____渠进入漓江,来到最南端的______郡。他不由感叹道,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