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兴趣导入兴趣导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首古诗,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秋天夕阳是什么样的?走进作者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之称。十六岁科举考试时所作诗歌《草》,让当时的大名仕顾况深为折服。走进古诗边阅读边思考:读完这首诗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走进古诗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mùsè走进古诗句段赏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的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走进古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巧的弯弓。句段赏析:品味古诗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②半江红。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④月似弓。mùsè赏析古诗构思妙绝,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诗句中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也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板书设计暮江吟清新明朗
和谐宁静残阳铺江
露伴新月喜爱
赞美 古诗总结《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入夜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知识拓展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在这里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走进古诗 题 西 林 壁走进作者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走进古诗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走进古诗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这。题①西林②壁
[宋]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③身在此山中。sh#yu1n古诗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进古诗放飞想象:
横着看,
侧着看,
从远处望,
从近处看,
从高处俯视,
从低处仰望,庐山
庐山
庐山
庐山
庐山
庐山山岭绵延不绝
山峰高耸入云
遮天蔽日
危崖险岩
深沟幽壑(h-)
重峦叠嶂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品味古诗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板书设计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写景
说理观察角度
全面客观古诗小结《题西林壁》这首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写景中寓有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作者简介卢 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几乎没有,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与别人的诗词中推测他简单的一些经历。
他最有名的诗就是《雪梅》了。走进古诗 雪 梅 〔宋〕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②阁③笔费评章 ④。梅须逊⑤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xiángsāoxùnsh$走进古诗 注释
【降】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下。
这里读gē。
【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
与雪的高下。
【逊】不及;比不上。 雪 梅 〔宋〕卢 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②阁③笔费评章 ④。梅须逊⑤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xiángsāoxùnsh$走进古诗这首诗的意思是: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赏析古诗思考并交流
诗人对梅和雪的评语是什么?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是从颜色的角度来写,梅花比不上雪花晶莹洁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从气味的角度来写,雪花不及梅花清香。赏析古诗思考并交流
这首诗蕴含的生活哲理是什么?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势,学会取长补短。赏析古诗思考并交流
“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有什么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自己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梅雪在初春尽现的热闹景象。这种写法新颖别致,出人意料。赏析古诗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雪梅现状
评语各有千秋诗歌小结《雪梅》借雪和梅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劣,学会取长补短的道理。知识拓展读了这三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看到了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看到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也看到了争春时不服输的雪梅,从中我明白了“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对事物的全面的认识”以及“事物各有长短,要互相取长补短”的道理。谢谢!